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描绘金陵晚秋美景,感叹历史兴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2215
发表于 2024-11-13 05: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乡愁》。

全文:

我来送行的时候,祖国已经是深秋了,天气也开始平静了。千里碧水如火车,青峰如簇。归帆夕阳,背西风,酒旗斜立。彩船上云淡,星河上苍鹭升,难画一画。

想起往事,熙熙攘攘的竞争,叹息着门外的建筑,充满了悲愤。千百年来,我一直以此为荣。六朝旧事随流水而流,但寒烟褪去草又绿。至今,商代妇女仍常唱这首歌曲,并在后院留下了歌声。

翻译:

登高望远,金陵古都,已是深秋,天气渐渐开始变得清爽凉爽。万里清澈的长江如白线,青峰如箭头。夕阳下,帆墙影穿梭江波,西风掠过九丝青旗,飘扬。画船上,有轻云,有白鹭在银河中飞翔。很难用图片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追忆昔日金陵帝王在此欢欣鼓舞,可感叹兵马进城,楼顶美女歌舞,亡国悲痛接踵而至。自古以来,有多少人登临瞻仰,徒叹兴衰荣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只剩下寒雾和枯草还绿。时至今日,后院仍有茶馆、酒楼的歌手唱着那首老歌。

欣赏:

此词上半部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下半部转为怀旧,揭示了六朝统治阶级“盛世追逐”的颓废生活,表达了对兴衰的意味深长的感叹。六朝灭亡。登高望远,见物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且喜爱的方式。南朝刘勰说:“原来夫君登高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见物后的情感。” (《文心雕龙·安赋》)。词首以“登林并送目”四字开头。 “登林”是登山临水的意思,“送目”是眺望远方的意思,为词打开了崇高的视野。 “祖国的深秋,天气开始平静”指出了地点和季节。因是六朝旧都,故称“祖国”。 “晚秋”与下句的“初平静”相对。秋风瑟瑟,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祖国”的气息。 “悲秋”气氛。此时此景,犹如登塔,将情感转移到物上,言语与情感绑定。这就为接下来影片中怀念过去所描述的遥远时光做了铺垫。 “千里清河似练,青峰如簇”。 “千里”二字,是首句“登高送行”的延续——登高可望万里;登高可望万里;超大全景扫描,场景广阔深远。 “澄江静如练”出自谢朓的“澄江静如练”诗。这里与“澄江静如练”相反。不仅文字对比严谨、工整,而且构图也采用连续的曲线(“澄江静如练”)。 ”)与散点(“青峰如簇”)相得益彰,既有二维铺展,又有立体呈现,一幅金陵锦绣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风帆” “夕阳下航行,酒旗倚西风”是对大背景下景物的具体描述。“夕阳”和“西风”指出现在已是黄昏,具有典型的意义。秋天的特点《酒旗》、《扬帆出征》,暗写着秋日黄昏里人们的来去匆匆,纯自然的动人风景,写的是人们的活动,画面顿时变得。 “彩船云淡,星河白鹭”是大方画的亮点;“云淡”、“鹭鸶”是画面的亮点。上升”,表现出动与静。天空中远处的船笼罩着一层薄雾,水面上的白鹭从银河中升起。它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整个金陵的秋景,还进一步拓展了观察的视野——浩瀚的空间里,随着帆船渐渐远去,水与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哪里。水在哪里,天空在哪里。这样的雄伟博大的风范,这样的博大远大的视野,堪比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云孤鸮齐飞,秋水与天一色”。两人表现出同样的气度和远见。正如林逋所说:“秋山不可画,秋思无边”。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压倒性的,很难完整地描述它。因此,我们总是以“画一画难”来结束最后一章。

