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习近平总书记福建和安徽考察纪实:勇立潮头开新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60
发表于 2024-10-20 1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福建厦门/安徽合肥10月19日电 题:勇敢挺身而出,开创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闽皖考察记录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继柴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吴艳

为抓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密集考察之旅,从东南沿海到长江、淮河。四天时间,他走访了两省四市,见潮水上涨,万帆竞相。

在福建,你可以在美丽的海岛上体验乡村振兴新路径,回忆厦门巨鹿蓝绿的创业史,展望经济特区和自贸试验区的美好未来。 “这里的变化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岷山、岷水五华新。

到安徽,从千年古城汲取文化智慧,到合肥,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异军突起。 “每一次来,都有新的飞跃。”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新的。

站在前列、争先、锐意进取、干好工作,通过艰苦奋斗,一定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一)推动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农村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农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

澳角村是福建漳州东山岛东南角的一个小渔村。它三面环海,面朝大海,因海而兴。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

23年后,我千里迢迢地寻找故地,新的景象出现了。

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前往东山考察。一路上,车窗外,可以看到美丽的海岸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勾起人们对过去变化的记忆:“时隔23年再次回来,我很高兴,也很感慨。东山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

奥角湾星海大道上,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海边漫步。蓝天、蓝海、清澈的海岸、洁白的沙滩。美丽的农舍面朝大海,旅游民宿蓬勃发展。

村干部告诉总书记,通过保护海洋生态,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吃、住、行、购、娱”,2023年该村将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碧海蓝天银滩将成为金山银山。

世代以渔业为生的传统渔村,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海鲜加工、海鲜电商、海岛旅游齐头并进。 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7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万元。生活越来越富裕。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村子发展前景很大,现在发展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回忆说,“我在福建工作时,就觉得我们的海岛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当时我就提出《山海经》说:“如果靠山的话, ,你会吃掉山;如果你依赖大海,你就会吃掉大海。”

福建有“八山一水一田”,山多林多,海洋辽阔。

倡导大粮食理念,发展森林经济、农海、畜牧渔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山海资源向发展优势。

敖角村渔港,渔船满载而归。码头旁边的交易市场好热闹。

摊位上,紫菜、海带、鱿鱼干、虾干等海味干货琳琅满目。兰花蟹、黄螺、石斑鱼、海鳗等渔获特别新鲜。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趣地同渔民一一交谈,询问品种、询问价格、销售情况。

港口里停泊着许多船只,五星级红旗迎风飘扬。

从小竹筏到大木船再到大马力钢制渔船,船只的变迁见证了渔民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过程。

面对热情的村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下一步乡村振兴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农村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农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富裕。”党组织要发挥好火车头作用,带领村民干好“海”,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福建到安徽,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如何实现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推动富农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农村富民产业。美丽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二)用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争先”关键一招

“厦门容八方宾客,迎千顷浪”。厦门是中国改革的前沿和对外的窗口。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来福建工作的第一站,也是“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

当时,厦门经济特区正处于发展初期,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参观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展。

展厅序幕中,一段视频展现了厦门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



经济特区建设启动,首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高崎机场,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岛,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两岸“小三通” “三大通”打通,自贸区挂牌并启动综合改革试点……

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望视频中一幕幕巨变,创业的风雨岁月历历在目。

从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经济特区,到走在新时代前沿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东方之滨被画上了一张白纸。中国海和庐江。简直就是传奇的一章。

展台上,挂着一份蓝色封面的《1985-2000年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拿起它仔细阅读。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习近平同志带头,率领十几家单位、百余名专家教授和相关工作者组成攻关团队。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聚焦厦门未来15年发展的战略报告。

“这是当时会议的合影,时间过得真快。”本书首页的老照片摄于1988年3月25日,当时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这一发展规划论证会。

往事如洪水,一点一滴,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翻阅书中的编委名单,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的职责和分工。 “当时我们邀请了很多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

“制定这个方案的时候,自由港要怎么实施?人们怎么自由来去?金融货币政策会是什么样?如果不知道,就探索一下,先试点,然后过河”今天我们很高兴看到厦门在这里参与创业,今天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要好。”

厦门突飞猛进,再次站在新时代的前列。

厦门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紧紧围绕制度创新、高水平开放、两岸融合“三大功能”,大胆尝试、敢闯敢干、自主变革。推出600多项创新举措,31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改革开放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性开放,与国际接轨,努力实现高标准、多产出制度和政策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

