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2008 年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对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调研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627
发表于 2024-11-20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9月1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侨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组成三个调研组,对《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以下简称《规定》)7月至8月。调研组深入兰州、白银、平凉、定西、张掖、酒泉6市和12个县(市、区),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条例》执行情况巡查、召开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同时,委托金昌、武威、临夏、甘南等地市人大常委会就本行政区域内《条例》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提交书面研究报告报告。向省民委了解相关情况。现将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人口2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3%。全省有超过160万少数民族群众食用清真食品。清真食品产业主要包括:一是清真餐饮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最多,包括高档餐厅、中档餐厅和部分餐饮摊位;二是食品加工业,如糕点加工厂、酱醋加工厂、乳品加工厂等;三是屠宰业,如牛羊肉屠宰场(场);第四是清真食品贩运行业,如肉类、家禽、鸡蛋贩运、清真糕点运输等。还有一些其他经营企业,如清真食品广告行业、清真食品包装行业、清真食品餐具清洗行业、从规模上看,有大到上亿美元的公司,也有小到几百美元的小排档。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基本具备清真食品产业。清真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的重要产业,特别是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凉市等地。目前,全省清真生产经营企业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清真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民族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为少数民族提供清真食品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清真餐饮业在我省餐饮服务业中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兰州市目前有清真食品企业3500家。清真餐饮业已占兰州市餐饮业的半壁江山,如东方宫清真餐厅、中华工艺品、焦大王、龙头山生态等10余家可同时容纳近千人就餐的清真餐厅公园内有数十家餐厅,可同时容纳约500人就餐。清真食品已成为我省重要的传统菜谱系列,手抓羊肉、兰州牛肉面已成为甘肃地方风味食品的标志。

穆斯林对清真食品要求严格,绝不会吃清真食品。清真食品不仅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所食用,也为其他民族人民所喜爱。随着甘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经营的客商越来越多,使其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产业。

二、《条例》实施的主要成效 据调查,自2003年3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条例实施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条例》并有比较明确的工作制度。管理措施健全,管理措施基本到位。对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满足少数民族生活需要、尊重穆斯林人民生活习俗、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清真食品的推广。行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贯彻落实条例的意识。各级政府把《条例》的宣传教育作为规范清真食品市场管理秩序、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召开各类会议、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宗教界教职人员培训班时,将《条例》作为重要学习内容,重点向广大干部和宗教界人士学习;将通过新闻媒体和海报进行宣传。通过横幅、发放宣传品、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借助重大节日,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5月5日法制普及”和“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条例》和知识提高清真食品相关人员依法管理清真食品的自觉性和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机制。全省普遍建立了清真食品管理领导机构和办公室。例如,崆峒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清真食品管理领导小组。该区已将此工作纳入业务部门年终目标考核。各乡(镇)、社区还设立专门的清真食品监管岗位,向社会公布举报热线,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界人士、民间人士等。从业户负责本地区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场所的监管。开展自愿监督。由120家清真食品企业组成的清真食品协会成立。初步形成政府部门负总责、民族宗教部门具体管理、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管理、自愿监督员和社会团体协助管理的“四个管理”工作机制。



(三)依法监督管理,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各级政府和民族事务部门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依法加强对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管理,有效规范清真食品市场经营秩序。首先是控制访问。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源头推进管理,要求所有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经伊斯兰教协会许可,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现场检查。根据《条例》要求,从企业可行性、原材料、监管人员等关键环节入手,核实其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颁发清真食品标志。对连锁企业和各类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分支机构,要坚持一点一证,有效把控入口。二是严把检查关。各主管部门坚持不定期走访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对采购、屠宰、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以及生产、加工、经营场所的特殊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通过检查、看、听、问等方式对设备、仓库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证件是否齐全、进出口渠道是否正规、专业人员是否值班、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规定、卫生条件是否达标等,确定清真资质。食品和参与作业的人员,对个别违规行为及时处理。整顿和进一步规范经营秩序。敦煌市指定清真屠宰场屠宰全市所有牛羊,严格把控肉质质量,为全市各族群众吃上清真肉提供了便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敦煌传递期间,专门为80名从事保障工作的少数民族军人安排了一家清真餐厅,解决战士们的饮食问题。三是抓好监管。结合每年开展的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各地在各部门检查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公开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质的条件和程序。依法设立举报热线和信箱,接受社会公众和社会监督。同时,围绕重点群体、重点场所、重点食品、关键环节,加强对清真个体餐馆、食品加工店、市场流动摊位经营者的全方位监督检查。

