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西游记中孙悟空兵器为何是如意金箍棒?答案在这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607
发表于 2024-9-27 1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你看过《西游记》电视剧、动画片还是短篇小说,你都不禁会有一个疑问:《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把孙悟空的兵器写成“如意金玉”?棍棒”?为什么不能是刀、枪、锤子、斧子呢?但如果它是一根“棍子”呢?

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孙悟空的武器是“棍”!答案是,就是这么规定的,作者不能盲目地写,只能是“伟大”。那么问题又来了,谁规定的呢?

规定孙悟空在《西游记》中使用“棍”的既不是作者,也不是读者,而是《西游记》的前身。

▲央视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代小说《西游记》终于在明代中后期完成。

在此之前,《西游记》的前辈还有很多。现存南宋《大唐大藏诗》。作者身份不明。

金源剧目有《唐三藏》,宋元南戏有《陈光瑞江流和尚》,可惜均已失传。

到了元代,西游取经故事有了很大的发展。

《西游记》的故事长期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演出。

元杂剧剧目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域求佛经》,还有一些残片。

现今能看到的唯一完整的剧目是元末明初杨那(又名景贤)所著的戏曲《西游记》。

▲唐代大藏经收录经文

除上述外,已失传的《西游记》还有很多,如《永乐大典》中的《梦杀泾河龙》,有1200多字,书名是《西游记》。西”,与我们今天读到的一样。 《西游记》第九回“袁守成巧算无私,老龙王拙计违背天理”。两个故事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就连占卜师袁守诚也算出要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分”,两位秘书的描述也是一样。

可以想象,最晚在元末明初就有一部平话式的《西游记》。

相同的内容不可能是巧合,而是表明作者在写作时参考了《永乐大典》中引用的《西游记》剧本。

▲《永乐大典》

另外,古代朝鲜的中韩对照读物《朴同氏注释》中提到的《西游记》中“车赤的战斗胜利”一节,约有1600字。它还包含佛教经典故事的摘要。

上面明确提到了《西游记》的标题,并附注:“详情参见《西游记》”。

文章重述了《车赤斗圣》的梗概,与《西游记》第46回“异端以暴欺正法,心中猴子显其神”极为相似。成圣并消灭一切邪恶”。

从书中的8条相关注释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元末明初佛经故事的轮廓。

▲《朴同时诽谤说明》

《普通诗箴言》中有相关注释8条。

在描述唐僧灾难的部分,有一段注释说:

” 夫子西行,初到石陀边境,遇虎毒蛇,又遇黑熊精、黄风妖、狄勇夫人、蜘蛛精、狮妖、多眼妖怪,还有赤子妖怪,他才逃过一死。

根据《普通史言解》中的注释,在今天的《西游记》之前,应该有一部非常完整、详细的《西游记》。

当然,《永乐大典》和《普通诗谚》引用的《西游记》可能不是同一个《西游记》,但从它们时代的相似性和篇幅大小来看,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出现在小说中。在《西游记》之前,求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基本有了。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知道存在但已完全失传的《西游记》,如:唐光禄的苟本、大烈堂古本、盛于思的读书本、禄父本、邓州府本、周狄本等等在。剩下的物种。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游记》的作者并不能完全独立创作,因为当时的故事和经历,比如唐僧取经、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大做文章。天空、佛经师徒、猪八戒、沙和尚等等,都已在当时人们的脑海中。从心理上来说,它已经被修复了。就算作者想让孙悟空使用“紫金锤”,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他改变了孙悟空的武器,大众会说这是“胡说八道”。

因此,孙悟空所用的棍子是无法改变的,而《如意金箍棒》、“大禹治水时,决定江海深浅的定子是一块神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公斤”等等,但这确实是小说作者的原创作品。

孙悟空一开始就用的是“棍”吗?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位于市区西大街。泉州开元寺内有两座建于南宋的石塔。西塔高44米,全部由石砌而成。四楼东北墙上有“猴”形象:猴头人身,尖嘴鼓腮,圆眼睛,凹鼻子,目光锐利;头戴金箍,脑后盘发髻,耳穿耳洞,上身直毛,脖子上垂着一大串珠子,一直垂到肚子上,腿上缠着带子,身着罗汉。他的脚。鞋;腰间挂葫芦和《孔雀经心咒》卷轴,袖子挽至上臂,肌肉鼓鼓有力;左手握一把“单手刀”,刀尖指向右上角,右手大拇指弯曲放在胸前,食指间捻着一串念珠,上面有一尊小佛雕像位于她左肩的上角。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可见,孙悟空最早的武器是单手使用的“单刀”。

到了南宋时期,《大唐三藏诗》中的“猴行者”尚不称“孙行者”,更不称“孙悟空”。本书中,“行者”降妖伏魔所用的武器是“金锡杖”,而这“金锡杖”是“北方毗沙门梵天王”赐予唐僧的。只供“猴行者”灭妖时使用,并不作为对付敌人的武器。战斗,却变成龙。

到了元代,如今广东省博物馆内的一个瓷枕上有《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图像。在这里,“遛猴者”已经使用了长棍。从这个瓷枕上就可以看出,四个人的形象和我今天的形象非常接近。除了孙悟空使用棍子外,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还使用“耙子”。

▲瓷枕

此外,《蒲童氏谗言》中保存的《车驰国胜记》中也提到孙悟空用“铁棍”打败老虎,化身为仙人伯颜。

所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所使用的兵器样式,在元代已经广为流传,为大众所接受,不是作者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我们最多只能对名称进行一些更改,但不能更改太多。

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孙悟空的武器在进化过程中从唐代的单剑变成了棍子呢?如果孙悟空总是像开元寺的雕像一样使用剑,有什么问题吗?棍子一定比刀更有力量吗?