下栏怀旧抒情。 “思古”这句话很自然地从参观时的所见过渡到来到这里时的所思。 《竞向繁荣》讲述了古往今来的兴衰故事。揭示了金陵繁华的表面下隐藏着奢靡奢靡的生活。随即一声叹息,“门外楼顶叹息,悲恨绵绵”。这句话出自杜牧《台城歌》诗:“门外汉擒虎,楼上张丽花”。它用其意义和典型手法再现了隋兵临城的悲剧,而陈皇后却对朝政置若罔闻,在危机时刻继续与妃子们嬉戏。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的缩影,嘲讽中带着深深的遗憾。 “悲恨绵绵”是指后来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教训,大肆挥霍,沉迷于酒色,江南王朝纷纷覆灭:他们心中充满了悔恨。和叹息。 “平高高千古”两句直接抒情,致敬古迹,追忆往事,表达了对前人怀旧、怀旧的不满。 《六朝旧事》两句改编自窦公“悲痛欲问前朝之事,却见江水流去不复返”的意思。东风眷青草,鹧鸪飞上越王台”,借用“寒烟朽草”之意。表达忧郁之情。已经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了。六朝旧事已如流水般消失。现在除了眼前一些腐朽的自然景观之外,我们已经看不到任何东西了。更可悲的是,“时至今日,商界女强人还在唱《后院》的遗风”。融了杜牧《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之恨,仍隔江唱后院花”的诗意。后院剩下的一曲是陈皇后作曲的《玉树后院花》。 《隋书·五行纪事》云:“明朝初年,皇帝创作了一首新歌,歌词十分悲伤,引得后宫佳丽们纷纷吟唱。诗曰:‘后院花开’。玉树长久不开花。当时的人们认为这首歌预言了,这是一个征兆,不会长久的。”后来“玉树后院花”就成了亡国之声。这句话道出了诗人的深情: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而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让亡国之声响彻金陵街头。

同时,这首诗也有艺术成就。体现了作者“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来是靠声音,但王安石说:“古代歌唱家,都是先作词,后作声。故曰‘诗言志,歌长存,音长存,韵律长存’。”现在先写曲,后写词,也是‘咏一生’。” (赵令济《侯震录》卷七引)显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把词当作依靠声音的作品。这在当时是一种异端理论,但今天看来,仍然保留着其敏锐性和先见之明。北宋词坛虽然出现了颜恕、柳永等一批著名作家,但他们并没有突破“词是颜科”的藩篱,词风淡薄无力。他读完颜舒的短诗后,曾感叹道:“丞相怎能如此?” (引自魏泰《东轩志》)。因此,他在自己作词时,极力避免这个缺点,“洗去五朝旧习”(刘熙载《艺术概要》卷四),指出向上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苏轼等士大夫词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景色和博大浩瀚的气势,充分表现了作者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前三句是用一般术语写的。寥寥数语,将季节、地点、天气交代得清清楚楚,将全诗置于凭栏远眺的视角。在秋色的庄严气氛中,气势非凡。下面的“千里清河似练”形容水,“青峰如簇”形容山。对金陵山水的描写是概括性的,也为全诗描绘了广阔的背景。 “正帆”两句就是对这一背景下景物的具体描述。汹涌的江面上,无数的帆在夕阳下匆匆远去。与“夕阳外寒鸦成群,流水围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两者虽辽阔,但前者雄伟,后者荒凉,风格截然不同。长江两岸无数参差不齐的酒旗,在西风中飘扬。与杜牧的《水村山国酒旗风》相比,浓烈与清凉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彩船上云淡,星河上鹭升”,就像是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拉开。随着风帆渐渐远去,诗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甚至将水与天融为一体,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描绘出长江的万千形态。远处的正帆仿佛漂浮在淡白的云彩中,飞翔的白鹭仿佛从银河升起。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孤鸿共飞,秋水与天一色。”一是流传千古的骈​​文警句,二是史无前例的诗中情景创作。确实是曲调不同但结果相似。这首诗中的景物虚实相间,色彩浓淡相间,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形成一幅巧妙的金陵风光。其深远清新的境界,雄浑雄伟的风格,是《小园香路》、《残月落花》等作品无法比拟的。

