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贵州城市梯田:白天绚烂多彩,夜晚璀璨耀眼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89
发表于 2024-10-31 07: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测绘@超级农村研究所

行走在贵州,遇到山间壮观的梯田并不罕见。但如果城里也有一片美丽的梯田,你会感到惊讶吗?

蜿蜒的线条在一座充满灰色房屋的城市中延伸,层层叠叠,色彩斑斓;

色彩缤纷的“城市露台”

图片来源/图冲创意

夜晚,线条下的灯带亮起,“城市梯田”一改白天的热闹,摇身一变成为耀眼的艺术画卷,令人着迷。

梯田夜景

图片来源/图冲创意

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城市梯田”是在“网红导演”吴娇娇发布的短视频中。

2022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娇娇因民族服饰反串短视频走红,被称为“被网友称为“网红导演”。

吴娇娇身着民族服装进行变装表演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吴角角所在的大方县,隶属毕节市管辖。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赤水河上游。全县面积3500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4个民族。

测绘@超级农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天图

大方有一座以古代杰出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命名的“奢香古镇”,“都市梯田”就坐落于此。

图片来源/大方文化和旅游局

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这座古镇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特色,“大方漆器”就是其中之一。它与茅台酒、玉屏笛并称为“贵州三宝”。

盘子和花瓶图片来源/云上比杰罗大福摄

茶具图片来源/北京探索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测绘@超级农村研究所

慷慨,古称大定。 《大定府·惠仁·诸葛亮传》记载,三国时期,大定彝族安氏为支援蜀汉政权贡献了金钱和物资,其中就包括漆器。

可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方漆器”作为国际上最早授予的“贵州三宝”之一,已经在大方县彝族人民中传承了至少1800年。

漆器《四时吉祥鸟》

来源/贵州画报



漆器是指涂有漆的生活用具、工艺品、艺术品等。

一般来说,漆器是用木头制成的。实木和漆​​灰使它拿在手里很重。

大方漆器则不同。

聪明的彝族祖先学会了用牛皮制作胎体,并直接在碗、盘、盆、盒制成的胎体上涂漆。这些实用、轻便、耐用、防腐、防潮的漆器在大方使用后开始流行,大方漆器的雏形由此诞生。

大方漆器:盘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宋代前后,大方县开始有意识地种植漆树。

大方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漆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漆树遍布全县,面积约5700亩。生漆产量居贵州省第一、全国第六。

人们正在切割油漆

图片来源/云上毕节 王春亮 摄

大方生漆的漆酚含量高达70%(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含量为40~70%)。在性能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干燥快、漆膜光滑、粘度高等。

凭借大量优质生漆,大方县漆器生产快速增长。明朝洪武年间,大方已建立皮革漆器生产工艺。产品名扬全国,并开始成为朝廷指定的贡品。

漆器装饰精美大方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据《乾隆通志》记载:“贵州大定(大方)漆器为最佳”。这证明大方漆器在清代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还获得了官方的质量印章。

道光年间,规模宏大的漆器作坊遍布大街小巷,粗略估计从业者有八百多人,被外界誉为“漆城”。光绪年间,大方不仅出现了家庭漆器作坊,还出现了手工业作坊,可谓发展畅通无阻。

如今,大方漆器不再局限于实用的生活用具,还拓展到屏风、家具、玩具、漆画等400多个品种。充满艺术价值,它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工艺品,更是去大方必带的旅游纪念品。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方漆器畅销日本、意大利、美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地。

添加蛋壳装饰的漆器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大方漆器之所以能够让时间惊叹,大概就是因为它来自于时间。

一件漆器的制作工序有很多,包括制漆、胎坯、灰坯、漆坯、装饰五大工序。详细来说,至少有50多道工序、80多个生产环节。

第一步是制作轮胎,将优质黄牛皮固定在模具上,自然干燥成型,大约需要1到2个月的时间;

图片来源/大方文化和旅游局

第二步是灰色打底。用漆泥与生漆、瓦灰或黄灰混合涂在灰底上,然后晾干。一般灰基有5层,每层都需要仔细打磨;

图片来源/大方文化和旅游局

然后再用生漆反复涂漆,称为“漆底”。根据产品的不同,需要涂 6 至 12 层油漆。每层必须等待干燥后再进行抛光;



上图:绘画。下图:抛光。

图片来源/大方文化和旅游局

然后,进入装饰工序,包括隐花、描金、镶嵌、填色等技法;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最后,用特制的面漆反复擦拭,使漆器抛光。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朱色莹润如珊瑚,黑漆莹润如墨玉。”这就是一件优秀漆器在光泽方面应有的状态,大约需要2至6年的时间。

“朱红如珊瑚,黑漆如墨玉”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对于想要学习这门手艺的人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过去有“三年学、三年做、三年助”的说法。九年来,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漆器上。如果我的爱不够强烈,我可能做不到。

彝族青年高岩是“漆二代”,从小就接触漆器。在他的心中,厚重的漆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历史,是沉淀,是传承。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漆艺家的人生之路。

经过十几年的漆器打磨,对于想要创造一种大方漆器的新玩法——提供半成品让游客参与漆器制作的问题,吴娇娇有了自己的答案。完成的作品也可以带回去。这样一来,不仅有经验,而且作品的流动也是一种传承。

高燕正在装饰漆器

图片来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实素材库

或许,对于每一个热爱漆器的人来说,每一件漆器的制作,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倾注一生,生命似乎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厚重。

-结尾-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院往期优秀文章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参考: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方“彝族漆器绘画技艺”

[2]黔西北记忆(八):走进大方漆器

[3]让大方漆器走进寻常百姓家|毕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4]中华好工艺:大方漆器

[5]文旅融合——第三讲:《大方彝漆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1:53 , Processed in 0.0615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