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回复: 0

张宝华:从农家子弟到老年大学校长,见证祖国发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989
发表于 2024-10-17 00: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

张宝华

呈贡区老年大学校长,1949年11月15日出生,与民国同龄。

精彩语录:

“现在生活好了,我很幸福。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今天,我经历了艰辛,所以我应该知足。”

——张宝华

张保华今年70岁,中等身材,肤色黝黑。他是呈贡人。谈起自己70年来的生活,他挺直了脊背说:“没有党的教育培养,没有人民的关怀,没有祖国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一切!”

张保华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小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经历了坎坷。他叹了口气说:这样的生活很充实。

张宝华 记者 李春明 摄/

担任老年大学校长,感受文化生活丰富

张保华目前的身份是呈贡区老年大学校长。

呈贡老城区兴城路上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六层楼的外墙上有一些雨渍,走廊的窗户里偶尔有新鲜的绿色植物探出头来。老年大学的教室就位于这座小楼里。

呈贡区老年大学外观。记者苏文谦/摄

“老年人会受到教导、享受乐趣、学习并做一些事情。”老年大学的墙上贴着醒目的标语。

“现在,有几个人照顾一个婴儿,这是一个‘宝’。但没有人照顾老人。”张保华对这份工作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中老年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办好一所老年大学,更好地尊重老年人。”

张宝华这样说,更是如此。

九点钟开始上班,八点钟张宝华到达办公室。从灯坏了、水没了、厕所堵了,大到招收学生、聘请老师、协调教学场地等大事,这位70多岁的老人都包办着。

张宝华正在处理校务。记者苏文谦/摄

这里没有考试,也没有毕业,只是活到老,学到老。课程有武术、月琴、腰鼓、保健、二胡、摄影、书法、电脑……“现在文化生活丰富了,有网络、有电视,人人都带着手机,真是应有尽有。”张宝华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每当听说有电影,不管多远,他都会拎着小凳子去看……

食物和衣服曾经是一个问题。我后悔偷了几片冰淇淋。

张保华1949年11月15日出生于云南保山,父亲是德宏州邮电局职员,收入微薄。他的母亲是呈贡洛阳街道大洛阳社区的农民,靠工分维持生计。

“当时生活很困难,1957年我们搬回洛阳,没有住房,生产队就给我们建了一个烤棚。”

过去,吃饭和穿衣是个大问题。张宝华每天要步行5公里去小学。中午饿了,就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冷饭团。下午回到家,他还要挖野菜、找柴火。不用油和食用盐,只用工业喷水盐。 “生产队养的猪一年杀一次,才有肉吃。”张宝华记得清清楚楚。

听说昆明护国路上有一家北京饭店,卖八宝米20元一份,而张宝华父亲的月工资只有30多元。这个买不起八宝粥、只能吃野菜的家庭,在那个时代并不孤单。

有一次,父亲拿来一包雪糕,让张宝华送给奶奶。路上饿了,就偷偷吃了几片。不久之后,奶奶就饿死了。这种愧疚和遗憾一直存在于张宝华的心里。

20世纪50年代,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来扩大到棉花、纱布、食用油等。每人每年都有一张七尺七的布票,凭票可以去百货商店或供销社购买布匹。这块七尺七的布不能用来做一套衣服,所以大家都穿拼布的衣服。

“后来我去中南海丰泽花园,看到领导的睡衣、枕头、被子都打了补丁。”对于过去的日子,张保华没有抱怨,“那个时候国家不容易”。



张保华与老年大学生交流。记者苏文谦/摄

120元给爱人买一块手表

“春耕时节,耕花盛开,眼尖手快的姑娘们常常摘下一朵,偷偷插到某嫂子的头上。在这些嫂子和姑娘们中,那儿有我的妻子。”张保华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提到了他的爱人。

1970年,张保华在父母的介绍下结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王继英。 “我们去昆明逛街,给她买了一块120元的手表。”这块在百货公司买的上海牌手表就是聘礼。张宝华穿着借来的衣服,开着生产队的马车,和王继英结婚回了家。

“结婚的时候,我把猪圈填满了,装上灯,就成了新房了。”在连桌子都没有的房间里,手表已经算是高端物品了。找新老婆时,制作组会给你几块布,比如毛兰卡、银丹兰等。最好的布料是迪卡。用张保华的话说:“迪卡就是遇水硬化了就擦不掉的那种。种类。”

在思想宣传站工作,认识灯笼

1971年,张保华在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工作。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文艺宣传队在春节前到呈贡部队或厂矿进行慰问,春节后又将剧目送下乡。

张宝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歌舞、样板戏、折子戏很感兴趣。

后来,张保华到呈贡县委宣传部工作。昆明灯工团来借人,他跟着他学了两年基本功。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30元。王继英家里有两个孩子,还要看田地。张宝华原本有机会调到市里的灯工团,但他却无法离开,他与花灯的缘分也暂时到此结束。

张宝华翻看演员下乡的照片。记者苏文谦/摄

生活逐渐好起来。盖一栋房子花了3000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生活逐步改善。张宝华家分到了三亩多水田和一亩多旱地,种植水稻、小麦、大蒜、玉米、土豆等。王吉英白天收割小麦、插秧,晚上喂猪、喂鸡、做饭。经过一年的努力,就能赚到一两千元。天真的孩子总是说:爸爸不如妈妈!

