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21 岁女大学生小鱼:对只要男生招聘启事的勇敢质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866
发表于 2024-10-7 04: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岁的小宇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上学期,小宇做了一件特别的“小事”。在两次看到“仅限男生”的招聘启事后,她写了一份强有力但有理有据的 PDF,并将其作为电子邮件附件发送,伪装成简历。她想质疑这种不合理的行为,也想告诉HR,性别歧视是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

出人意料的是,两天后,小宇就收到了很长的回复。原来这只是一个负责转发应用消息的邮箱。邮箱的主人和小宇一样,也是一名女大学生。她说这是女领导布置给她妈妈的任务,她妈妈就把任务交给了她,让她帮忙发布这条招聘信息。

她在回复中还提到,她的一位优秀女同学和一位好朋友都对这份工作感兴趣,但因为“只有男生”而失去了争取这份工作的机会。机会。而且,招聘人员强调,“学校可能不好,但只需要男生。”

女孩表示,当她看到小宇的质疑邮件时,第一反应是语言可能有点偏激。但她很快意识到,如果不公正现象不存在,我们就不必生气。

女孩在回复的最后说道:我写这封邮件只是想告诉你,你对不公正的抵制已经影响到了我,谢谢你。

原本期待能收到HR正式回复的小宇,看到这封信后心情很复杂。首先,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在这条招聘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她看到很多人提出质疑,但包括她自己在内,没有人对招聘流程做出任何实际改变,女性仍然被孤立。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这封邮件,似乎她声音的冲击力只传递给了另一个女孩。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雨正在考虑应聘的工作,也与她的实际兴趣无关。这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当面对这样的结构性困难时,很多人会忽视这种不适,放弃发声的努力。

2022年的毕业季即将到来。小玉身边有很多和她一样努力的女孩。他们考入大学并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在求职时,她们仍然会因为性别固有的“原罪”而遭受一系列的打压。 。小宇的小小奋斗或许只是追求性别平等的一个小缩影。但仍然值得记录和反思。

以下是小宇的故事——

文|戴敏杰

编辑|姚璐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招聘消息,是宿舍群里舍友转发的。她在我们学校的忏悔墙上看到了它。招聘信息上明确写明要求是男性。但他所做的只是一份非常简单的类似秘书的工作,根本没有性别之分。我们几个人只是在群里抱怨,感到很不满意。

然后,我第二次看到这个新闻,是在我们的一个实习搜索小组中。不过,只要男生们要求,就被撤掉了。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这条描述被删除了?是不是被转发这条消息的群主删除了?还是申请人觉得该要求不合理而删除?后者应该是不可能的。想到的最大的可能是,群主转发消息时,怕别人说他有性别歧视,所以主动删除了描述。

我刚刚看到第一条招聘信息,我大概不会说什么。我们已经看到太多这种“只有男孩”的明显性别歧视。我学的是新闻学,平时也会看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我理解这个现象,也知道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但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概念。直到我自己去实习或者找工作,我才做了深入的分析或者了解。尤其是今年准备春招的时候,我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

我会浏览各种招聘软件,也会发现HR似乎更青睐男生。我的室友要去一所学校读研究生。他是新闻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要求明确,招募50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10人。这个要求写得很清楚。

我也会在一开始检查一下规定性别是否合法。如果你发现了,那就违法了。我其实很困惑。既然不合法,为什么要明目张胆的写出这个要求,没有人会质疑。

小宇在群里看到的招聘信息 受访者提供照片

之前在豆瓣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女孩说,她去HR投简历,HR办公桌上放着一叠简历。她正在学习工程学。她面前都是男生,唯独她是女生。 HR拿走了她的简历。她回头一看,发现HR并没有把她的简历放到男生堆里,而是放在一边。于是她回去后就向HR的人询问。她说,如果你不想要女孩,为什么要收我的简历?你能把我的简历还给我吗?这篇文章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还没有找工作,但当我看到她的帖子时,我感觉我自己也经历过。

所以我第二次看到这个招聘信息的时候,把“仅限男生”去掉让我很生气。他发的群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人大本身就是一所男生女生较多的学校,男女比例为3:7。新闻学院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男女比例最失衡的学院。我们班20个人,只有一个男生。 2018届整个班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整个班级有160人,但男生只有30人左右。

也就是说,在这个群体中,看到这条招聘信息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但由于这一描述被删除,他们并不知道这次招募的目的只是招募男孩。这将会产生一个后果。有些女孩想申请这个职位,并非常仔细地准备自己的简历,但她们不知道,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她首先不会被录用。这个点亮了我。当时我也在准备实习。我非常认真,会专门为每个职位制作一份简历。从头开始完成一份简历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其实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事情。

如果我如此仔细地准备一份简历,但我不知道,我一开始就不会被录用。我很愤怒。但之前我还是有点半文盲,甚至会在心里预设是否只有男生宿舍,所以不招收女生。也许我当时把自己定义为学生,不敢去质疑。之后就去找工作、实习,也了解了一些。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些科普说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所以我提出质疑。

这股怒火并不是一下子就发泄出来的。我感觉我的愤怒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达到了顶峰。我只是想如何表达我的愤怒和不满。



我想,这个HR是不是着急找人啊?然后我会写邮件给HR询问他。它可以被视为行动的惯性。当时我正在寻找实习机会,每天都在提交简历。我重复了这个动作,保存了我的简历,用我的名字和学校命名,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我的第一反应是写一封非常明确的质问信,为什么只想要男孩?但转念一想,如果别人看到这封邮件,可能就知道我的邮件在指控他,他们很可能就不会点击它,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然后我就想,我能不能把这封邮件伪装成求职简历,让他以为他找到了人呢?给他一个心理预期。事实上,当他打开附件时,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PDF文件,上面黑红的字母都在指责他。或许在我看来这更让人欣慰,我觉得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我想惩罚他。

我在网上搜索了法律术语,让我的怀疑显得更有把握。我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得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差异而受到歧视,我标注了“性别”二字红色并下划线。还有第二十六条“不得实施就业歧视”;第二十七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最后放大加粗:你是否公然违反国家法律?