其实,从故事情节来看,孙悟空用刀保护唐僧斩妖除魔并没有什么错。他可以使用任何武器,包括魔杖和高达。

但为什么在元代,无论是壁画、磁枕、戏剧还是解说,孙悟空的武器总是变成“棍棒”呢?

与此同时,在《西游记》诞生的时代,还出现了一本军事书籍,名叫《草海图编》。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他首先将“钓鱼岛”和“赤尾岛”明确划在中国领土上。

书中有一句话,“自古以来,名将没有用过棍子,只有宋江人用过棍子”。可见,棍子的威力并不是很强。没有哪个名将在战斗中用棍子杀敌,那作者为什么让孙悟空用棍子呢?那根你根本不用的棍子呢?

孙悟空的武器从剑到棍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央视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丑海图编》中后半句的“宋江”是谁?相信大家都知道,当我们提到“宋江”这个名字时,我们会想到什么?一定是《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杭州人。

与施耐庵同为元末明初杭州人。

而话剧《西游记》的作者杨娜也是元末明初的杭州人。这只是巧合吗?

在杨讷的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仍然是剑,但变成了“戒刀”,再加上“从耳朵里取出的金棍”,这是两个武器。

《戒道》是唐僧所赐。原文包含:

“我与你同一个法名,孙悟空。我给你一个铁箍,一个指指刀,一个戒刀。铁箍保护你免受凡性的伤害,指指刀覆盖你的兽身,戒刀保护你免受肉身的伤害。”愿我能跟随我的师父叫孙兴哲。”

所谓“戒刀”,就是一把普通的单剑。之所以叫“戒道”,只是因为它是僧人用来提醒僧侣保命的;而“金棍”很可能是孙悟空自己带来的,在灭妖的时候一起使用。使用。

小时候对付红孩儿,原文:

(行者云)我曾经压过花果山,跳上去,就出来了。大还是小?如果你扛不住他,那他一定是个怪物。我会教你如何用我的刀砍断小溪。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种武器是分开的。孙悟空此时背着红孩儿,想要“将红孩儿砍入溪中”。由此可见,孙悟空的戒刀应该是一把腰刀,通常挂在腰上,而“金棍”通常藏在耳边。

但在与铁扇公主的战斗中,铁扇公主的歌词是:“当铁棒来的时候,我抽开躲藏。我用剑如何生存?我用剑折断剑,铁棒受损,而我的力量也被浪费了。”

从这句话来看,孙悟空在与铁扇公主战斗时,同时使用了铁杖和剑。是一手拿着单剑,一手拿着长棍把玩吗?如果真的是一长一短一柄兵器,孙悟空还能打吗?

▲央视版《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和孙悟空

要知道杨讷的《西游记》是一部话剧,换句话说,它必须由真人来表演。既然有“铁棍来遁躲,我如何能持剑生存?以剑断剑,铁棍受损,力气俱废”。 “演员真的必须同时使用这两种武器。如何使用它们?”

答案很简单,一起使用。

《西游记》故事在宋代得到极大发展,到元末明初已接近成熟。

在宋代,为了防止人们造反,政府对人们可以收藏的武器有严格的限制。宋代允许人们在家中拥有刀剑,但不准在家里拥有马用的长柄兵器。

就像美国人可以有枪,甚至可以有长枪,但不能连续射击,只能是半自动的。连AK47、M16都要改成半自动。



在古代,刀剑可以用来防身。普通腰刀、单刀、剑刀,在私人手中最多算是杀人凶器。如果用来做坏事,顶多杀几个人,顶多算刑事案件。

但一旦拥有了长柄武器,就可以对抗军队和叛军。长剑就是这样的武器。

如果有一把长剑,即使使用者没有马,只是步行,如果一定数量的人组成方阵,那就是一支军事力量,会对政权构成威胁。

一百人持单刀,称为“匪”;一百人持单刀,称为“匪”;一百人持单刀,称为“匪”。但一百个人拿着长剑就是一支军队。

▲长刀阵

形成长剑阵,防御时可以应对骑兵冲锋,攻击时也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一下子就变成了正规军。

但大家也都知道长剑的威力,于是孔子想尽办法绕开法则,研究出一种化短剑为长剑的方法,以提高战斗力。

这就是元朝戏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和铁扇公主使用的“刀加棍”。这也是《水浒传》中出镜率最高的兵器——蒲刀。

