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百年变局叠加疫情,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多极化世界加速向我们走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75
发表于 2024-11-11 21: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变迁与疫情结合加速国际格局演变

多极世界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年终专文部分)

2022年越来越近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办?”的时代问题。至今仍萦绕在世界各地。回顾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世界,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展望2022年,世界格局将走向何方,国际格局将如何裂变,全球治理将如何推进?年末年初,本报将推出一系列“年终特稿”,敬请关注。

- 编辑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尽管COVID-19疫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走向均衡。中国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主张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1年,哪些国际事件将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进程? 2022年,国际形势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针对世界多极化的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专家,为大家一一解读。

2021年,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出现哪些新变化?

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称,未来20年将是向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主导的“多极时代”过渡的时期。未来15到20年,不太可能有某个国家崛起取代美国,主导国际新秩序的构建。预计新兴国家将优先考虑保持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美国很可能会应其他国家的要求继续介入冲突或全球问题,但其态度不会积极。

门宏华:2021年,世界百年变局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加速演变。一方面,世界仍处于动荡变革时期。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日益突出。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不稳定、不确定性显着上升。世界将继续处于混乱之中。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美国和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已难以维持。世界多极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关系新现实。

2021年,一些国际事件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一是美国搞“小圈子”,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中美四边机制等。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和所谓“民主峰会”,拉帮结派,纠集盟友围攻中国;其次,拜登政府上台后,美俄欧之间的紧张互动以及美俄、俄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将俄罗斯再次逼入墙角。三是RCEP顺利推进为亚洲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第四,美国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印太地区大国博弈中,增加了中东和印太地区的不稳定风险。

陈向阳:2021年,世界形势复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宣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召开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并发布《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扎实推进民族复兴,展现国际正能量;全球疫情持续,气候变化加剧,国际安全格局中非传统安全挑战持续上升;美国匆忙从阿富汗撤军,同时加大在印太方向的支持,形成包围中国的派系,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竞争。

COVID-19疫情对国际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重塑大国力量对比。疫情不仅全面考验了大国综合实力,也加速了多极化进程。美国抗击疫情失败。持续严峻的疫情和政治极化严重损害了美国霸权。今年是冷战结束30周年。持续多年的多极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正在被“不平衡的多极化”新格局所取代。在美、中、俄、欧四大势力中,美国的分量依然最大;二是催生大国关系新变化。美国固执地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包括将抗疫政治化、遏制排斥中国,导致大国竞争日趋激烈。

薛立: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一改特朗普时期单打独斗的外交方针,转而拉帮结派,联合盟友和伙伴国,筑起新的铁幕,镇压它被认为是一项战略战略。竞争对手。当前世界格局的显着特点是不同文明既竞争又合作(简称“文明竞争与合作”)。

首先,拜登政府上台后,总体上延续了美国上届政府全球战略收缩的趋势,加强了对部分地区的选择性投资,同时要求盟友和伙伴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国际事务中,美国不再“刨根问底”。这意味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角色正在从世界领导者转变为世界协调者。对于一些地区事务,美国会选择性地介入,但不会站在最前线,而是更多地在幕后运作,通过提供信息情报、实施经济制裁来达到目的。

其次,近年来,欧洲更加注重在国际事务多边合作中发挥规范力量作用,展现比较优势。

第三,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本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随着美国战略收缩政策的逐步实施,暂时没有任何国家和文明能够引领世界,世界进入了多文明竞争的时代。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流。



第四,随着大国博弈不断加剧,美国与西方国家试图在不同问题上打造排他俱乐部,“新西方主义”色彩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向印太地区转移可能会进一步分裂世界。文章指出,公开竞争只会迫使世界分裂成不同阵营。承认多极化而不是两极化是美国当前和未来的现实符合美国的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放弃战略竞争。

门宏华:近年来,美国推动大国竞争回归,但和平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化进程虽然遭遇挫折,但趋势仍然是积极的,新型全球化必将体现出超越性和先进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肆虐,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区域合作更加受到重视,区域意识和区域认同更加牢固。

尽管区域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两种全球化方案正在相互竞争。一种是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为主导的俱乐部式全球化,一种是中国倡导的、以多样性、统一性、共生性、包容性为特征的全球化。一种新的全球化。世界正在经历旧全球化向新全球化转型,中美战略博弈成为焦点。在全球化前景不明朗的时期,正是各方在权力博弈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最佳时机。同时,世界经济衰退将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新技术、新产业加速发展将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陈向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推动其深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多极化进程的自身逻辑和内在因素。各大势力采取的战略和政策引发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总体趋势是新兴大国相对崛起,西方大国相对衰落;其次是经济全球化。适应全球化、趋利避害的国家地位会上升,沾沾自喜甚至逆流而上的国家地位会下降;第三,新的技术革命。拥抱新科技革命、自强不息的国家地位就会上升,反之亦然;最后,在COVID-19疫情的加速器作用下,严格科学抗疫的国家在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而自由放任、抗疫不力的国家社会发展却一片混乱。中美两国抗击疫情形成鲜明对比。

李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能力明显下降,导致多极化趋势加速。

近年来,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文明认同的力量加剧了文明的内卷化。越来越多的文明正在强化自己的文化认同,导致不同国家采取一些竞争性措施来增强本国文明的力量;第二,逆全球化思潮正在推动全球化重构。从长远来看,即使出现一些漩涡和逆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将是不可阻挡的。第三,随着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印太地区军事对抗持续升温;第四,覆盖全球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作用正在弱化。随着共同利益的变化,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一些职能领域不断出现新的国际机制。

COVID-19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格局,而只是催化了原有格局的演变。疫情减少了一些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一些方面的合作,减少了一些方面的竞争,也加剧了一些方面的竞争。

2022年,国际形势有哪些趋势和事件值得关注?

