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可能是相火问题,快来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86
发表于 2024-11-3 09: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天身体怕热,冬天手脚怕冷。这是现代许多亚健康人群的通病。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些感悟。因为这是相火引起的问题,所以在讲之前,我想补充一些上一篇文章中遗漏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相火会变难?

其实原理很简单。比如我们常用的铅笔主要是碳素,很脆弱吧?但它也是最硬的金刚石,它是由碳分子组成的,只是排列和分子结构不同,所以硬度完全不同。

我们体内的相火也是如此。当相火有足够的密度时,就会非常坚硬。密度不够,自然就不会硬。这就是相火的作用之一。

事实上,火就像水一样。 0°以下是冰,0°以上变成水,100°以上变成气体。它显示了三种不同的状态,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的,只是性质相反。水越多冰越硬,火越强越硬。

火亦气。中医常讲的气,是指无念(触)的状态。一旦有了欲望,它就变成了火。当火被搅动时,它就变成热。热久了,就会变得干燥。三者是递进关系。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明确的区分。他们将火病视为热病,将热病视为燥病。他们不知道如何区分它们。很容易犯错误,不经意间伤害身体。

不少此类患者来门诊表示,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医生开了很多附子药,但还是怕冷,看不到什么效果。

很多医生也认为是胃寒,所以用附子和大量的热药,但还是改变不了胃寒的问题。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感冒,而是一种与寒冷非常相似的热。

张仲景曰:人失血,则恶寒,则发热不已,阴脉缓或微涩。你在说什么?据说,一个人的气血少了,就会怕冷。如果血液少了,身体就会发热。

发烧并不意味着发烧,而是指身体的皮肤能感觉到热。正常皮肤应该有点凉。例如,夏天来了,手心、四肢发烫,心情容易烦躁。这种热度一直持续着。 ,不间断,所以叫无尽,就是从未停止过的意思。

是阴经,什么是阴经?它是心、肝、脾、肺、肾的脉搏。脏腑的脉象称为阴脉; Bichi 的意思是慢;涩是指水流不顺畅或水流很慢。

因此,很多女性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夏天来了,手心会发热,皮肤会发热,容易出现烦躁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只是血少了而已。

血细胞计数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于体内邪火运行所致。

丹溪曰:“火能消物,凡是金光失土,旺树枯水,皆是火,火易生,若聚阳五性之火,则煽动之。”则火气狂乱,常有真阴之苦,阴虚则病,阴虚则死。”

火分很多种,但一般统称为火,如干火、湿火、实火、虚火、郁火、心火、小肠火、肝火、胆火、脾火、胃火等。 ,及肺火。肾火、三焦火等。



其中燥火是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火都会消耗真阴。朔金是火烧肺金,肺内津液减少;土失,正常心火生土(火生土、脾胃,五行关系),而邪火不能滋养脾胃,故名土虚(脾虚)。和胃);水干,表示邪火存在,消耗肾水,故名干水,蒸发。肾水的正常路径是生木(肾水生肝木,五行的关系),但是当肾水枯竭时,肝木就旺盛,也就是上火,肝热。 ,而且口中容易有苦味。这些都是邪火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

厥阳指的是肝的阳气,属木,木生风。据说,此相火一旦启动,肝风就会吹遍全身,使脏腑气血枯竭,身体自然就不好了。故有阴虚则病之说。故看似阴虚致病,实则是相火旺盛所致。

有些医生将所有这些类型的疾病都归为阳虚,认为需要补阳。尤其提倡使用深受人们喜爱的附子类药物。为什么他们喜欢用附子?

