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2023年代理机构热词盘点:信用评价等大事件全知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139
发表于 2024-11-26 03: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代理机构热词盘点

■ 本报记者 杨文军

近一年来,代理机构数量持续上升,代理行业监管备受关注;过去的一年里,小机构占了大多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代理行业的未来……岁末年初,过去的一年,代理机构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件行业?本期《中国政府采购报》“代理咨询”栏目盘点了全年代理行业的“大事”。

信用评级

今年年初,在中国政府采购峰会上,全国各地机构围绕信用评价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机构数量增长超出预期,但机构整体质量提升滞后于数量增长。市场将会动荡,买家选择代理机构的动机和依据将会发生变化,代理行业的生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以“赚快钱”为目的的机构来说,寻找市场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此背景下,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信用评价机制,才能让真正优秀的代理机构脱颖而出,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采购商选择代理机构的可靠依据?这些问题都值得业界深入讨论。

对此,上海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周认为,关于机构信用评价,需要明确三个方面。一是信用评价主体。谁来评估该机构?业内普遍认为采购商、供应商、评审专家等都可以评价机构。如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估是否需要监管部门验证?事实上,主流电商中买卖双方的相互评价机制可以作为参考。当有足够的评估样本和适当的过滤机制时,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就得到了保证。二是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代理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帮助代理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如果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信用评价就会流于形式。三是信用评价平台。信用评价、数据共享、信息呈现、结果应用等都需要适当的载体。用好电子政府采购平台,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业内已形成共识。

星级

与信用评级不同,今年,一些地方推出了对机构的星级评级。

什么是星级?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滨州市财政局发布通知,评选全市先进示范政府采购机构(社会机构,不含集中采购机构),并授予相应评选等级。评选按照“自愿参与、客观公正、结果公开、日常监督、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分为新锐、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四个等级。 -星星。级别越高,代理机构越好。

同时,山东烟台等地也启动了星级评定。烟台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采购机构星级评定结果作为采购人自主选择采购机构的参考,鼓励采购人选择三星级及以上采购机构。采购代理机构更好地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对星级评定结果为二星及以下的采购机构,将纳入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的重点,对采购机构进行细化管理,更好地让采购机构自我约束,强化自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代理服务质量。

星级评定举措得到了机构的好评。海怡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利伟表示,对政府采购各类参与主体进行星级管理的“硬核”措施,能够真正规范和净化市场。关键作用。推进政府采购活动星级评价管理,一是目标明确。监管重点围绕政府采购当事人,延伸至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行为,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二是评价指标的科学运用。通过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引导采购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方在评价指标框架内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推动政府采购市场规范、高效、严谨。三是星级评定结果将直接作为行政监管部门开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重要抓手,运用到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更好地约束政府采购参与主体,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质量。提高政府采购精细化水平,营造高效率、高标准的营商环境,促进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提升。

代理行业监管

无论是信用评价还是星级评定,都是金融部门针对代理行业推出的监管措施。面对日益增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代理机构,代理行业监管备受关注,成为2023年代理行业的关键词。为此,不少读者朋友纷纷撰文,对代理机构的监管提出了许多见解。行业。



黑龙江省鸡西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宋先国、孙思明分析了目前机构执业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能力来看:一是代理项目专业性不强。从结果看,服务项目因经营困难等原因并未成为社会机构的主要代理项目,社会机构的专业性没有得到体现。 ,不符合社会机构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二是从业人员不专业。一方面体现在“全职”的缺失。有些员工经常担任多个职位。另一方面体现在“专业”的缺失。大多数专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只能掌握基本技能。他们的法律法规知识、专业经验、组织能力都比较缺乏。

从组织程序看,一是委托代理、权责不明、采购文件编制中歧视性表述等违法经营问题突出;二是投诉处理能力不足。社会机构往往因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成为投诉对象,这也反映出机构在处理投诉方面的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黄山学院工作人员杜奎宝提出了监管建议。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机构进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和考核。要严厉查处代理机构制作低质量采购文件、设定不合理条件区别对待供应商、参与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代理机构提高专业水平。

二是鼓励机关加强内部建设。代理业务是代理机构的基础。要规范代理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自律。

三是建立机关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建设对于机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监管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限制或禁止信用等级较差的机构从事政府采购活动。

四是对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设定一定的准入资格。政府监管部门对机构从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全面培训。只有学习并通过考核的人才可以进入该行业。

专业发展

机构的转型发展一直是行业关注的话题,但对于其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却众说纷坛。其中,专业化是业界认同的一个方向。

