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六横岛:掌控东亚海洋贸易枢纽的神秘之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884
发表于 2024-10-13 1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横岛的地理优势

古代历史研究:16世纪双鱼港繁荣的原因与过程——双鱼港原本只是闽浙海商的季节性停靠站。在中国、日本、葡萄牙和东南亚海上商力量的共同帮助下,双鱼港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福建、浙江、满洲三角贸易的中心位置,并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福建、浙江、满洲里三角贸易的中心地控制了东亚海上贸易的枢纽。双鱼港的繁荣不仅仅是区位的突破,更是历史时代综合推力下的产物。

虽然双鱼港的具体地理位置仍有争议,但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和不断出现的考古成果,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古双鱼港应在浙江东南沿海舟山群岛西南部,六横附近。岛。六横岛位于舟山群岛南部,东经122.1度,北纬29.7度。该岛面积92.75平方公里。 ”

“六横”之名源于岛上东西走向的六座山,古称黄公山。

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海岸线蜿蜒。该岛距东亚大陆最近点直线距离7.1公里,距梅山岛仅5.3公里,距舟山港25公里,距宁波港50公里,距今上海港约185公里。岛上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不足300米。平原约占全岛面积的35%。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是舟山群岛第三大岛。六横东临东海,南与象山县海相连,西北与栖头洋相交。西部的佛都岛与六横岛相距1.8公里,呈南北走向,面积约7.3平方公里。

两个岛均位于象山港外。船舶可经佛都、六横进入象山港,经青龙门、双鱼门、牛鼻山水道连接东部舟山群岛,直达太平洋。

顾炎武道:“双鱼港在城东南百里,南阳之外,是日本贡匪的必经之路。”可见,六横岛位于南洋国、朝鲜、日本等朝贡使节进入明朝的必经之路上。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船舶往来频繁,是比较成熟的水路航行灯塔。

此外,六横岛附近还有不少岛礁。一旦途中或六横岛发生意外,就近转移或躲藏比较容易。 17世纪初出版的《航海规则》中提到:“要想进入双屿港,必须请港口引航员带你进入港口,否则很难找到入口。”这也说明这里的水道复杂,四通八达。

在许多葡萄牙和西班牙文献中,双鱼地区被描述为“岬角”,即向海突出的尖角陆地。由此可见该地区地形陡峭、狭窄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六横大部分属越国,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宋代,六横称扶桑村,属昌郭县安期乡。

据《六横志》记载:“六横区有12米至20米的深水岸线26.8公里,其中佛都岛东西两侧各6公里,六横岛西北海岸(双屿港东岸),香港东北海岸深水岸线长11.3公里,东北海岸距岸水深150-300米以上。 20米,可建设20万吨级深水泊位,海岸线内有近100平方公里的腹地,可建设6个水平深水泊位。港口,靠近国际航线。”

“这是一个集深水港口、锚地和水道于一体的水域。”虽然地理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结合目前的数据和舟山市文物局根据勘探获得的六横岛复原图可以看出。

六横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不结冰。岛上海岸线极其蜿蜒,有利于船舶夏季躲避台风,冬季躲避寒冷的北风。沿岸水域极深,深水线长,可容纳多艘货船同时停靠。六横岛附近物产丰富。 《(宝清)四明志》还特别提到了双鱼地区:“双鱼的特产是虾。”

《(嘉靖)定海县志》记载:“然县地处舟山,故治县。四面环海,粮鱼盐之利,可食万人。”不用从外拿,一开始就平安无事。”丰富的物产使生活在岛上的海商有充足的物资储备。即使在极端天气下,他们也能在岛上顺利生活。舟山本身渔​​业发达,百姓靠山靠水吃饭,生活必需品充足。

海上贸易路线

从宋元到明代,舟山一直是捕捞黄鱼的主要渔场。六横岛位于舟山市西南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舟山自古就是渔业繁盛、对外贸易频繁的地区。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军事重镇。唐朝天宝年间,日本商船来华航线逐渐南移。

