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盘点各大品牌和公司的曾用名,你知道几个?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025
发表于 2024-11-2 10: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科技是换壳的,所以各大品牌和公司也可能沉迷于改名。

你可知道?最初的名字是(Web ),黑莓最初是在(  )中称呼的,百事可乐以创始人 Brad's Drink 的名字命名,耐克则命名为 Blue。丝带运动)。

至于微软,还有一个著名的“改名部”(当然是民间传说)。本着不频繁重命名产品就无法生存的精神,他们一度将手机操作系统从CE改成了PC,后来又改成了Phone、10。可以说,没有任何麻烦就浑身不自在。

改名字有那么容易吗?

我也不想改变,是被迫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和商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代表公司多年发展的深厚积累,也是影响力的象征。一旦发生改变,影响可能不止一点点。

但有时候,改名确实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微软“更名部门”的许多“杰作”就是因为与其他公司的商标和版权冲突而产生的。

(图片来自:BGR)

2011年5月,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即时通讯软件Skype;然而,2015年,欧洲法院裁定微软不能在欧洲注册Skype商标和标志,因为它侵犯了新闻集团旗下天空广播公司的商标权。

这次,法院没有要求微软强制更名,只是收取部分品牌授权费。不过,微软之前拥有的另一款产品似乎就没有那么好了。

这也击中了天空广播公司的目标。 2013年,它被英国法院点名,微软后来不得不更改名称。

8 第一个动态卡式Metro界面也因为使用了“Metro”一词而与德国Metro AG发生冲突。虽然这次没有提起诉讼,但微软后来要求开发者尽量避免使用“Metro”一词来指代8的页面风格,后来又改为“UI”。

2011年2月,微软与诺基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新系列的诺基亚Lumia手机将搭载微软的Phone系统。后来业绩日益恶化的诺基亚直接将移动业务卖给了微软。

不过,虽然获得了诺基亚品牌的使用权,但这只是暂时的。微软对诺基亚商标的使用权到2015年12月31日才到期。此后,他们需要为微软的Lumia系列手机寻找新的自定义。

(图片来自:科技)

这就是微软后来将“Nokia Lumia”改为“Lumia”的背景。当然,除了诺基亚商标问题之外,微软还希望为其手机业务打造一个更加明显的微软标志。毕竟,它不能总是依赖诺基亚的感受。

除了微软这样的科技公司外,不少服装、快速消费品品牌也因“品牌碰撞”而不得不更名。

由于谐音,美国著名运动鞋品牌New在香港和台湾一直被称为“New ”,官方使用的翻译也是“New ”。但200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不得不更名。 “新百伦”,原因是“新百伦”已被大陆厂商注册。

甚至他们使用的“New ”这个词也不实用。 “New ”同样被大陆厂商抢注,不能直接作为商标使用。他们只是将其在大陆的关联公司命名为“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产品上仍然要使用New。

2016年,广东一家鞋厂将New 告上法庭,声称其在公司名称中使用“New ”构成对自己商标的侵犯。最终的判决结果却出人意料。新败诉,被判向对方赔偿9800万元。

在曾经被称为“山寨国”的中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国内运动品牌乔丹与篮球明星乔丹的商标纠纷、四川野马汽车与福特野马的商标官司、神奇宝贝变身“神奇宝贝”……对于各大品牌来说,“瓷”确实是个问题。真是让人头疼啊。但没有其他办法。为了避免法律纠纷,有时该改的名字还是要改。

你看,苹果为了继续使用iPad商标,不得不与深圳唯冠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支付了6000万美元达成和解。

我只是入乡随俗

去年10月,媒体突然爆料麦当劳要更名为金拱门。尽管后来证实只是更改了公司注册名称,餐厅商标仍是麦当劳,但仍然引发了网上的改名竞赛热潮。



中午吃完开封菜,就去路口的美人鱼咖啡买了一杯冰镇美式咖啡。看到门口停着的那辆大红色的欧陆轿车后,我感觉身上的苟牌运动服和脚上的白色莲花运动鞋好像变得更加闪亮了。

抛开笑话不谈,成功的更名确实帮助一些品牌重塑了自己,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译名的人不知道对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甚至将其命名为“蝌蚪蜡”。

本来,这种棕黑色、又甜又辣的碳酸汽水就已经让人难以接受,但这么不起眼的名字,居然还有人买,才叫意外。

后来,负责可口可乐出口业务的公司再也受不了了,决定出版一份报纸,悬赏重金表彰他的名字。上海一位名叫江毅的英国教授最终脱颖而出,他的译名就是后来的“可口可乐”。

(图片来自:新浪财经)

与原来的“蝌蚪嚼蜡”相比,“可口可乐”四个字与原文读音相近,朗朗上口,也凸显了产品本身的特点,堪称神来之笔。 。

同样非常巧妙的是汽车行业宝马、奔驰等国外品牌的中文翻译。与原来的德文名字相比,缩短后的中文译名简洁、明快、有力,也非常符合中国人喜欢吉祥词语的习惯。

即使是同样的中文翻译,“奔驰”听起来也比台湾的“奔驰”和香港的“平直”有意义得多。

(图片来自:喂车)

宝马也像可口可乐一样经历了品牌更名。起初,他们使用的译名是“巴伊勒”,莫名地给人一种驰骋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感觉;但改用宝马后,豪华车的光环又回来了。

