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家重点健身房运营及消费数据解读
肖伟,三博云数据中心总监
随后,三博云数据中心总监肖伟以“健身房运营与消费332项关键数据解读与分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魏晓表示,《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是三博云数据中心连续第四年制作健身行业数据报告。 2020年的报告既是数据量大、数据广度,也是数据解读的准确性和准确性。深度比往年更有趣。发布会上,卫骁分享了健身从业者比较关心的近20个数据。
数据1:健身俱乐部数量下降11.1%,健身人群增长3.19%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健身场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暂停营业,少则2个月,多则半年。在此期间,许多经营条件较差的健身场所被淘汰。
据三体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为44,305家(不含港澳台地区,不含各类工作室),虽然较2019年下降了11.1%。 2019年为49,860人。但中国健身俱乐部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
中国整个健身行业健身会员数量约为7029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我国总人口基数为14亿,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较去年增长3.19%。从趋势来看,中国与美国、欧洲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数据2:6月份场馆月均收入创年内最高水平
2020年1月下旬是春节。 2月份,疫情到了最严重的时期,健身房几乎没有收入。 3月份开始,大部分地区包括健身房在内的线下门店在政策引导下逐步有序恢复营业,并开展促销“补血”补贴现金流等一系列运营措施。同时,一些场馆还推出了在线课程和私人活动直播。教学等新产品也逐渐开始产生一定的收入,但仍然很小。 4月至5月,全国健身场所全面恢复营业,全民健身行业逐步复苏,曲线开始向上攀升。 6月份,全国健身房整体收入达到年内最高值。
数据3:教练员平均月收入7300元,同比下降20%
根据全国健身场所、门店平均教练人数测算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健身教练人数约为90万人,其中健身俱乐部教练61.2万人,工作室教练28.8万人。
受疫情影响,2020年教练员平均月收入约为7300元,较去年下降20%。主要原因是疫情严重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数据4:50%的会员已经锻炼1-3年
2020年的疫情刺激了很多会员开始健身。从健身年龄分布来看,18.67%的活跃会员年龄小于1岁。他们基本上都是新成员,最大比例是3岁以下的成员。这意味着目前,68.5%的中国健身会员锻炼时间不足3年。总体来说,成员们还不是很成熟。
数据5:会员健身周边设备支出集中在3000元以内
会员年均健身周边设备投资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内,占比83.26%。与2019年相比,1000元以下消费的会员数量环比增长35.88%,1000元以上消费的比例环比下降14.23%。
数据6:智能化场馆占比32.7%
随着以三体运动为代表的一批提供SaaS系统和AIoT智能设备的智慧生态服务商的出现,以及多年来不断的市场教育,越来越多的健身从业者逐渐对“数字智能”产生了兴趣。形成了普遍的理解和应用共识,未来五年智慧健身房也将迎来业态和模式的普及和升级。
据测算,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存量市场约有3.2万家智能健身房,占全国商业健身房(含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总数的32.7%。其中,一线城市智慧健身房数量约5400家,占一线城市健身房数量的45.4%。处于经济前沿的一线城市,智慧商业健身房的普及程度也走在全国前列。
更多现场数据,本报告不再一一列举。如果您有需要,可以订阅《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一书,或咨询该报告联合出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三体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单位为三体云数据中心。
据了解,《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通过产业宏观、商业微观、消费变化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了疫情下2020年全球及中国健身行业的现状及趋势变化,并提供了健身场所管理指导意见。投资者/投资者、行业从业者、媒体、投研机构和政府单位为2020-2021年健身行业提供360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参考。
报告建模从三体云平台提取了超过7.8亿条大数据,线上线下调查问卷有效样本量为17000份。并结合多个网络合作伙伴和平台的数亿数据,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数据分析方法,整理出6500余条有效终端数据,最终输出报告共计十章、300余条数据维度和内容。
这是一本店内参考手册,可以为健身房店面实际运营提供高价值的数据参考、参考和指导。也是中国健身从业者回顾2020年、展望和规划2021年经营发展的必读之作。
发布会圆满结束
嘉宾分享结束后,报告全体专家顾问及编委会成员上台合影留念,发布会圆满结束。
《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全体专家顾问及编委
2020年的中国健身市场将是喜忧参半。疫情对人们健身行为和消费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疫情期间人们健身活动受到限制,消费活动减少;另一方面,疫情重塑了人们的健身认知,极大激活了人们运动健身的热情。近年来,健身消费需求日益增加。 2021年健身行业必将迎来市场的全面复苏和“过度复苏”,预计整体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以上。
行业方面,疫情对门店经营和生存造成沉重打击,加速了健身行业的“洗牌”。一些经营模式落后、现金流不健康的门店关门退出,而经营技术较深、财务模式较好的门店则关门退出。健康且更加注重数字化运营的场馆都坚持下来并生存下来,甚至实现了业绩增长。
同时,在疫情影响下,大量线上健身和家庭科技健身场景和模式被激活和催化。相关产品、业态、服务快速发展,公众健身消费更加多元化。
2020年,虽然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对宏观经济和线下实体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扩大内需将继续带动中国经济稳步前进,中国健身产业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