古人也说,补阴药非一朝一夕见效。辅助药物可以暂时增强胃气,增加饮食,或者使阳气运行如神。

什么是伊印?阴是指精(不是精)、血、水(津液、内分泌、激素),都属于阴,所以古人说补阴药不能早上服,晚上见效。下午,比如生血、内分泌等。不可能说早上吃这个药,下午就看到生血的效果。这是违反规则的。

助阳药就是增强阳气的药物,比如附子、桂枝、细辛、肉桂、附子等,这些药怎么样呢?它可以暂时增强胃气,所以很多医生都喜欢用阳药和热药,可以让你感觉很有效,精神状态也不错。

古人也说医者治病,速利之说。吃药的人死的多,不吃药的人活的多。好处,好处。一些医生或患者渴望立即看到结果。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一可以展示医术,二可以实现患者求快的愿望。

过死是指过早死亡,可能是突然死亡,或者是病情突然加重,因为这样用热药会损伤真阴,耗散真阳。一旦服用过多的药物,您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其实患者不知道的是,这种疾病往往会加深病根,使治愈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要更加小心。

这样使用药物时,患者往往会立即感受到效果,但医生却很难治愈。他们总觉得自己快好了,但就是好不了,所以很难见到痊愈的人。毕竟这种药物是不符合医学科学和药理学的。

这就是我们夏天怕热、冬天怕冷的根本原因。逆火肆意运转​​,消耗真阴。然而,很多人明显患有胃寒,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喝一些凉水,胃就会感觉不舒服,或者吃水果、喝牛奶,就会感觉不舒服。这些不是属于胃寒吗?

《黄帝内经》云:“阴虚则发热,阳卫阴于外,阴卫阳于内。神在外,情欲不受节制,阴气消散。”阳气无依附,以致浮散,若肌表间有恶热,则应视为阴虚,恶寒震颤皆属热。”

《内经》说阴虚容易发热(发热不是发烧),因为阳气散布在肌肉和表皮之间,缺乏阳气来守护皮肤的外层。例如,当我们把风筝和气球放在天上时,如果我们不想让它们飞来飞去,我们就需要一根线来系住气球,否则它就会跑掉。

身体外层皮肤的阳气也是如此。需要阴血来约束阳气。阴血越充足,阳气就越浓。那么外界空气中的寒、冷、热之气就无法进入体内,也无法接触到。一旦它到达你的皮肤,你就不会害怕寒冷或炎热。



如果你的阴血不足,皮肤层的阳气就会散乱、散乱。那么空气中的冷空气、热空气、冷空气随时都会侵入你的皮肤,你就会怕冷、怕热。

精神外向,精神代表你的思想、想法和愿望;外向,就是说你喜欢往外看,往外看,寻找看起来好的东西,寻找听起来不错的东西,这些都是外向的;情欲,意味着你太偏向某种欲望。 。

对于男人来说,有很多东西,比如衣食住行,都是没有节制的欲望。阴气消散,阴血减少而消散;阴气消散,阴血减少而消散。阳气无依无靠,无依无靠,无锚定,就东奔西走,有的留在肌肉和皮肤之间。 。

夏天,或者天气炎热,阳气相冲,人就怕热。他们只是不喜欢热,这被称为厌恶热。故夏怕热、冬怕冷,皆是邪火耗真阴所致。

《黄帝内经》也说:“体气弱,谷气不强,上焦不灵,下脘不通,胃气盛热,热气熏胸,故有气逆上行,寒气积于胸中,若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血凝涩。涩者,脉会壅塞,脉沉而涩,故寒。”

形代表阴,气血衰弱;谷气为胃气,脾胃不好,则谷气不强,不强;脾胃不好,则谷气不强,不坚。上焦不好,就是说上焦到表皮的通路不通、不通。下上腹部被阻塞。 ,下燃烧器也被堵塞;念头、欲望所生的火,在心肺之间化为热气和烟雾。这称为内热。

又因肝气逆行,所以肝主一半表面,一半内部。由于上燃烧器被堵塞,火势逆行。再者,由于肝气从脚底上升,行经冷水,所以行经肾。因为肾主寒水,寒水升达脾胃,又因上焦不通,寒水积于胸中,停留在脾胃之间,脾胃之间的阳气被迫驱散。

因此,冷气独存脾胃,导致血管瘀阻、不通。故脾胃变冷,称为中寒,又称胃寒。

因此,上热、中寒是当前的亚健康问题。医者喜用附子,热药散真阴。时间越长,你就越怕冷,甚至会感到不温暖,反而发冷。

因为没有阴血携带阳气到达肢体和皮肤,即使阳气到来,也会消散。所以这种情况是无法通过使用阳药来改变的。精血必须生成,才能抵御寒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1:47 , Processed in 0.0768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