(四)统筹服务,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清真食品企业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优惠措施,将清真食品企业引进建设纳入重点项目规划范围,用足、用好、用足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培养和推荐清真食品管理人才,简化服务流程,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优惠支持,促进清真食品企业发展。二是积极鼓励注册经营清真企业和各类网点建立竞争机制,鼓励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网点不断提高质量,增加经营品种,促进清真食品经营企业和各类网点扩大规模,级,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服务社会。三是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扩大清真食品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清真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各级政府和民族宗教、工商、卫生、质检、检疫等部门成立了专门服务小组。他们负责清真标志的发放和制作、清真食品和肉类的检疫和检测、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原材料的采购。采购、加工等方面的管理和协助,较好地解决了“清真食品”真正“清真”的问题,保证了清真食品的公信力。

三、《条例》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条例》的颁布实施,加快了我省清真食品管理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有力保障了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壮大了国民经济,促进了民族团结。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是《条例》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一些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和工作人员对《条例》的基本内容不太了解,认识比较肤浅;一些清真食品经营者并没有真正将《条例》作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没有将其作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遵守《条例》是一个人的社会义务;一些新开业的清真食品企业主不了解《条例》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经营行为不规范。

二是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条例》出台后,一些地方缺乏具体落实措施。有的缺乏监督协调体系,有的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不能适应执法任务的需要,影响清真食品监管的有效性;一些民族宗教部门人员少,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执法人员,缺乏运行经费。相对不足,清真食品经营企业难以及时跟踪结果并实施有效管理;一些市县民族宗教事务部门隶属于同级党委统战部,相互协作,无法正常履行执法职能。

三是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清真餐饮行业普遍缺乏穆斯林技术人员的指导。一些清真餐馆加工、储运、采购、销售等主要经营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经营过程中难以满足《条例》规定的人员配备要求;一些餐馆、摊位、超市经营者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取得清真食品标志牌,而是擅自在经营场所标注“清真”字样,经营清真食品。真正的食物;一些企业主未经检疫出售牛羊肉,私人屠宰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商户将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禁忌食品混在一起,不了解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有些清真食品包装上没有明确注明生产单位名称;从其他地方流入的清真食品很难监管。



四是为了严格管理,一些地方在发放清真食品标志的同时发放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推动《条例》贯彻落实。采取开展《条例》知识竞赛、印制发放图文宣传册等方式,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现代媒体,加大《条例》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宣传,不断提高《条例》的宣传效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知法、用法、守法的意识。 2.加强监管,保障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健康发展。在坚持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负责、企业自律、社会积极参与的清真食品管理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加强工商、卫生、商务、质检、检疫等部门的联系与协作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伊斯兰教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职能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共管机制。特别是针对当前清真食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健全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执法监管部门和清真食品监管人员作用,坚持专业队伍监管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定期监督检查,坚持在监督中办事、在服务中做好服务、在服务中做好监督,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为《条例》实施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执法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事务工作机构,充实民族宗教干部队伍,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便利。加强群众监督员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条例》和清真食品管理相关知识,为做好工作奠定基础。

四、制定出台《条例》实施的配套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清真食品管理是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要结合我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实际,按照《条例》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尽快研究制定政府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解决普遍性问题这是我省清真食品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定,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3:46 , Processed in 0.0658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