此后,宁波、舟山成为中国对日交往的主要口岸。进入明州或途经浙江的商船必须在舟山接受官方检查和供应。北宋熙宁六年(1973年),王安石根据宁波作为连接日本与山东、福建、广东的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将宁波地区命名为“昌国”,取“国力富强”之意。 。

南宋时期,长国成为中外官私贸易的必经之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州设航运司。 “东东是海岸边一个偏僻的地方,鲨鱼、老虎蹲在那里,古时称为天险,韩国、日本、暹罗的水手都在此登陆。”以明州为起点,明朝的贸易网络​​延伸至朝鲜、日本。 ,甚至非洲东海岸、南北美洲等地。舟山背靠江南广阔的经济腹地,面朝浩瀚滚滚的大海,地处南北航道中点、长江与海洋的交汇处,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中国连接大陆与海洋。

《(嘉靖)宁波府志》海防篇中也提到:“我祖治于边陲郡县,管控备建严格。有四卫:观海、定海、称昌国,宁波卫隶属县,卫缺口处有十个阵地:龙山、船山、小曲、大宋舟山悬于海中,中、左两处。这个缺口,十有八九都会在天津路这个战略要地设立巡查处,设置为关口。”从明朝在此地区设置的军事机构就可以看出这里的战略重要性。从反面和正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地方四通八达,历史悠久。

胡守仁在万历十年派往杭州督导海巡站官兵时出版的《浙江总兵苏记卫风书》中也提到:“浙东、西绵延更远。绵延2000余里,东临大海,直通倭寇,南接民光,北接宿松,为东南重镇。”

海上贸易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未知的海上风暴。在航海技术尚未发达的时代,航道偏差和船舶事故在所难免。

海上走私集团之间和内部也经常发生争斗和内讧。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个靠近大陆的地方,可以暂时储存物资和休息,无疑对他们未知的海上冒险有很大的帮助。

江南地区的海上贸易传统

六横岛位于浙江沿海,背靠广阔富饶的江南腹地。从现有资料来看,双鱼港进行走私贸易的海商大部分来自浙江、福建地区。东南亚国家、葡萄牙、日本等海商也大多将中国江南地区作为其商品采购和销售的主要目的地。

这与江南地区的对外贸易传统和传统航海观念密切相关,也反映了明代中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需要。

浙江、福建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口岸。宋代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展加快,私人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大量商人乘船往来于宋朝、高丽、日本及南海诸国之间,甚至定居海外。与北方内陆地区不同,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可以缴纳鱼盐税。这是地方经济与中央政府之间默认的流动模式。

王万英的《论明清时期浙江海洋社会的形成》概括了浙江作为海洋社会的几大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依托陆地,以海洋为生存空间;以海洋产业为依托”。链,并利用海洋作为生存空间。”贸易是通行的物质条件;海洋居民是主体,海洋社会与国家权力双向互动是根本社会条件。 “近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与海洋、贸易和航行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东南沿海地区,人们靠卖海为生,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尤其是福建,土地不够耕种,非市场船只无法提供粮食。”和衣服。”即使在海禁最严格的明朝,沿海百姓也私自出海。这样的情况一再重演,所谓的彻底海禁始终没有实现。

可以说,江南已经形成了以海洋贸易和海洋渔业为核心的庞大的相关产业网络体系,是整个江南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江南地区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又反过来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不难理解朱皖出兵双榆时为何感叹:“三尺童子,亦视倭寇为父母,视军队为世代仇人”。 “闽中很多晋士绅都不喜欢辅臣的建立”。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双鱼港的崛起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通过宁波这一门户及其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双鱼可以迅速将陆路贸易网络拓展至整个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手工业迅速发展,宁绍平原和苏南地区棉花产量迅速增加。余姚的“遮花”成为当时棉花种植的代表作物,松江地区成为全国名优棉花生产基地。

总而言之,到了明朝中叶,江南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依托镇江和海洋的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了海洋文化,形成了海洋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14:01 , Processed in 0.0795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