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披露:制造业就业人员占比高达 18.1%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52
发表于 2024-11-23 0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公开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详细数据。年鉴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普查表和短普查表两种形式。人口普查简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所有住户(不含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填写;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简表项目以及人口经济活动、婚姻、生育、住房等项目。抽取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的10%填写报告。由于人口普查长表是按户抽样登记,因此总人口抽样比例和各类人口结构数据会略有差异。

长篇数据第四卷《就业》包含全国及各地区各主要行业、子行业的就业人口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据此数据测算,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18.1%,在20大产业中仅次于农林牧渔业(占比20.6%);纵观省份,浙江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最高,达到38.2%,广东排名第二。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比1.8%,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1.8%。也是1.8%。

四大产业合计占比超过60%

从20大产业就业比重来看,农林牧渔业是唯一占比超过20%的大产业,占比20.6%。分省份看,黑龙江、吉林、广西、云南、甘肃、海南占比超过30%。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城镇化率较低的一些西部省份、农业发展突出的东北省份以及热带农业发达的海南省。

制造业位居第二,份额为18.1%;批发零售业排名第三,份额为14.1%;建筑业占比10%以上,占比11.3%。这四大产业占就业人口的60%以上。其中,福建省批发零售业就业比例最高,达到17%。厦门大学经济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福建山多,平地少。具有“八山一水一田”的地理面貌,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加之靠近大海,各地来往经商的人很多,商业氛围很浓,商业圈子很大。

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这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不足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就业人口的1.7%;金融业就业人数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1.7%。 1.3%。可见,收入高的行业从业人员比例较低。



北京、上海作为一线强城市,现代服务业十分发达,是这些高收入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除了包括游戏、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企业外,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等大型国有企业。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分省份看,北京这一比例达到9.4%,上海为6.1%,均远高于全国水平。

从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就业比例来看,北京为6.7%,上海为3.6%。北京2020年研发投入最多,达到2326.6亿元,北京研发强度也最高,达到6.44%。北京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实力首屈一指。同时,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拥有大量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突出。2020年,上海研发投入达1616亿元。此外,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比例也最高。

浙江、广东制造业比重较高

从制造业具体情况看,全国有9个省份制造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上海、江西、天津、河北和山东。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常务理事彭鹏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资源型产业相对较少。他们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吸引了较为庞大且多样化的劳动力。

第四大经济省份浙江以38.2%位居第一。杭州市计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唐海如向第一财经分析,浙江资源相对匮乏,更适合发展加工制造业,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比如,浙江轻纺产业,很多原材料来自外省,通过浙江产业集群进行加工,提高附加值。浙江体量经济相对发达,这也与浙江在整个产业链体系中的地位有关。

广东以34%排名第二,第二大经济省份江苏以29%排名第三,福建和上海分列第四和第五。总体来看,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制造业就业比重较高。



从制造业子行业来看,纺织服装、服装及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占比较大的两个子行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占总就业人口的1.84%,是制造业大类中占比最高的子行业。分省份来看,浙江、江西、广东位列前三,其中浙江占比高达5.5%。在中国服装百强企业中,浙江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等一大批代表性企业。

唐海如表示,纺织工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在古代农耕社会,浙江的纺织手工作坊十分发达。工业时代,浙江轻纺工业在原有基础优势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就业比重为1.83%,与纺织服装业基本持平。这一比例超过2%的省份有6个,分别是广东、江苏、上海、江西、湖南和重庆。其中,广东占比达到6.4%,是排名第二的江苏的两倍。广东拥有一大批知名龙头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包括华为、富士康、比亚迪、中兴、OPPO、立讯精密、vivo、TCL、康佳、欧菲光、富泰华、创维等。

彭鹏表示,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和贴牌生产起步,逐步形成自己庞大的产业集群,发展自主品牌,率先开发新产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三地形成了合理的梯度分布和紧密的协作,与国际市场形成了紧密的分工。优点非常明显。

此外,汽车制造业就业率达到0.69%,排名前五位的是上海、吉林、重庆、天津、浙江。这些地方的一个特点是,都是由龙头车企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21:13 , Processed in 0.3503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