在化妆品化妆品行业,很多国外品牌的中文翻译更是出色。比如化妆品品牌Make Up For Ever,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一向头脑清醒的化妆品品牌Make Up For Ever可能要改名了。它在大陆被谐音翻译为“梅克菲”,有些不起眼,但在台湾却很有名。一个非常玛丽苏的名字——人生如梦。

同样走文艺路线的还有一个美国化妆品品牌。它的中文译名为“露华浓”,取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云思衣花思容,春风拂露华浓门槛。

娇韵诗、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看来美容界的文学造诣真是非同凡响。

《纽约时报》曾评选出几个他们认为比较成功的品牌的中文译名。除了前面提到的可口可乐之外,汰渍、锐步、高露洁、乐事、耐克、万豪、漫威等品牌也榜上有名。非常符合“诚实、优雅”的翻译标准。

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中文名字可以为产品讲述很多故事。这不能仅仅通过将几个同音词组合在一起来完成。

我想搞个大新闻

有的人改名是为了规避风险,有的人改名是为了更好的开拓当地市场,还有的人可能只是想闹大新闻。

去年12月22日,来自纽约的饮料制造商长岛冰茶公司宣布正式更名为长岛区块链集团(Long Corp)。

虽然比特币和区块链确实成为了大家都想追捧的热门话题,但他们显然并没有真正的打算转向区块链。说白了,他们就是为了蹭热点!

这不,更名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就暴涨200%,成功收获了“区块链热潮”的红利。

与长岛冰茶公司的英雄们“志同道合”的人还真不少。一家名为天仁果汁的水果加工公司更名为“未来金融科技集团”,但仍在销售果汁;另一家来自美国加州的电子烟公司更名为“未来金融科技集团”。声称购买了多台矿机,只要和区块链有关系就可以了。

他们在中国也有一个好伙伴,想尽办法把他的名字改成了“Pi Tu Pi”。没错,它就是互联网金融P2P模式的“”。

这家多伦股份立志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因此现在必须更名,以满足业务转型的需要。看来改名为“皮图皮”后,我真的可以实现我的理想了。



但实际情况是,除了因更名“热”而连续两次涨停外,公司业务范围并没有发生任何实际变化。这仍然是一家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传统企业。

事实上,这并不是多伦股份第一次更名。从成立至今,曾使用福建豪盛、力嘉股份、多伦股份等多个名称,并多次因违反信息披露规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是为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另一方面,只要有热点话题,就会有一堆上市公司蜂拥而至。一些餐馆为了适应互联网改名为“中科云网”,一些投资公司更名为“中国高铁”,一家卖烟花的公司更名为“熊猫金融”控股”。

毕竟,这并不全是为了商业利益。据统计,这些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到10.07%,持股20天后涨幅概率高达68.57%。

至于更名后的实际业务调整,不用担心,并不存在。

我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但仍有一些企业故意更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内几家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

在熟悉了天猫这个名字之后,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它最早的名字是淘宝商城?

据说,阿里巴巴刚做出这个决定时,大多数用户都是拒绝的:天猫到底是什么?我还有天狗吃月。

但至少它是淘宝商城英文原词“Tmall”的谐音,所以更名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按照他们的想法,猫天生挑剔、有品味,对品牌和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天猫代表着时尚、性感、潮流、品质,这与平台的定位非常吻合。

确实,自2011年6月淘宝商城从淘宝网独立出来后,至今仍保留着原来淘宝网的痕迹。然而,淘宝的小商品交易,甚至是随后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与淘宝商城一直规划的品牌路线相去甚远。他们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品牌形象。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如今,天猫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旗下最重要的电商品牌之一,尤其是后来的618、双11等购物节,更成为行业的品牌事件。仅2017年双11,天猫平台就产生了1682亿元的交易额。

如果说天猫进一步完善了品牌定位,那么以下几家则通过更名拓宽了业务范围。

创业初期,滴滴的全称是“滴滴打车”。当时,网约车市场方兴未艾。这个名字也体现了滴滴的业务发展重点。

但经过几轮激烈的补贴大战、吞并快的、合并Uber中国,滴滴已经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了领先地位。 2015年9月9日,滴滴出行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新的品牌标识。

他们的解释是,经过三年的发展,滴滴已经从单一的打车软件转型为涵盖出租车、私家车、快车、网约车、代驾、公交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未来也将推出。更多新业务将成为移动出行综合门户、生活O2O超级应用。

这不,最近与美团竞争的滴滴也开始接受外卖服务。我们大胆猜测一下:业务越来越多的滴滴未来会不会把“出行”从名字中去掉?

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模式盒马鲜生也是这么做的。近日,他们刚刚宣布,将由原来的“盒马生鲜”更名为“盒马鲜生”,从专注生鲜的新零售品牌升级为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在盒马已经取得一定影响力的今天,这一策略是合理的。

相比之下,同样想改名完成大翻身的Coach却未能获得如此多的理解和支持。在宣布将公司更名为  后,他们的股价创下三周以来的最大跌幅。

虽然他们想帮助公司树立一个新的、更具包容性的形象,毕竟除了Coach之外,他们还收购了包括Kate Spade等品牌,但新名字既晦涩又抽象,着实有违大家的期望。远非如此。

由此看来,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名字确实很重要。

题图来自:麦当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3:09 , Processed in 0.0651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