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圆明园罹难日为何定在 10 月 18 日?探讨英军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89
发表于 2024-11-1 06: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即可订阅!

烧圆明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下烧毁的时间:圆明园在1860年被烧毁过两次,第一次是在10月7日和8日。英法侵略军洗劫了圆明园,烧毁了部分圆明园。建筑物同时。这是无组织、无计划的。部分烧毁;第二次是10月18日至19日,是英军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彻底焚烧。如今,每年的10月18日是圆明园遇难者纪念日。关于英军为何烧毁圆明园的讨论,自然是针对10月18日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焚烧。

10月18日至19日,英国将军米切尔率领3500人焚烧圆明园。 18日,英军总部设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清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在此在圆明园管理政务。 19日英军离开时,最后一场大火烧毁了正大光明殿。英军为何烧毁圆明园,一直是历史学家讨论的问题。英军为何烧毁被西方人誉为“万花园”的圆明园?

关于英军烧毁圆明园的事件​​,历史学家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英法侵略军想掩盖其掠夺圆明园的罪行(掩盖说)。第二种说法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同意英法提出的苛刻条件(逼签说)。

关于掩盖罪证论,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目前没有史料证明英法侵略军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掩盖抢劫圆明园的罪行。 ;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19世纪世界各地进行的殖民战争,征服和掠夺的东西都被视为战利品,并制定了各种关于抢劫的法规,使殖民战争在道义上合法化。也就是说,英法侵略军主观上并不认为抢劫圆明园是犯罪(英法侵略军从1860年起就持续在圆明园进行文物公开拍卖。可以进一步说明,他们并不认为抢劫圆明园是犯罪行为),自然也不会通过烧毁圆明园来掩盖抢劫行为。第三,恭亲王奕欣代表清政府在外交文件中质问为何要抢劫、焚烧圆明园。法国公使格罗托在一份官方文件中明确答复:“在向北京挺进的过程中,也就是战争期间,法英联军占领了皇帝的颐和园(即圆明园)。联军并没有这样做。”没有像恭亲王殿下所说的那样洗劫圆明园;他们只是按照战争规律分享了胜利的果实”。该文件进一步解释说,“颐和园后来在无处不在的中国土匪手中被洗劫和部分烧毁”。侵略军认为,抢劫和焚烧圆明园是战争中获得的合法战利品,并将烧毁圆明园归咎于中国土匪,因此掩盖犯罪证据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在侵略军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必要掩盖犯罪证据。他们公开称其为“战利品”,并将烧毁圆明园归咎于中国土匪。

关于强迫签署论,需要指出的是:这应该理解为迫使清政府尽快签署英法侵略军提出的条约的全部内容。为什么清廷被迫尽快签署所有条约?这是因为在火烧圆明园之前,清廷与英法侵略者已经在天津进行了军事战争和外交谈判。英法侵略军原计划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攻天津并返回。但咸丰皇帝却拒绝签署条约中的几项不平等条约,并认为这是“城下之盟”的古代耻辱。为了达到签订契约的目的,英法侵略军不断北上,向通州逼近京师,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通州谈判期间,清廷接受了在天津谈判的几项不平等条约。只有一项不平等条约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即英法大臣坚持觐见咸丰帝,不跪而起。谈判再次破裂;英法侵略者达成协议。没有签订契约的目的,他们继续向京师(即北京)进军,胁迫清政府签订契约。随着战局的变化,英法侵略军在通州停留了半个月,补充枪支、粮草、救援队伍等战争物资。再加上天津与通州谈判的拖延,英法侵略者的战斗时间被拖入京城的冬季。英法侵略者不敢在北京过冬,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寒物资供应,害怕在京城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尽快签订合同并离开北京。因此,他们想烧毁圆明园,迫使清政府尽快签署所有条款。迫使清廷尽快签订契约,符合英法侵略军的战争目标。

但仔细翻阅档案、日记、会议纪要、回忆录等历史文献就会发现,英军烧毁圆明园并不是出于军事战争或外交谈判的需要,而是出于报复、攻击、报复的需要。惩罚。那么英军为何要烧毁圆明园呢?你可以从当时双方的外交档案、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日记、回忆录、会议记录等中找到答案!

关于圆明园被烧,你需要知道的第二件事是,谁烧了圆明园?

