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总观祝贺神州十一号发射,宇航员讲述太空遥望地球感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807
发表于 2024-11-12 13: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空纪录片短片《概览》

祝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又将两名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当这些宇航员在太空中遥望地球时,他们有何感受?让我们来听听宇航员们自己怎么说。

1961年4月,尤里·加加林(Yuri )进入太空,成为绕地球轨道飞行的第一人。他背负的,是人类数百年来的希望和梦想。

梦想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想象着天空中宇宙的浩瀚、其令人难以置信的规模以及新领域的诱人前景。

但对于回到地面的加加林来说,最让他感动的似乎并不是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而是他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

“当我坐在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上时,我对我们星球的美丽感到惊讶,”他在这次历史性的飞行后说道。 “全世界人民,请保护和增强这种美丽,不要破坏它。破坏。”

孤立地看,加加林对地球令人惊叹的美丽的赞美可能源于他热情的个性。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数百名宇航员追随他的脚步进入太空,并回来讲述他们的太空之旅的故事。

渐渐地,一种模式开始出现。

尽管国籍、性别或世界观不同,但宇航员普遍表示,当他们从太空看地球时,他们的意识和情感都经历了深刻的震撼。

这种现象称为“总览效应”。

作家兼太空哲学家 Frank White 于 1987 年创造了这个术语。

根据怀特在《总览效应:太空探索与人类进化》(The: Space and Human)中的定义,总览效应是“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而引起的“认知转变”。

“我的假设是,当你在太空中时,你将以第一手的方式看到和理解人类数千年来一直试图理解的事物,”怀特在电话采访中说。

“也就是说,地球是一个整体,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都是地球的一部分。”

怀特从未到过太空亲身体验过概览效应,但他采访过许多宇航员,询问他们的记忆和感受。在他们的叙述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的一件事是从远处观察地球的原始力量。

“我还看过很多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可能和任何人一样多,所以我确切地知道我会看到什么。” 《概述效应》援引美国宇航员唐·L·林德的话说。

“我在理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情感上的冲击却完全没有准备好,以至于当我看到那一幕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那个美丽、温暖的星球看起来就像一个生命体,那么脆弱,那么精致,仿佛手指一碰就会四分五裂。”阿波罗15号宇航员詹姆斯·欧文在他1973年的自传《统治黑夜》中写道,“每个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受到了洗礼,并对上帝的爱和创造充满了敬意。”

“一切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 ( ) 在接受怀特采访时说道。 “透过舷窗望去,大气如此稀薄,我不禁想到,我们其实生活在如此脆弱的生命球中,你很难亲身经历这一点。”

油画《加加林的早餐》

俄罗斯宇航员鲍里斯·沃利诺夫形容这次经历重塑了他的身心,让他“充满活力,变得更加温柔、善良和耐心”。

“我脑海中萦绕着一种我以前从未见过的蓝色,”美国宇航员特里·维尔茨(Terry Virts)今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亲眼看到地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你没有机会经常回头看看你生活的星球。”

“当我第一次站在月球上回头看地球时,我哭了,”阿波罗 14 号指挥官艾伦·谢泼德 (Alan ) 在 1988 年接受采访时说道。谢泼德也是第一个访问太空的美国人。

与谢泼德和阿波罗 14 号登月舱飞行员一起旅行的机组人员埃德加·米切尔(Edgar)也有深刻的理解。 “在那一刻,你改变了,”米切尔说。

从国际空间站看到的地球

这种发自内心的“改变”不仅仅是观点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认为,概览效应预示着人类进化的下一个“巨大飞跃”。

随着来自太空的地球图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文化意识中,人们会逐渐了解到地球就像一艘宇宙飞船,它所承载的资源是有限的,船员必须负责任地航行。

随着这种宇宙意识越来越丰富,我们越来越清楚,人类要想长久生存,就不可避免地要离开地球。作家沃伦·埃利斯(Ellis)曾直言,在管理一个物种的过程中“把所有繁殖对放在同一个地方”是一种极其短视的做法。

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智人可能会分裂成许多不同的分支,分散到整个太阳系,甚至太阳系之外。

怀特将这些想象中的人类后代称为“太空智人”,他在书中将其定义为“人类的一个独特物种……高度适应太空条件,但不适应行星表面的条件。”

一些科幻小说作者已经尝试探索这种遗传和文化模式的潜在后果。值得一提的一部作品是科幻小说《苍穹浩瀚》()系列。

前景令人兴奋,但也令人畏惧。然而,考虑到人类扩张的历史以及我们对极端条件的强大适应能力,这样的想象并不牵强。

因此,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在这个进化鸿沟的另一边,人类能以怎样的最佳形态出现。

“概览效应已经成为地球上的统一象征,”怀特说,“但我担心,当我们穿越太阳系时,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并采用新的哲学、新的隐喻或新的方法,通过指挥太空探索,我们可能会失去这种团结。”

人类常常在没有清楚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就开始冒险,也没有就共同的目标达成一致。几千年来,我们在各大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样的错误。

许多太空飞行倡导者认为,概览效应是这种自我毁灭行为的有力解药,因为它暴露了我们在宇宙中脆弱的地位,并激发了对地球及其居民的深刻尊重。

拯救人类免于灭绝,走上自我救赎之路,踏上星际之旅,概览效应或许是最大的驱动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亲身体验概览效应,体验这种范式转变。

但考虑到载人航天的成本,这样的期望合理吗?如果这最终不切实际,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这种体验民主化,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

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一旦概览效应广泛传播,地球内外的人类行为是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难道凝视地球这么简单的事情真的是保护地球甚至升华地球的关键吗?