大洛阳村的老房子即将被拆除。 1980年,张保华自己盖了两栋瓦房。我去玉溪买瓷砖,去官渡山买木头,然后去制钉厂买钉子。那是一个材料不流通的时代,盖房子要3000元。

考入韵达大学中文系并担任领导职务

到了水稻收割季节,县委组织部通知张宝华报考云南大学干部培训班。张宝华又高兴又难过。他很高兴,因为他没想到自己有机会进入大学,但他担心如果考上大学,家里会太忙。

王继英说:“人都老了,还想上大学!算了,又不是没有工作。”

张宝华急了:“干活,干活,我的水平怎么干啊!”

“工作,你心里只有工作,没有家!”

“我没有照顾好我的家人,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参加考试。”

王继英叹了口气,道:“你要考试,我不会拦你。反正我家里靠不了你,我也习惯了,你去吧!”

就这样,张宝华上午干活了,下午就去成功中学和高三同学一起复习。 1983年9月,他如愿考入韵达大学中文系。

“上课前十分钟,老教授让我们一一起床,背古籍,比如《战国策》、《左传》……”尽管学业紧张,张宝华还是回家复习。周末帮忙照料田地。回学校的路上,他骑着自行车侧面代言。一开始,他的成绩还不如刚毕业的高中生,但一年后,却远远超过了他们。 1985年,他顺利毕业。

张保华很感激那个时代给他带来的机会和锻炼。后历任呈贡县七店区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呈贡县委常委、呈贡县委副书记。中共党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在大学的进一步学习。

张保华赴美国考察学习。记者 苏文谦/

当年我很羡慕美国人人均拥有一辆汽车,但现在每个家庭都拥有多辆汽车。

1996年,张保华有机会去美国留学,纽约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哈得逊湾望去,世贸中心双子塔依然矗立在纽约金融区。



“当我看到家里每个人都拥有一辆车时,我觉得很神奇,但现在我们基本上每人拥有一辆车!”张宝华挑起眉毛,饶有兴趣地数着自己和孩子们开过多少辆车。

“我们家八口人就有六个是党员!”张宝华脸上满是自豪。

现在,张保华和王吉英住着宽敞的房子,周末一家人回来吃饭。几年前张宝华去欧洲时,他又给妻子买了一块手表。

“现在我的生活好了,我很幸福。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到现在,我受了很多苦,所以我应该知足。”张宝华语气平静地说道。

张宝华一家。照片提供

七十岁传承并发扬灯艺

2009年,张保华从政府退休后,被任命为老年大学校长。成立之初,学校只有四五个班,学生不足500人。

老年大学的学生年龄从70岁到80岁不等,每天坐三班公交车,不错过一堂课。老师们也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日夜授课,只为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

几年来,老年大学现有185个班级、17个专业、4500余人。

作为呈贡人,张保华对家乡的灯艺隐隐有些担忧。

他说,呈贡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彩灯之乡。民间有句俗话:过年不放灯,牛死马瘟。过年时唱灯笼,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然而,与其他传统戏曲艺术一样,花灯也面临着演出减少、资金短缺、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了传承和弘扬灯戏文化,2012年,呈贡区成立了一支平均年龄55岁的老年大学艺术团。张保华继承了20世纪70年代在市灯戏团学到的基本功,成为一名其中。

张宝华正在上彩灯课。记者苏文谦/摄

张宝华带领艺术团创作了反映呈贡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两部歌剧《花都轶事》和《花国追梦》。他还亲自教花灯课,“撸起袖子加油干,让花儿绽放”。花开迎这座金山银山……”每周四、周五下午,老年大学二楼都会传来阵阵激昂有力的歌声。

图为艺术团送剧下乡。记者 苏文谦/

呈贡70年来的变化,比如过去的精耕细作,只能解决温饱,种粮食没有经济作物赚钱,斗南从花农做起,把花卖给世界名花市场……这些都在歌剧中表现出来。 。

每年春节,艺术团坚持送剧目下乡。从初一到正月十五,上演大型灯戏不少于30场。其中,有自己的歌剧,还有脍炙人口的经典《第一学子与丐帮》、《沙家浜》、《白蛇传》、《府门》……

张宝华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记者 苏文谦/

张宝华在《沙家浜》中饰演郭建光,剧中出现了一些激烈的奔跑、突破动作。虽然已经有些不知所措,但张保华说:“我们的表演没有A、B角色,只有郭建光一个!只有表演和坚持!”

每逢春节,高速公路免费,其他家庭都开车出去,张宝华却连续几年在舞台上过年。他的家人对此有一些反对,但仍然没有反对。

张宝华为文工团党员上党课。记者苏文谦/摄

张保华经常挂在嘴边:“作为一名党员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说,灯笼一定要传承下去,只要老百姓需要,他就会努力去做。

2019年5月,张保华在梳理70年人生时写道:“我是祖国的同辈,在祖国的怀抱中长大,我将永远铭记党和人民对我的恩情”并继续竭尽全力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昆明信息港记者 苏文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6:44 , Processed in 0.1150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