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五千年前炎黄时代我国出现盐,夙沙氏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75
发表于 2024-11-12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古代,盐的价格很高,穷人即使买不起也得吃,因为盐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原生动物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

有人说,盐是后来经过煮沸、晒干加工而成的。那么在此之前人们吃什么呢?众所周知,有句话叫“毁发饮血”。动物的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盐。原始人类可以通过喝血液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大约一万年前农业出现后,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农耕,开始在固定的地区种植粮食。一旦人们定居下来,他们自然会寻找动物血液中盐的替代品。此类替代品是含盐矿物质。

《说文》载:“生者曰卤,熟者曰盐”。盐水是天然海水。煮熟后就变成各种盐。

有资料显示,我国在距今约五千年的炎黄王朝时期就出现了盐。当时有一个王子叫苏沙,他用海水煮卤,煎成盐。苏沙氏因此被称为“盐派”。

苏沙家族大规模煮盐,并有记载。由此可以推断,人们零星煮盐的历史应该更久远。



我国出现海盐之后,有海盐、岩盐、井盐、湖盐,这些都需要经过准备才可以被人类食用。准备过程消耗时间、金钱和燃料。加之技术不成熟,产量不高,造成了盐的短缺。

物以稀为贵,盐的价格必然上涨。这是我国古代盐价的一贯逻辑。对于紧缺的民生物资,国家一般都要进行专营,盐也不例外。

通过控制盐,统治阶级可以攫取人民的财富,保证政权的稳定。 《盐铁论·飞扬》载:

盐铁之利,可用来赈民所需,满足军旅开支。必须储存起来以防短缺。可以送给很多人,对国家有利,对他人无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盐具有战略意义。俗话说:“盐占世界财富的一半”。对于统治者来说,盐并不咸,而是甜如蜜。



盐业垄断的另一个后果是垄断。明清时期,特别是明朝实行《开国法》后,朝廷招揽商人运粮换盐,造成经济效益极低,进而促成盐价上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扬州极其富有的盐商发了财。

以上已经大致解释了古代盐价高的原因。我们再看另一个问题。食盐垄断背景下,穷人吃得起盐吗?

由于盐是特产,所以它的价格也是特产。价格不能太高,否则大家都买不起,民生保障就无从谈起;不能太低,否则会低于成本,或者国家拿不到高盐税,也就失去了特许经营的意义。

我们以唐朝为例。唐朝建立后的100年间,国家实行平价盐,很少或根本不征税,盐价并不高。当时一石盐只要二十文,比米价也高不了多少。

有人说,唐末盐价高,甚至引发了农民起义。事实上,在唐朝后期,为了保证官方的销售收入,朝廷严格控制盐的流通,一度导致盐价上涨。不仅如此,朝廷还大力打击非法盐商,从而引发了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11:40 , Processed in 0.0589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