《水浒传》中,土豪卢俊义听信乡村书生吴用的欺骗,离家躲避东南的血腥灾难。

一路上,卢俊义手里只拿着一根棍子。直到到了梁山前的客栈,他才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得心应手的武器——朴刀。

书中为读者详细描述了蒲刀的模样:“卢俊义取出蒲刀,装在棍子上,系在三女身上,驾车沿路往梁山公园走去。”

《水浒传》故事在南宋时期已广为流传,元末明初成书。这恰逢杨娜戏剧《西游记》的创作时间是在元代。

因此,小说中关于朴刀的记载应该真实还原朴刀的形态。卢俊义手中的简易刀,三步就可以组装起来。首先将刀取出,然后将刀安装到杆上,最后加固。

武松血溅鸳鸯楼后,逃出孟州城时,“从女墙往下看,轻按简刀,刀尖朝上,刀尖朝下,纵身跃起,举起了那把刀”。棍子,立在壕沟边上。”可见,蒲刀竿不仅坚韧,足以支撑武松的体重,而且长度也合适。据估算,普刀的杆身至少要有1.5米,再加上刀的长度,估计加起来的长度将有2到2.5米。

杆长一米半。根据孙悟空的身形,这个长度刚刚好。

估计杨讷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是以这种“侠义”形象为原型的。他通常会拎着一根棍子上路,需要的时候再拿出刀来组装。

▲央视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水浒传》第四十二回,李逵回到益州接母亲,上梁山。途中,他遇到了抢劫他的李鬼。李逵与他交战。正要走时,大腿上被李逵一刀刺倒在地,脚踩在胸口上。”从“栠”字来看,不仅能砍,还能砍。夷陵杀四虎时,用简刀杀幼崽,杀大母虎时,“李逵钻进了大虫洞。当他躺在里面,张开嘴的时候,就看到那条大虫子张开牙齿和爪子,正朝巢穴里张望。李逵河道:“是你吃了我的母亲。” ’”因为山洞很小,他放下刀,拔出了腰刀。”

第31回,武松在飞云铺杀了四人后,“犹豫了……然后走到死尸前解开腰刀,挑了一把自己挑的扛在肩上,拿起一把素刀扛在肩上”。就这样走回孟州城了。”当你有了腰刀的时候,还是要“拿起一把好素刀来随身携带”。由此可见平刀的威力。

蒲刀不但可以徒步作战,还可以骑马作战。这也说明蒲岛很长。 《水浒传》中,就连穆洪、朱灯等马军将领都使用蒲刀,甚至很多步兵首领在战斗中都使用蒲刀。当时骑马时都使用简单的刀,如杨雄、雷横、刘唐等,说明了蒲刀的威力和多才多艺。

《志杰生日指南》中,武士们吵着要买白胜的酒,杨志“拿剑杆打他”。注意这里杨志把刀调转过来,以平刀当棍。话剧《西游记》中,铁扇公主输给了孙悟空,唱道:“铁棍来了,你抽身躲开,你拿剑怎么活?我把剑折断,铁棍就损坏了,力量也浪费了。”战斗中孙悟空也同时使用了剑。对于用棍棒打斗的,估计孙悟空此时也把刀装在了“铁棍”上,一头用刀,另一头用棍。打斗时,他来回切换,用刀头一会儿砍、砍、刺,一会儿又切换到同时用棍子挥击。 ,干净的。我想它一定很强大。

在《水浒传》中,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一把简单的刀。 《志杰生日攻略》中,在黄泥岗的树林里,刘唐手里拿着一把简陋的刀,说他七个人是卖枣子的顾客,即使是小心谨慎的杨志也相信了,这说明了平刀在宋代已广泛使用。

最后我们来看看《丑海图编》中“棒”的样子,并与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棒进行比较。

▲创建海图

一端有环,另一端没有,可以单手使用。它与我们今天常见的棍子不同。大概是为了方便安装刀头吧。 《曹海图编》是军事手册,是作战指南。这是实战中使用的棍子。

到了明代《西游记》定稿时,随着明政府加紧对社会的控制,甚至实行特务统治,私人刀具已经不再允许公众拥有。因此,孙悟空的武器也从最初的单手剑演变为“刀加棍”。嘉靖隆庆年间,作者在《西游记》中使用了数十种不同的兵器,其中包括许多天兵、将领、妖怪等。虽然很短,但是没有人使用朴刀。估计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蒲岛长啥样。

此外,嘉靖时期,随着东南地区抗日战争的实际需要,普通百姓自发组织农村士兵保卫家园。这个时候,棍棒是最容易找到的武器。这时,喻大猷、戚继光等著名棍法大师出现,“少林僧兵”参加了抗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悟空的兵器自然就变得有长有短,可以随意变化。 《如意金箍棒》。

点击以下任意关键词即可查看相应文章。要查看更多,请将关键字发送给我们。我们将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刀剑档案公众平台!

武器名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09:29 , Processed in 0.4333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