1、10月7日至8日,英法侵略军在劫掠圆明园的同时,还烧毁了圆明园的部分建筑。因此,很明显,英法侵略军首次烧毁圆明园。

2、10月18日至19日,英国将军米切尔率领3500人焚烧圆明园。也就是说,法军并没有参与10月18日有计划、有组织的焚烧圆明园的行动,是英军的单方面行为。英法侵略者联合入侵圆明园。为什么18号只有英军烧圆明园?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圆明园被火烧的原因和细节。

首先,圆明园被烧毁之前,清廷与英法侵略军之间的军事竞争和外交谈判需要从宏观上把握。 1860年8月24日,英法侵略军占领天津,清廷被迫在天津与英法侵略者谈判,但无果而终,英法侵略者继续进军通州。 9月18日,清廷被迫在通州与英法侵略军谈判,再次失败。 30多名英法谈判代表在两军混战中被俘,并被关进首都等地的监狱。二十一日,两军在八里桥决战,清军大败。 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敏主持和谈。 9月22日至10月5日,一新多次发出照会,要求英法侵略军先撤军,然后签订和约,最后释放被俘人员。英法两国要求颠倒顺序,双方陷入僵持。在这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英法侵略者做好了战争准备,补充了战略物资供应,准备进攻首都。 10月6日,英法侵略军抵达圆明园。 7日、8日,他们抢劫并部分烧毁了圆明园。 8日,以帕克斯为首的第一批被俘英法谈判代表被释放回营地。 13日,安定门被英法侵略军占领。 15日,奕辛照会英法“询问交换条约的日期”,议和。与此同时,清政府分别于10月12日、14日、16日分批遣返被俘的英法谈判代表,部分人被折磨致死。

恭亲王奕欣

16日,在英国俘虏全部归还后,英国公使额尔金对易新15日的外交照会作出回应,明确提出先烧毁圆明园,然后再“讲和”。照会首先说:“之所以出兵,只是因为本臣在天津举行和谈,贵国并不确定结果,通州也是如此,他们正在图谋攻击。”建国以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恶行,按理说,文章提到“奸谋袭击”,指的是逮捕英法谈判代表,并将一些人折磨致死。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罪恶”。然后,额尔金“清查了当天不肯回国的人,总共有二十六人。今天,只有十三人活着回国。他们都表现出了羞辱、胁迫和虐待的迹象,程度不等。”其余十三人被处决。”甚恶……但这件事已恶至极,尚未还清,英清不能先议和。”照会明确写明“赔偿”和“极端处决”(即(即一些英法战俘被折磨致死)首先要得到“补偿”,然后在缔结和约后改变合同。 此外,埃尔金还提出了一个“补偿”条件:“经查明,这个花园似乎是两国几个人遭受各种残酷折磨的地方。宫殿中仍有一些区域没有完全损坏。它们必须立即拆除。这一段,我客客将军自己的事情就该处理了,你们的王爷就不用听了。他将白银三十万两交给大臣、委员会检查。部长们会批准,并分别赔偿,要么给受害者家属,要么给受害者。那些有困难的人将得到资金的支持。此外,除一处变更外,此前在天津的所有合同均将续签。待合同规定的赔偿总额尚未支付时,我两军将进驻天津。其余有关“驻扎”的措辞保持不变。当你的国家成立时,就会盖上印章和绘画。花园将被一举拆除,很快就会重建。”上述说明中提出的条件是:一是“花园”(即圆明园)必须被烧毁;二是抚恤金。被俘的英国士兵必须得到报酬;第三,天津谈判期间提出的续签合同的内容和条件应该改变。

英国公使埃尔金

在16日正式外交照会敲定之前,埃尔金首先准备了一份外交照会草案,并在英法联军内部进行了讨论。草稿照会和正式照会的内容有所不同,详情如下。 15日晚,法国公使格罗托收到了埃尔金的照会草稿,上面写道:“必须找到并遣返所有失踪的英法侨民;否则,敌人对峙的局面将使和约无法停止和续签”更不用说,必须满足我提出的条件才能续签和约,但是恭亲王和他所代表的政府却没有执行,为什么呢?三十年的法国移民被遣返,清政府的严酷对待显然足以惩罚剩下的十八人,和平协议。在清朝的罪行得到惩罚之前,英国政府与统治中国的清朝之间的和解不可能成立。如果清朝接受以下所有条件,中国政府就能避免迫在眉睫的危险。

