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小米总部探秘:雷军如何打造智能硬件研发中心与供应链管理艺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28
发表于 2024-11-9 20: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虎嗅注:本文转载自凤凰科技。原文发表于《金融周刊》,略有删减。

小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小米手机及一系列智能硬件技术的研发中心。

每年,雷军都从这里开始,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发智能解决方案,与当地供应商进行谈判,并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小米产品中。

此外,雷军还非常重视供应商。为了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他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会召开供应商大会,供应商与品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构建了小米手机的每一个生产环节。

从产品定价、谈判供应商到确定供货,每一个环节都展现了雷军的营销艺术。对于供应链管理,业界也褒贬不一。一些供应商认为小米销量大压低了价格,而竞争对手则批评小米。供应链依赖于营销技巧。小米的供应链有什么优势(见下图)?存在哪些隐患?

供应链扩张

3月25日,小米科技与全球数百家主要合作伙伴召开了第二次供应商大会。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当晚在微博总结道:“1.小米手机是小米及其供应商制造的产品,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的成果。谢谢大家。2.我们非常重视质量控制一定要让小米成为最优质的手机。 3、小米今年的出货量目标是8000万到1亿台,希望大家确保完成生产任务,让用户买手机更方便。

从2011年的销量30万台、2012年的719万台、2013年的1870万台到去年的6500万台,小米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其背后日益庞大的供应商团队。

在供应链模式上,小米采用饥饿营销,缩短供应链,依靠专业代工厂生产产品,减少中间代理商和流通环节,直接连接厂家和用户。

易观智库分析师朱大林认为,“与传统厂商相比,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极具掠夺性,在生产方面无法实现供需平衡,但这也是其销售策略、手段”但随着小米手机销量的增加,成本曲线会逐渐向下倾斜,产品生命周期越长,积累的利润就越大。”

事实上,小米内部有比较完整的供需生产流程: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每周都会召开小型生产会议,根据当周的销量、数量确定三个月的订单量。预订等,而这个生产计划会立即交给50人的管理团队进行后续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不同的分工:李万强负责小米电商和仓库,周光平负责供应链管理,林斌负责采购核心零部件,雷军负责统一协调。



如果说苹果依靠自己的IOS系统打造了完整的生态链,那么小米则依靠饥饿营销的互联网思维,以资金为纽带,在实现规模效应后绑定大量硬件供应商,从而形成成本优势狙击其他竞争对手。对手。

从小米的供应链布局来看,供应商分散、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已经出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与小米结盟的供应商有数百家,其中上市公司12家,为小米提供不同的芯片、结构件等手机零配件。

目前,小米整体供应链中心主要在台湾和中国大陆。小米的台湾供应商主要包括负责组装的代工厂富士康和英业达、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以及提供面板和开发驱动IC解决方案的友达光电。联咏科技、相机镜头制造商大立光电等

芯片大战,还是自主研发芯片

苹果一直是小米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整个小米供应链生态系统都是苹果的借鉴和学习。

小米目前使用的芯片厂商也为苹果、三星等大牌手机生产手机芯片。当与高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小米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品牌。当时,高通在芯片研发方面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是苹果的主要芯片代工商。长期以来,小米一直是高通最新芯片的第一平台。小米与高通的关系可谓密切。小米1和小米2均采用高通处理器。

这段关系随着小米3的出现而结束。此时,又一家芯片厂商出现在小米的视野中。 芯片在图像处理技术方面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同时,与的合作也可以与高通制衡,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英伟达的存在,让小米有了更多的战略回旋余地,让其在与高通的谈判中更有底气。

不过,这并不能完全避免小米面临的风险。 2014年,高通受到中国“反垄断”制裁,英伟达退出手机市场的决定无疑对小米造成沉重打击。

雷军苦心营造的制衡随着英伟达的退出而被打破。目前市场上,除了英伟达的Tegra之外,几乎没有主流厂商能够在性能上与高通抗衡。

小米的芯片严重依赖高通。在垄断制裁下,高通制定了“不捆绑、不强制交叉许可”的措施,这使得小米不得不为其芯片的专利费支付更多费用。这无疑削弱了小米的性价比优势,也提高了未来专利授权的门槛。芯片无疑是小米扩张不可回避的障碍。

国产品牌中,只有华为拥有自己的芯片部门,自主设计基带模块;小米、联想、中兴、酷派、魅族等厂商完全依赖第三方供应商。

小米必须先超越这些品牌才能成为第一。提供带有小米基因的芯片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有报道称,小米正计划开发自己的芯片。尽管如此,小米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无芯片研发领域可以透露的信息。”芯片自主研发必然成为小米成为高端品牌的必由之路。



量大就是欺负,供应商敢怒不敢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小米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有9家,其中深圳公司占绝大多数。华南地区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生产中心。小米经常将相同的产品分配给许多不同的工厂,以相互制约。据了解,小米拥有数百家代工厂,而根据这些上市公司发布的年报,小米尚未成为任何一家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一位小米电池代工厂内部人士透露:“小米只能算是我们的前八大客户。”

与此同时,小米手机产量不断增加,智能硬件的发展也增加了小米的产量。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小米手机的高性价比,小米的价格控制也引起了一些供应商的不满。 。

尽管如此,小米给供应商带来的利润仍然将这些厂商与小米绑定在一起。在这条利益链条中,谁或谁获得的利益最大,无法评判。通过整合产业链,小米在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整个手机行业的控制力。供应商利用小米来提高声誉和净利润。

“对于基础零部件厂商来说,谈利润就必须谈订单。小米的出货量比较大,可以带动一批零部件企业,而且主要供应链在深圳,所以应该以深圳供应商为主。”受益人。”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业内人士/网友怎么看?

关于小米的供应链,秀君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意见。例如,微博账号“曾涛2012”的用户声称自己受邀参与小米代工。他在微博上评价了小米的供应链。质量控制: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此前我曾受邀参观小米的代工厂南京传入科技,但并没有看到任何小米参与品控工作的迹象。 也遭受了这样的损失。还把机器交给了富士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能和苹果相差很大。我专门去苹果上海了解了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他们在每个工厂驻扎了数百人,深入参与质量控制工作。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生产出来的。一款手机的品质70%是在设计过程中决定的(设计时就已经确定了零部件供应商、硬件架构、生产流程、测试计划等)。那些认为富士康代工产品质量简直是无稽之谈,欺骗外行人的人。

另一位“毒舌”这样评价,感觉就是高级黑:

嗯!小米一直认为,控制媒体和口碑似乎比控制质量对销量有更直接、更快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20:39 , Processed in 0.0951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