福建这片土地孕育了“敢为人先、爱拼搏、赢”的开拓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福建历来富有改革创新精神,许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生态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简政放权、科委制度、数字福建、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习近平总书记列举改革创新经验来自福建的一一说道:“这些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亲眼目睹了一些,也经历过、参与过。总之,福建是一个充满活力、引领潮流的地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全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他要求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行动,推动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当年小岗村的创业工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雷。

此次出访,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忆起1978年赴安徽滁州实地考察家庭生产体制的情景。 “我来学习比较早,印象很深,看到了我们农民参与改革的热情。追根溯源,安徽有非常好的传统,现在在推进乡村振兴时,要积极探索。”并走在最前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推进深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明确要求:要勇于开展先导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陆海联动、东西双向全面开放互助格局。

(三)走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由科学技术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安徽考察,都聚焦科技创新。

2016年,他来安徽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时说:“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的使命。政策,努力追赶。” 2020年回国,参观安徽创新馆时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安徽省近年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情况。

展厅外,安徽生产的各种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智能驾驶轿车、双层纯电动公交车、新能源重卡、无人驾驶矿用车、55吨锂电池叉车……

产品有什么特点?市场销售情况如何?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

展厅内,大屏幕上的条形图清晰地展示了近年来安徽省汽车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突破2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10万辆。

安徽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汽车产业历史性跨越的缩影。

过去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出口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三新事物”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行走在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制造的一道靓丽风景。

展厅内还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基础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16K裸眼3D显示终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于国产算力基地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仿人机器人、超薄柔性玻璃……展现了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澎湃动力和广阔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仔细观察,向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详细询问。

“安徽的科技创新可以说是‘三日别后,相见恨晚’,每次来到这里,都看到新的跨越、新的发展。‘每一次都是新的’。”每天,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新的。这是各种要素有条件整合优化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引领,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对大家说,“党中央高度重视、珍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拼多少次’?大家一定要放下心来,继续努力,为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科学技术自力更生。”

教育、科技、人才协调推进、一体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明确方向和重大部署。

福建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开辟新路径”、“加强高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重大科技突破,强化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和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安徽肩负着建设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的重要使命。 “你们有条件走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最前沿。”

如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重要方法论:

“我们工作要善于抓住‘两个目的’。一头是抓住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龙头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另一头是抓住帮助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茂盛、苗木茂盛”的创新生态。

(四)树立惠民政绩观——“为官一届、造福一方、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在人民心中树立一座丰碑”。

“到了天柱,可以睡龙枕,引江水到从川。”安徽省桐城市,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这是一座千年古城,有着源源不断的文化底蕴。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桐城古城柳池巷。

柳池巷天阔地阔。一条长约100米、宽仅两米的小巷子,在300多年前见证了一段关于谦卑与和平最珍贵的故事。

秋雨刚起,金桂花香正如巷口牌坊上的“一德流芳”字样。这里弥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在诗书墙前,习近平总书记重温了张武、李让的典故。

侧面有两块石刻,摘录了清代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的家训和家训“从训斋语”和“成怀远语”。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细看。

沿着小巷漫步,感受口口相传的故事,聆听历史典故的新篇章。

当地负责同志介绍,桐城市深入挖掘柳池巷典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特点,推广“新时代柳池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的基层治理路径。 、多维共治、和谐共享。路。

“谦和、谦让、和谐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美德,它们已经融入中国人民的DNA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自觉继承这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话强调:

“民生无小事,民生事处理好了,社会矛盾就会减少,社会就会和谐。柳池巷凝聚了老祖宗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应该作为弘扬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中华民族重视礼尚往来、和谐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人们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总有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永葆新鲜。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东山县考察期间,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了解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

“我在福建工作时,经常给大家讲顾文昌的故事,号召大家学习顾文昌的精神。‘先拜顾公,后拜祖’。”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此帐中,金杯银杯的名声,还不如一般人呢。”

顾文昌纪念馆入口处,一组雕塑展现了顾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种植木麻黄的情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同谷文昌干部学院师生代表亲切交流。

大家向总书记汇报学习心得:“学习他‘无私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不战胜风沙,就让自己战胜困难’的坚强品格”。风和沙埋葬了我’”...

习近平总书记由衷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知名度很高、根深蒂固,他是中国共产党千千万万优秀领导干部的代表,学习他的事迹,我们不能只仰望对他来说,还要见贤思齐,为人处世,为政,“久为官,利天下”,才是天下正道。 ”。

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永垂不朽。只有造福人民,才能前进。 (超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22:31 , Processed in 0.0890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