圆明园是英、法侨民遭受痛苦折磨而死去的地方。我们发誓将把它夷为平地。此文并不需要恭亲王的认可。我军总司令已经决定,将紧急执行。三十万两赔偿金立即支付给我指定的管理人,这笔钱将按照下列法律分配……中国政府必须派官员护送死者英法人的尸体外籍人士到天津。中国政府还资助在天津修建一座纪念碑,描述这群不幸的人被逮捕、死亡等情况,以及英国政府所需的资金,以惩罚那些失信和暴行的人。 《天津条约》可按规定执行;但在赔款还清之前,如果联军总司令愿意,英法军队可以进驻天津。圆明园必须被彻底摧毁。截止日期是这封信到达后四十八小时。如果不遵守指示,我们的海军和陆军将立即采取行动。”

显然,草案主要提到了四个问题:一是逮捕和虐待英法侨民;第二,焚烧圆明园以惩罚清廷;第三,赔偿被捕的英法侨民并在天津竖立纪念碑;第四,天津条约及和约事宜。

法国部长格罗托

16日,盖罗就说明草案中的四个问题作出了回应。他同意赔款和《天津条约》,反对在天津焚烧圆明园和立碑。信中写道:“吾夫致使碑于津,自受其辱,自犯残暴,不以为比失师失地更大的耻辱。”如果他拒绝,我们该怎么办?

而且,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离宫的行宫。这里没有设防,也不是敌人的战区。烧毁它,其实是一种无用的报复。那些给我们其他人带来悲伤的不幸和残酷的事情是无法以此来弥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相信北京的宫殿都是国民政府的汇款。如果他们先抢夺文物和书籍,然后再破坏宫殿,中国人和欧洲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报复和报复。这种惩罚远比仅仅烧毁一座宫殿别墅(指圆明园)以供消遣更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将领们征求你的意见,我应该说这句话(烧毁城里的宫殿)来前进,劝他们赶快行动。虽然今天看来,我们的抱负永远不会落空,但既然我们是奉政府之命而来,如果我们没有完成抱负就离开,我们宁可烧毁皇宫也不走。”

他相信,如果他“不能实现他的野心”,他就会“烧毁他的皇宫(紫禁城)”。在这里,格罗似乎更加理性一些。他认为,如果不能完成政府交给的签订和平条约的任务,被烧毁的将不是圆明园,而是故宫这个“朝廷的宫殿”。也没有达到签订合同的目的,那就是烧毁它。只是一个烧了圆明园,一个烧了故宫,一个先烧了再签合同,一个没签合同就烧了。英法侵略军都是同一集团的。

由于英法双方对比对会议草案内容存在不同意见,联盟于16日下午4点召开会议。会上,额尔金坚持要求彻底烧毁圆明园,但遭到格罗的强烈反对。然而,埃尔金在建造赎罪纪念碑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当天,额尔金修改了照会草稿(取消了在天津立碑的计划)并发送给宜新,这就是上述16日的照会。 17日晚,恭亲王收到照会,来得及采取对策。 18日、19日,圆明园被英军烧毁。

由此可见,为何18日烧毁圆明园是英军独立行动,法军并未派兵参加。由于法国人不同意贸然烧毁圆明园,所以他们更加关注条约是否签订。

英军烧毁圆明园的原因,在英国公使额尔金的外交照会中已有明确说明。此外,烧毁圆明园的原因也记录在战争亲历者的日记、回忆录、会议纪要等档案材料中。

10月14日,埃尔金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收到了关于其他被俘朋友命运的不幸消息。这种罪行令人发指,我们必须严厉对待,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未来。”也就是说,在16日起草外交照会之前,埃尔金就已经做好了“为了未来安全”的“报复”准备。

英国普通补助金

英国将军格兰特在私人日记中谈到烧毁圆明园的原因,“由于人质遭受的酷刑和巨大的死亡人数,额尔金勋爵和我认为满清皇帝必须接受惩戒,并留下痕迹”。为了复仇,决定摧毁皇帝宏伟的夏宫并将其烧毁,但这个计划遭到了蒙托帮将军的反对,他们拒绝联合行动,我的命运不会受到我将采取的报复措施的影响。 ”。