今年4月,2023年一季度“湖南政府采购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招标投标协会、湖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协会等行业人士等行业专家就机构转型发展展开讨论。激烈讨论。会上,湖南国联招标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锁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表示:“新形势下,机构需要从过去专注于政府采购的程序性机构转型为围绕政府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服务。这种转变需要机构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建设不仅需要采购文件、合同文本、需求标准等基础业务,还需要对市场情况、行业发展等进行专业业务研究,提高市场调研、合同制定、合同履约验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提供深入、细致、优质的采购代理服务”。

对于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景辉表示,代理机构要熟悉采购、招标流程,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深入产品来源的行业。 “就像当初委托我们引进高铁技术一样,这与该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累的铁路代理经验有关。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铁路团队,了解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并在铁路业务中竞争。 “优势很明显。”刘景辉说。

小特工生存

今年10月,本版推出的《小代理如何生存》栏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目前,小型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占大多数。但迫于审计风险和舆论压力,一些规模较大的采购单位更愿意与国有或大型机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小型机构的市场空间。虽然当地采购商更倾向于选择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小型机构,但面对预算缩减等特殊情况,小型机构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将面临更糟糕的处境。大量的小机构不得不分食有限的市场“蛋糕”,并在“夹缝”中挣扎求存。因此,小机构如何在政府采购代理行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小机构中贸国际工程招标(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凯,程凯对小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方面要看大势。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指出,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将越来越好,一些隐形壁垒将逐步被打破。 。民间机构特别是小型机构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关键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争取优势。小机构必须面对大机构的竞争。小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要利用自己的弱点与大机构竞争。他们必须改变轨道,开发新项目来服务买家,比如项目管理。 、项目验收、限额以下采购项目咨询服务等。不与大机构竞争大项目,满足采购商的细微需求,做大机构不喜欢做的项目,靠数量项目薄利多销。

内部控制管理

11月,本版发表的《一个“胡萝卜章”引发“家庭失败”》一文引起广泛关注。文章讲述了诈骗犯张周南10年前刻胡萝卜印章,骗取一家机构数亿美元的故事。这起诈骗案在代理行业相当“有名”,是代理机构内控建设的反面教材。

案件具体细节如下:一方面,张周南以政府采购(项目)代理业务为诱饵,首先以两个“并骗取分公司公章,刻上“胡萝卜印章”,以分公司名义开设私人银行账户,以换取公司经营权。另一方面,张周南向很多供应商承诺,可以放心投标,但需要缴纳信用保证金。这样的担保“非常昂贵”,每家企业需要支付300万元。如果没有中标,张周南承诺退还全部押金。就这样,受害供应商的信用存款就被一一转入以分行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钱到账后,张周南就将钱转入其他账户。然而,直到事件曝光后,上述机构总行才知道该分支机构被刻上了“胡萝卜印章”。

近年来,业界经常提到要加强采购商内控管理。事实上,内部控制建设是每个单位都必须重视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小型机构来说,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应该筑牢内控“防火墙”。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突发事件“套牢”,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

对此,中经国际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人何汉宝建议,各机构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对资金进出有详细记录、严格控制;第二,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可以录制一些课件,定期给业务人员讲解最新政策,并进行业务考核。

突破5万

今年6月,一则“年中已至,全国代理机构数量逼近5万家”的新闻引爆了代理行业。此消息一经发布在中国政府采购报微信公众号上,点击量直线上升。对此,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可以随意开公司,没有任何门槛资质,而且很多工作人员根本不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这个市场太混乱了!有网友疑惑:“低成本、低门槛、高利润、高资源?”

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在代理机构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家都对代理行业的质量表示了一些担忧。目前,不少代理机构经营管理不规范,向政府采购代理时存在不合规经营,扰乱代理行业秩序。对此,业内多位专家提出了相关建议。虽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将会动荡,那些不规范运作、以获取业务、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机构最终将被淘汰。

近日,记者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全国代理机构数量已超过5万个。

关于“业力”的问题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发现,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代理机构作为政府采购流程的重要执行者,在开展代理业务时面临着各种小问题,需要找到准确的答案。为此,本版特意设立了“行业”提问栏目,希望能够帮助代理从业者答疑解惑,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该栏目也因名字“同音”而在业界流行。

例如,甘肃某机构的一名员工曾向记者求助:“综合评分最高的供应商被发现存在合规审核错误,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本版向行业专家征求了答案,并在本专栏发表。本文不仅对上述机构工作人员有帮助,也为遇到类似问题的人提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6:55 , Processed in 0.1248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