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9|回复: 0

秋季第一次进补注意事项:顾好这个脏腑,让你秋后无小毛病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661
发表于 2024-9-24 04: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季第一次进补前,一定要好好保养这个器官!

再过几天,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就将到来,闷热的夏季将悄然退去。

俗话说“夏健四分之三虚弱”,夏季人体出汗多,食欲不振,内能消耗大,所以三伏天过后,秋季就容易感到倦怠。

这时候最要紧的就是进补,进补得当,之前的消耗就补回来了,入秋后那些烦人的小病小痛自然就消失了。

那么秋季第一次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五要诀

古人把夏秋之交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此时天气开始由炎热转为凉爽,俗话说“一雨一凉,十雨一霜”。

古人早就为我们概括了秋天的特征。

《黄帝内经》云:“三秋之月,谓之平时,天急地明,早睡早起,与雄鸡同醒。使心静以缓秋之刑,克制精神,使秋气平和,莫使心神游移,使肺清明。此秋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若逆流则伤肺,冬则泄泻少藏。”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1. 秋季的第三个月叫榕坪

“荣平”寓意丰饶、和平,也寓意转折,由炎热转为寒冷。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经过春种夏长,到了收获的时候。

传统中医主张“食当其时”,因此一些根类、块茎和水果类食物在此时非常适合。

2.天气急转直下,地面一片光明

随着空气向上移动,风也越来越大,地面的空气向下移动,万物变得清澈明亮,夏季的炎热空气一扫而空,与夏季不同,地面的空气向上蒸发,湿气和热量融为一体。

秋季,天空晴朗,河水清澈见底,感觉很舒服,这是阳气被克制的节律,也是我们滋补身体的方向。

3.早睡早起,和公鸡一起起床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早睡早起。古人听到鸡鸣就会起床跳舞。我们应该起床,做自己该做的事。总之,别再赖床了。当然,如果你熬到1-2点,你就起不来了。所以除了食物补充,良好的作息和睡眠也可以补充。



4、静心舒缓秋罚,收敛精神,使秋气平和,心神不乱,清肺化痰

保持情绪稳定、平和,缓解秋季杀气对人体的危害,克制情绪,适当调节情志,适应秋季收敛、平衡的特点。另外,不要想得太多,也不要过于担心,使肺气保持平和,不至于波动太大。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不要太开心,也不要太难过,保持情绪稳定就好。落叶飘零,寒风吹来,气氛很伤感,情绪脆弱的人很容易被感染,立刻陷入抑郁。要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悲观情绪,否则补给又会被消耗殆尽。

5、此为秋气所致,为养藏之道,犯则伤肺,冬则泄泻,藏气不足。

这才是顺应秋季收敛性的特点,如果不顺应,冬天容易伤肺泄泻。

气固内敛,肺气伤则阳气不藏,入冬易阳虚,手脚冰冷、怕冷、腹泻等症状,归根结底还是秋季保养工作没做好,临时想办法也没用,穿多少衣服都还是会冷。

这就指明了秋季进补的必要性,这主要是秉承中医防病治病的理念,提前让身体做好准备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

你想吃点补药,可是你的脾胃同意吗?

以上我们了解了秋季第一次进补的重要性、意义以及一些注意事项,那么,我们想要补养身体,吃进补食物能成功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临床中患者的这些高频投诉:

“我明明是阴虚燥热,怎么一吃黄精、地黄这些滋阴药,就马上腹胀、便溏呢?这是为什么呢?”

“我明明很怕冷,又阳虚,可为什么一吃羊肉和桂圆,就得了胃溃疡呢?这是为什么呢?”

“我明明气很弱,不想动,可为什么一吃黄芪、人参就心烦气躁,晚上失眠,精神不振,口臭?这是为什么呢?”

这么多东西被拿走却无法补上的现象,已经回答了我们之前的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吃进补的目的是为了补虚,让我们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为何上述患者却把吃进补变成了一种麻烦呢?

原因就是这些人吃补品之前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脾胃情况,你吃进嘴里的东西,不是你的,要经过脾胃消化了,才是你的,盲目吃补品,没有事先疏通健脾。以上吃补品反胃的情况,一般都是脾胃功能不好,也就是脾胃升清降浊能力差。

所以秋冬进补的第一步其实就是调理脾胃。很多人都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纳纳,二者相辅相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的分配,从而滋养全身。



只有调好了脾胃,才能服用补品,这样补品才能更好地被吸收,转化为自身的气血能量。

三种秋季进补食材,既健脾又滋补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秋季第一次进补的要点,需要健脾胃的食材,也需要有补益作用的食材。



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温和,为药食同源的温和补药,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新本草纲目》载:“山药,味甘,性平,入手足太阴、脾胃经”。

《药药化医》云:“山药性温,滋补而不涩,微香而不燥……因其味甘,气味芳香,故可用来健脾……”;《日化子本草》亦言其“益五脏”。

现代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是滋补五脏的佳品,山药最好的吃法就是蒸着吃,这样营养损失小。

花生

花生性温和,味甘,能入脾肺、健脾和胃、养气理气,营养不良、食欲不振、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适当吃一些花生。

《本草纲目》云:“据书载,此果香气舒脾,辛味润肺,为佳果。”

鲜花生的推荐吃法是连壳一起煮着吃,煮熟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花生壳和内层红皮的营养功效。中医理论认为,花生红皮能调理脾胃之气,起到“脾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养血止血的目的,中医称之为“补气止血”。

芝麻。

黑芝麻又名“菊生子”,性平,味甘,入肝、肾、大肠经,有补精血、润肠之功效(《中国药典》)

《本草备要》记载:“其滋五脏,益精髓”;蜂蜜性味甘、微温温中,养脾胃,补五脏之不足(《本草新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11:10 , Processed in 0.0813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