法国将军蒙托邦

17日,格兰特致信法国将军蒙托邦,认为他们应该始终保持一致,并询问他是否愿意对圆明园发起新一轮的讨伐(即彻底烧毁它)。第二天(即18日)。蒙托邦当天回信说:“我认为有必要向你们解释一下我拒绝配合这场战斗的原因。首先,我认为这场战斗是对我们不幸的同胞遭受野蛮和恶毒对待的报复行为。”但这样的报复并不会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放火烧毁这座皇宫又会再次让已经安心的恭亲王产生恐惧,他不会放弃正在进行的谈判。我想这会发生吗?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北京的紫禁城必然会受到攻击,结果就是推翻现在的朝廷……而我的使命。认为此举将损害法国政府的利益。” 。

18日是圆明园被烧毁的日子。格兰特回信给蒙托邦,解释了烧毁圆明园的原因:“首先,就是在这个地方(圆明园),我们的人质受到了残酷的折磨。他们的手脚被绑了三天,没有食物。或水;其次,如果我们进攻清朝,政府不严厉惩罚,英国人民就不会满意,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寻求和平和解决的话。条约签订后撤军,清政府会认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逮捕他们并杀害我们的同胞,此时有必要警惕他们。

皇帝的颐和园确实被洗劫一空,不过一个月之内就能修复。法军撤出圆明园当天,中国官员再次接管了圆明园。在那里抢劫的五名中国人立即被处决。我们巡逻发现,院门已锁,房屋未受损。可以肯定的是,圆明园在皇帝心目中极其重要,毁掉它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打击。”

19日,也就是烧毁圆明园的第二天,额尔金致信格罗,详细解释了烧毁圆明园的原因:“对于烧毁圆明园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有反对的声音,但在这之前,放弃了这种惩罚方式,我在想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想了想,我觉得我必须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我唯一的建议是:

(一)我可以要求巨额赔偿,不是对受害者的赔偿,而是对清政府的惩罚……

(二)我还可以要求清政府交出那些对我们同胞犯下残酷罪行的人,或者那些违反和谈白旗的人……

(3) 摧毁故宫和北京其他官方建筑或许可以作为摧毁圆明园的替代方案,但我们认为,在某些地方,由于安定门已被割让给政府,这在道德上很难付诸实践。联军。另外,必须注意的是,此举将立即使签订的合同失效……经过考察原因,并研究了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后,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破坏圆明园是各种破坏中最不重要的。摆在我面前的行动。有争议的选项...

圆明园是皇帝最喜欢居住的地方。毁掉它,就会毁掉皇帝的威严,刺痛他的个人情感。正是在这里,我们可怜的同胞遭受了最残酷的折磨;在宫殿的围墙内,我们发现了被俘骑兵的马匹和随身物品,以及从一名勇敢的法国军官胸口撕下的武器。属于俘虏的徽章和其他个人物品。这位残酷的暴君似乎打算用这些战利品来装饰他所选择的隐居处的凉亭。

因为几乎所有贵重物品都被拿走了,军队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通过庄严的赔偿行动来表达对这一令人发指的罪行的厌恶和愤慨。这种惩罚并不是针对相对无辜的老百姓。这种惩罚只属于皇帝,他个人对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负有直接责任……烧毁圆明园不是报复,而是正义之举,我不后悔我推荐了信件显示,焚烧圆明园是额尔金精心选择的惩罚清廷的手段。

最终,圆明园被无情的大火烧毁,著名的园林不复存在,消失在战火中。此时,咸丰皇帝正躲在热河避暑山庄。当他接到圆明园被烧毁的报告时,只能批评“余胜胜于愤怒”。

自圆明园官方微信征稿活动举办以来,我们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投稿。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心。我们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与您分享更多更好的文章。

投稿邮箱地址:(请在标题中注明:圆明园官方微信投稿。同时注明作者联系方式。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原创,并首次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一稿多投被拒绝。)

[写作]

圆形花园

[摄影]

金继友

安妮

[编辑]

赵雷

公众号ID: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的话就关注我们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2:04 , Processed in 0.1486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