一般来说,太空旅行者通常会经历升华、欣快、精神觉醒的感觉,以及对他们与地球及其居民的一体性的顿悟。

为了使总体效果落到实处,研究人员首先需要了解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心理和神经学影响。

幸运的是,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因素导致宇航员被地球的美丽所吸引。



一般来说,太空旅行者通常会经历升华、欣快、精神觉醒的感觉,以及对他们与地球及其居民的一体性的顿悟。

至于原因,很多人提到大地呈现出的丰富色彩令人着迷。另外,当你看惯了地图后,再看看地球,你会清楚地发现,人为划定的国界已经消失了。

概览效应对宇航员造成的改变可能是永久性的,他们的习惯和观念在返回地球后会发生变化。

阿波罗17号拍摄的传奇照片“蓝色大理石”

2012年,阿波罗17号拍摄的传奇照片“蓝色弹珠”向公众发布。同时发布了短片《概览》,更加详细地描述了这些经历。

联盟号 14 号宇航员尤里·阿尔图金 (Yuri ) 说:“一体感不仅仅是一个想法。同时,你也会培养出强烈的同理心,对地球状况和人类影响的担忧。”

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研究自我超越的研究员戴维·阿登认为,这些概览效应带来的心理变化与敬畏感有关。

在最近发表在《意识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和》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阿登认为这种效应与引发敬畏的两件事有关:感知的浩瀚和概念的浩瀚。

“感知上的广阔就像看到了大峡谷,而概念上的广阔则来自于对物种进化和无限等更大主题的思考,”阿登说。 “我们认为概览效应引发的敬畏感与感知广度和概念广度都有关。”

这种情感上的双重打击带来了积极的体验。天空实验室 4 号宇航员爱德华·吉布森 ( ) 表示:“与宇宙中的其他一切相比,你的生命和担忧是如此之小,”这种想法“可以让你安心”。

有时宇航员看到地球时会感到悲伤、焦虑或担心,但这些情绪也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和珍贵,并希望它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我们认为,概览效应之所以能够引发敬畏感,与感知广度和概念广度都有关系。

雅顿认为,随着人类进一步深入太空,概览效应的积极影响应该有益于宇航员的身心。

他还想用沉浸式技术来模拟这种体验,让地球上的人类也能获得启蒙。

“在第一批概览效果的研究中,我们将利用现有的VR平台,与太空旅游公司、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商甚至天文馆合作,尽可能丰富、更好地再现概览情境,以唤起和衡量这种体验。敬畏,”他说。

企业家们还试图向全球观众传达模拟的整体效果。

该初创公司的目标是在 2017 年将 VR 相机送入太空。其旗舰型号被称为“纵观一号”。

“自尤里·加加林以来,已有 549 人从太空观察过地球,”首席技术官 Isaac D'Souza 说道。 “但只有 549 人经历过,这很罕见。如果一百万人经历过,这就是一场运动,我们可以彻底改变人类对地球的看法。”

宇航员也渴望从太空角度宣传地球的图像。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了数十小时的高清数字镜头。

今年4月,这些视频被拍成了一部名为《美丽星球》的巨幕电影。

摘自纪录片《美丽星球》(2016)

“宇航员渴望分享这段经历,”美国宇航员凯杰尔在纪录片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这个视角太独特了,地球太美丽了。”

几位参加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建议世界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前往地球轨道或月球,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管辖的领土。

阿波罗 11 号指令舱飞行员迈克尔·柯林斯 ( ) 在 2009 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坚信,如果世界各地的政治领导人能够从 10 万英里之外回望地球,他们的观点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阿波罗14号宇航员埃德加·米切尔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他的话更加……平实。

“当你从月球回望地球时,国际政治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你只想抓住那些政客的衣领,把他们带到25万英里之外,让那些王八蛋好好看看。看,”米切尔说。

米切尔今年早些时候去世了,但他的话在 2016 年的政治气氛中显得尤为生动。

尽管不少宇航员在退役后选择从政,但真正踏上太空的政客却很少。

尽管如此,航天事业的仁人志士并没有停止努力,普通人也慢慢开始体验一览无余的滋味。

《地出》、《蓝色大理石》、《淡蓝点》等标志性照片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并帮助开创了“地球旅行”的新时代。

怀特特别使用“陆地宇航员”一词来描述那些从未前往太空而“达到宇航员意识”的人。

《地出》,拍摄于 1968 年 12 月 24 日。

从人们对地球肖像的广泛欣赏来看,有数百万地球宇航员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

毕竟,“通过宇航员的眼睛从太空看地球”已经成为历史上最火爆的模因之一,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航空领域,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包括著名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 )( )。

“通过《地出》,我们看到地与天不再分离,地在天上。” 1979年,坎贝尔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再在自己的经历之外寻找另一个地方了。一种精神秩序。命运由‘上帝’决定的旧观念受到了挑战。”

通过这种方式,这些地球快照激发了深刻的精神思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目的。

此前,在经验主义主导的航空航天界,这样的思考只是一个细节。



“通过宇航员的眼睛从太空看地球”已成为历史上最热门的模因之一。

“概览效应是宇宙向人类发出的信息。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怀特说。 “参与捕捉和理解它的人越多越好。”

幸运的是,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一点。概览效应这个词并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在当前的时代潮流中它绝对是呈上升趋势。

例如,10月5日,音乐家雷吉娜·斯佩克特( )在网站现场问答中引用了这一现象,解释她在苏联长大的经历:“对于现在的俄罗斯和美国,我有太多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认为我们都需要将自己视为地球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的国家,”斯佩克特写道:“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宇航员,他们谈到了‘总体效应’……我们都需要团结起来尽快。”

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也沉浸在概览效应的宏大叙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9:46 , Processed in 0.0644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