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山东滨州:中裕食品全价值利用小麦,推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89
发表于 2024-10-31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可加工成600多种产品,实现充分价值利用。一吨小麦产值可达9140元,是传统加工业的2.5倍。

“我们不断延伸小麦深加工,在面粉、面条的基础上,实现了用小麦加工副产品生产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等。小麦利用率达到100%,每年可节约粮食50万吨。 ”中誉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

节约粮食、减少损失,就等于增加粮食产量,为粮食有效供应扩大了“看不见的沃土”,这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眼下,正值秋粮收购期。记者现场调查了解到,我国通过绿色仓储和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物尽其用,在促进产后节约粮食、减少损失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山东省滨州市滨粮集团仓储区内,存放小麦、玉米的高大平房仓库矗立着29座,单库储存量超过1万吨。据滨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库区应用了内循环温控、多参数粮情测控、储粮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同时采用智能化管理,更好保障粮食安全,有效减少粮食损失。

“库区根据粮堆生态的温度、湿度、热量、生物变化,应用多传感器技术,引入算法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粮情系统,实现精准粮情系统。感知并响应粮情变化,自动高效处理粮情异常。”该负责人表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技术司司长周冠华表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实施“粮食安全工程”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大力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我国粮食仓储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动老旧仓库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粮仓气密性、隔热性等关键性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绿色仓储。粮食技术。

目前,国家标准粮食仓库完整仓储能力近7亿吨。 “四合一”储粮技术(粮情测控、机械通风、循环熏蒸、粮食冷却)在广大国有粮库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10名。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能力1.8亿吨,气调储粮能力超过4600万吨。温控、空调、内循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已基本消除,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还需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的消费误区。粮食过度加工、产量下降,不仅造成数量损失,而且在养分流失方面造成更大的隐性损失。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小麦粉、菜籽油、麦麸、发芽糙米等一批与粮食减损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指导粮食合理加工,促进粮食综合利用。粮食资源利用。各地也在进行技术升级,提高成品粮产量,促进粮副产品综合利用。

记者了解到,滨州玉米产业链中,从玉米到淀粉,再到结晶葡萄糖,再到结晶果糖,价值分别增长了1.2倍、1.57倍、2.93倍。原材料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实现同等经济价值。减少食物的使用。在大豆产业链上,已开发生产210多种大豆蛋白产品,探索出一条“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的新产业链。同时,通过加大食品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中裕食品利用废液酒糟开发纯粮液体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污染,每年节约粮食2万多吨。

近日,在滨州召开的全国产后粮食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多项聚焦粮食节约减损的“黑科技”被揭晓。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展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中心高效分离制备玉米果糖的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能耗,污水COD排放量减少20%,整体运行成本降低30%,经济效益显着,达到节约粮食、减少损失的目的。玉米油酶法物理精炼新技术,与常规生产工艺相比,制油温度更低,更绿色、更健康。

中国农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预计,到2035年,如果我国粮食收获、储存、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降低1至3个百分点,三稻米、小麦、玉米等主要主粮损失率降低40%,节约粮食1100亿公斤。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国将围绕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紧紧抓住产后粮食节约减损关键环节。其中,重点推动粮食仓储减损、促进高效低耗粮食运输、推动粮食加工挖潜减损,推动粮食节约减损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技术、人才、资金支持,促进粮食节粮减损机制发挥效能。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标准体系,构建监测体系,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常态化、长效化。 (记者王子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2:02 , Processed in 0.0596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