其次,想法新颖、富有远见,体现了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洞察力。对于《肉桂棒》第二部的评论,绝不是感叹个人的悲欢离合、离别,而是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未来的关心和焦虑。前三句“思昔日奢靡争竞,叹门外楼宇,哀恨连绵”,读的就是揭示六朝统治者定都金陵的故事。乘江南山好水,争奢靡,以淫乱亡国。感叹者鄙视他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楼外”式的悲剧。真是既可悲又可恨。 “千古平高”两句批评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面对金陵山河只感叹朝代兴衰。他们没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他们没能站到应有的高度,也很难一一战胜六朝。汲取历史教训。但如今,六朝旧事已随流水而逝,只剩下几根毫无生气的枯草笼罩在寒烟之中。这首“寒烟渐淡,草又青”,显然流露了作者对北宋无力治理的不满。全诗的重点就在结束句:“至今商族妇女仍在后院唱歌。”所谓“后院遗风”,就是陈皇后创作的优美歌曲《玉树后院花》。唐人杜牧也曾对此写道:“商女不知亡国之恨,犹在后院隔河对歌。”但作者并没有像杜牧那样责怪商女们无知,而是指桑树、槐树,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歌女至今仍在歌唱。亡国之声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溺于酒色之中,生活在一种陶醉的状态中。然而,“玉树后院的花,开不了多久”。如果我们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军的措施,必然会像六朝那样继续受苦受恨。这个结论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巍的《李庭艳》是王安石《桂枝香》的翻版。从语言和句法上看,王词确实受张词的影响很大。然而,张敏对六朝的兴衰却只有消极的情绪:“多少六朝的兴衰,只是渔樵间的闲言碎语。遗憾地抬头望楼,寒阳刺骨。”正在西方悄然落下。”这两个词的思想境界根本就是不同的。还有言语。

第三,作文讲究继承、过渡、融合,层次分明,与散文写作十分相似。影片第一句“过来送行”就涵盖了整个故事,一篇文章由此诞生。第二句的“祖国”二字指向金陵,为下一部电影的怀旧讨论埋下伏笔。下面对场景的描述是从整体画面开始,然后是特写、远景,最后以“一幅画很难画”结束。不仅总结了上面对场景的描述,也很自然地进入了对下一部电影的讨论。这样的安排非常恰当、自然。下部电影开启了一层讨​​论:金陵如此宏伟,却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 “思古”三句表达了对六朝兴衰的态度,“关注千古高”两句表达了对历来致敬金陵作品的看法。下面转入现实,结论回到今天。头尾圆润,结构严谨,每一个细节都层层展开。有的诗取景,如颜舒的《踏沙》:“悲梦醒时,夕阳照庭院深处”,描写了莫名的春愁;有的以情结为主,如刘墉《风起》《吾》:​​“衣裳渐宽,而己不悔,因衣而憔悴”。它表达了专一而真挚的爱。然而,《桂香》以一场讨论结束,其中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 《桂枝香》的构图和结构的这些特点,体现了进入慢词之后,散文被引入词中的词的发展特点。

第四,典故的运用得体、自然。 “千里澄江如练”改编自谢朓《夜登三山望京城》诗:“余云散成云,澄江静如练。 ” 《银河苍鹭起》改编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青天外三山半倒,两水分白鹭洲”的诗意。 “楼外叹息,哀怨不断”暗指隋朝灭陈:当隋朝将领韩钦虎率兵入城时,无情的陈皇后还在与心爱的妃子歌舞升平。张丽华.杜牧的《台城歌》曾唱到此事。王安石巧妙地只用了“门外楼头”四个字。 “门外”表示大军压境,“漏头”表示放荡、无耻,将六朝的崩溃表现得极为简洁、生动。 “哀怨不断”四个字概括了南朝的历史。结语沿用了杜牧的《秦淮诗》诗,但赋予了其更加深刻、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内容。四典短诗在王安石之前并不多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19:36 , Processed in 0.1138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