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b 站的优越性与拒绝批判性:从不要笑挑战和不要哭挑战说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668
发表于 2024-11-15 17: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欢迎大家观看我的视频:

12:44

【反思·】不笑不哭挑战,你到底在挑战什么?

1634 浏览次数 6 条评论

然后我在朋友圈写了三段话。它们不一定是标准的,只是随意分享我的观点。

我在b站发了一个视频,讨论他最近的一个活动,“不笑挑战”和“不哭挑战”。事实上,从他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B站的优越性和拒绝批评的悖论。

B站有一个口号叫哔哩哔哩干杯,但这只是一个表面口号,因为干杯是一种行为,而行为本身并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事实上,当你看到某些视频时,很多人会说,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视频,就点击叉号退出,不要批评上传者。这是非常典型的拒绝批评。为何拒绝批评?快手的《看见》告诉我们,存在就是完美。只要你存在,你就可以完美地表达你的生活和你的兴趣。多样性和多样性是生命的起源。

是的,这句话有一定道理。然而,康德不同意。康德始终认为,审美趣味和品味必须区分开来。因为必须区分,也因为有这样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我们才有学习审美趣味的可能,我们才能通过训练。并学习获得更高级的审美素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会发现B站和快手(宣传视频中)的底层逻辑是一模一样的。存在真的就是完美吗?在后浪你看不到B站很流行的各种游戏挑战,比如低头发帖、猜人名、哼歌等。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晓超院长。在B站上你也看不到很多解释其他电影和文学作品的视频。

这不正是年轻人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吗? B站的后浪呈现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想象个人生活的乌托邦情境。我们甚至可以在理查德·戴尔的《明星》中看到,贩卖梦想,当然,梦想需要尖端科技和消费主义的支撑。



在快手里,你不会看到快手里盛行的各种土味视频。这些接地气的视频将以短篇故事的形式呈现。最近最流行的就是正道之光。这不正是展现了那些人的生活状态吗?是的,但不值得被看到。 《看见》中没有给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任何一秒的镜头。这些质朴的视频去哪儿了?我去参加了B站的“别笑挑战”。

你为什么不笑?你在挑战什么?当你看到别人令人困惑的行为、他们所处的困境、以及别人的失态和失控的生活时,你会笑。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但这也反映了我在文章开头所讲的内容。悖论。这就是一种喜剧感。观看者处于绝对安全的境地。他看到那些失控的人,以及那些在看到失控时大笑的业主。就是通过这种多层窥视的方式来完成的。不要嘲笑挑战。在看漫画的一边,有一种从观看角度往下看的目光。

所以这个悖论是非常明显的。我拒绝被批评或批评,但我可以看不起别人。

我为“不要笑挑战”和“不要哭挑战”添加了一段内容副本。

B站举办的那个活动,“不笑挑战”活动,到底什么是不应该笑的?他的活动推荐页上有9个视频,而这9个视频无一例外地指向观看他人困惑、失控行为、尴尬行为,甚至不符合自己理念的行为的问题他所生活的世界。笑声。

或者更广义地说,就是不符合自己审美价值观的笑。这种笑声暗示着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和一种对生活方式的排他性的支配感。当我们看到这些视频时,大多数都是乡村视频。以前这类视频空间被称为尴尬视频,但后来抖音、快手上会出现大量带有某种反转特征的视频。

换句话说,所谓不笑挑战,不是要求你不要笑,而是让你笑。您是否曾问过自己为什么看这些视频,仅仅是因为它很有趣吗?显然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基于基本价值观的一系列歧视。我们很多人都在谈论黑人的生活,我们也觉得一些表达种族主义的作品可能会被隐藏一段时间。

但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家有何独特之处呢?它是根据不同的民族来划分的。而东方大国又分为哪些?生活的地理空间以及在这个空间中呈现的生活方式。事实上,“不要笑”挑战包括观看人们让人们感到尴尬。在土味视频兴起之前,它的主要关注点是观看那些高高在上的名人和偶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失控。本土视频兴起后,人们转向不笑的挑战并变得好奇。

说完“不要笑”挑战,我们再来谈谈“不要哭”挑战。这次的“别哭”挑战似乎与“别笑”挑战相反,所以我们还是可以看看在促销活动中匹配的9个视频是什么。这9个视频大部分是恐怖游戏或恐怖电影。



是的,这不是哭,不是感动,而是因为害怕、害怕而哭。

这种引发恐惧和恐惧的哭泣,与美学原理中提到的审美范畴——崇高感非常相似。人因为看到无限的事物、无限的数量,而生来就有一种敬畏感,一种崇高的心,一种崇高的审美范畴。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意义。

好吧,恐怖小说、电影和游戏确实有效,它们带来了这种无害、非宗教的崇高感。

但这样的解释仍然无法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那就是……那么为什么恐惧和恐惧的哭泣成为了这个“不哭挑战”的狭隘定义呢?

为什么感动不能成为“不哭”挑战的一个可解释的方面。其实,有很多让人落泪的歌曲视频。很多人在听这首歌的时候评价说,第一次听的时候不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样的,但是听完之后就已经知道这首歌了。这句话说的是挑战,不要流泪,不要哭泣。这样不是更好吗?事实上,“不哭挑战”和“不笑挑战”的本质就是满足观看欲望。

观众观看主持人的反应成为一种乐趣。相反,重点是捕捉视频观看者的微表情、表情和动作。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主动屈服于空间凝视的时代。这个时代早已体系化、成熟化。

无论是来自摄像头有意无意的监控,还是来自网络平台言论的披露和宣传。当然,当你制作视频时,你将你的日常生活呈现在大家面前。无论是你设定的人物形象,还是你的现实生活,都是主动传递到大家目光的结果。

王勤先生曾经遇到过一个困惑。如果人们追求的是呈现的虚拟形象,那为什么还要寻找其中的人呢?这个人是谁并不重要,对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一些粉丝找到演员,发现演员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价值观时,出现冲突就会开始打架。但粉丝特别希望某种真实的情感能够得到体现,但这种真实的情感也必须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好像有人总以为冬泳怪兽有团队,故意在那里卖得很惨一样。

当他们认定这是一种不幸的行为时,他们就不必为由此造成的道德罪恶感负责。这在哲学逻辑中被称为道德逃生室。因为没有必要责怪无知的人……所以请不要告诉我真实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我宁愿相信这是管理层制造的幻觉。但人也有一种天然的八卦真相的情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笑挑战”所呈现的奇怪的生活情境就成为了笑的素材,而笑的情感是真实的。 ,他们拍的戏是不是上演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一种廉价的娱乐。只要看起来有趣就可以了。

追求真实的粉丝和追求虚假的观众,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05:50 , Processed in 0.0583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