据法新社报道,12月2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世界团结起来,“2022年必须是我们结束这场大流行的一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2日发表国际特稿,分析当前全球形势,指出世界正面临严重且迫在眉睫的人道主义危机,其中阿富汗局势最为严峻。据联合国称,2022年全球约每29人中就有1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创下新高。 COVID-19大流行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沉重打击,平民仍然是受冲突影响最严重的群体,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急剧增加。

门红华:展望未来,随着疫情防控的加强,新科技革命将进入拓展期,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必然到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带来新的差异化组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传统地缘战略博弈仍在积聚的情况下,技术政治的引入将重塑国际关系,让大国在前沿技术创新、国际规则标准等领域展开深度竞争,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升级。工业革命的加速。

此外,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入,大国关系正在迎来新的变化。当前,大国竞争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欧盟之间。随着美国对中俄的战略竞争如火如荼,日本进一步实现与美国的“战略捆绑”,欧盟的“战略独立”倾向和印度的战略调整方向日益受到各界关注。大国关系的复杂性将进一步显现。

陈向阳:2022年,以下国际事件值得关注:一是中国将举办冬奥会,召开中共二十大,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进一步向国际社会传递正能量;第二,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将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可能出于内部政治需要而挑起外部麻烦,包括加大对中国的压力;第三,乌克兰与俄罗斯交战,俄罗斯与欧洲、俄罗斯与美国的竞争激烈;第四,全球疫情总体逐步缓和,但部分地区持续反弹,全球有望迎来“后疫情时代”,但疫情“后遗症”严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即将发布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21/2022》中,“2022年全球十大趋势”研究小组提出了2022年国际十大趋势:是为了减缓全球疫情?发展竞争突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新兴市场形势堪忧;大国竞争风云变幻,中美博弈进入胶着状态;阿富汗局势后患凸显,地区冲突危机潜伏;气候变化危害加大,减排博弈复杂;科技革命不断加速,前沿竞争更加激烈;印太军备竞赛白热化,国际军控较量错综复杂;多国轮流选举,内部担忧加剧,外部溢出效应加大;美国拉帮结派力度加大,秩序规则争夺加剧;中国的崛起是承前启后、引领世界的大国责任。

李雪:2022年,COVID-19疫情可能会慢慢过去,世界多极化的势头将进一步推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势头也将变得更加激烈和细致。

疫情影响加剧了国家内部矛盾、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后COVID-19时期地缘政治主导权的争夺,大大增加了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会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不断增加与大型新兴经济体的经贸、金融、技术交流障碍,大大增加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性。

面对百年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彭博社表示,2022年是具有深刻政治意义的一年。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认为,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将努力在政治重组之年超额完成其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多措施,确保经济增速达到5%左右,这足以让中国实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俄罗斯通讯社12月7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对世界许多全球性挑战有最佳答案。

门红华:面对百年风云变幻,中国应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战略布局:一是着力塑造21世纪第二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善和协调不同国家、区域和全球的国家战略体系;二是以深化国际合作为主轴,以促进国际共同发展为主线,以加强国际统一战线为抓手。三是充分响应美国战略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组国际社会关系,提高国际合作和协调行动水平。四是立足周边治理,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发展中国家战略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立足塑造新型全球化,要主动作为,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六要注重文明互鉴,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陈向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极化是大势所趋。美国和西方的国际主导地位正在历史性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战略主动权不断增强,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板块“东升西落”。面对多极化加速发展的国际格局,中国应直面挑战,拥抱机遇:一是顺应多极化大趋势,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以自我为中心、以国家为中心的霸权主义。 ——一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共同发展。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二是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反对分裂,反对拉帮结派,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从“后疫情时代”新多极格局出发,积极谋划“多极外交”,平衡发展大国关系,稳步推进同新兴大国合作,坚决反制遏制和打压霸权主义,不断拓展战略回旋空间。

薛立:冷战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自认为是世界主导力量,对苏联及其盟国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如今,随着“东升西落”的趋势出现,美国和西方国家无法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而是在不同问题上筑起防御性铁幕,以保护自己和盟友。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打压,中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州和西方国家。二是聚焦发展。我们要坚持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我们要扩大开放步伐,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学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对外合作,即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比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第三,在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抗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决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如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又要在大国博弈中表现出灵活性,如推动不同的职能领域通过适当的妥协和让步。国际合作。

门红华 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陈向阳

李雪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首席研究员

记者:贾平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11:17 , Processed in 0.1099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