我当时的语言也比较激进,整个过程很快。我当时还在上课,花时间完成了这个 PDF。

我没有留下我的名字。 PDF 文件的名称是“申请简历”。我在邮件中写道:您好,我的简历在附件中,请查收。

小宇发送的PDF 受访者提供

邮件发出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很高兴。如果你做出这种歧视行为,那么我会用一种非常简单、原始的方式来惩罚你。既然你急着招人,你肯定会点击这封邮件。读完之后,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也不指望得到答复。

接下来的两三天我没有打开电子邮件。也许我有点害怕。毕竟你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你还在质疑HR。我也担心打开邮件HR会过来骂我。我会假装死了两天,然后两天后点击电子邮件。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人的回复。

在我点击之前,我以为要么HR给我讲课,要么HR用很正式的方式回复我说,下次注意什么之类的。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转学的人的回复,可能是一个和我有同样情况的女孩。她只是帮忙转发招聘,还给我解释了招聘背后的背景。

她在邮件中表示:很惭愧,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在转发这份让我很不舒服的招聘启事,因为这是我母亲的任务,而我母亲的任务是另一位女领导交给的。她的使命。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很尴尬,还有点内疚。毕竟我用了非常激进的语言来提问,而且我问错了人。我觉得我的愤怒发错了人。

但后来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封电子邮件,越读越生气。我注意到她说这是女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且肯定是个男孩。

女孩在信中说,当她妈妈让她帮忙招人时,她问她是否可以去。她妈妈拒绝了,因为她只想要男孩。我们都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职位,对性别要求却如此坚持?他还强调“学校可以很差,但一定是男生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爱情很美味》

因为我们在人大的时候,是那种苦读十几年才考上的人。也许对于我们学校的很多人来说,人大是现阶段最耀眼的标签,也是他们最自豪的事情。但如果你努力考进了这所大学,你可能会被别人否定——学校可以很差,但一定是男孩。就好像我们这些努力学习了十几年,考上名牌大学的女孩子,都成了一个笑话。就好像性别已经成为我们的原罪。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那么你天生就比别人低人一等。你似乎活该受到这种不公正的对待。你想超越那些男孩吗?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电子邮件中提到了三名女孩。写信的女孩要应聘,她的一个优秀女同学要应聘,她的一个好朋友要应聘。由于这种性别要求,所有三个女孩都失去了机会。你可以看到,在这次会议上,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一点。女孩最好的朋友甚至问她:为什么性别歧视如此明显?

大家都知道这个要求本身就很无理,但似乎也没有办法。我们的不满是一方面,但没有人能够对这一实际决定产生影响。我既愤怒又无能为力。我只是觉得我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印象,只是一种自我愉悦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招聘的任何环节,甚至连领导都没有收到。没有人向 HR 展示这些内容。

最激动的就是当我刚刚发完邮件,但是看到后续的时候,我感觉很无力。我的行为似乎毫无意义。我们通常会看到很多需要男生的招聘请求。显然这种行为和规定是不恰当的、违法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有人提出质疑也不起作用。这对他们来说没有实际用途。好像没有监督。

某大学的一场专场招聘会上,两个女孩正在浏览招聘信息。来源:视觉中国

高中时我是一个性别意识比较模糊的人。我当时正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我也知道男女平等是一个非常概念化的东西。但如果你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你就会受到刻板印象的限制和束缚。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狂野的人。小时候,我喜欢爬树、玩泥巴、到田野里玩耍。回到农村,我会和动物玩耍,骑牛、马、羊。小时候,我不喜欢穿裙子。我喜欢穿裤子,把头发剪成短发。每个人看到我的时候都以为我是个男孩。我的性格很吵闹,所以坐不住。我必须到处玩耍、爬行。实在不符合传统的文静淑女形象。我记得每次亲戚来我家都会这么说,说你看起来不太安静,不像个女孩子。他们经常这样说。

我对此非常生气。其他女孩似乎留着长发,把辫子扎得很漂亮,戴着蝴蝶结,穿着公主裙。我留着短发,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巴。我小时候不懂很多,但我知道该怎么做。我有一种羞耻感,总觉得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不那么好看,不那么优雅。甚至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也不喜欢玩橡皮筋。我喜欢玩积木、建造城堡、建造汽车、观看完整的奥特曼系列。那时的孩子们都看芭比娃娃。我觉得我生错了性别。

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多自由。我在家里没有任何界限,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但妈妈也会天天说,你能不能更像个女孩子?我有点难过。我想我这样是不是真的很糟糕,我是否应该学着做一个女孩,成为大家期待的女孩。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观点是错误的约束。我会屈服于这些观点并根据它们成长。我留起了头发,开始穿裙子,表现得很安静,但我总觉得我不是我自己。

当我填写高考申请表的那天,爸爸送我去学校,问我想申请什么。我说我报考北大考古系是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考古学。文物、古建筑、古生物对我特别有吸引力。我爸突然反应很大。他以前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事情。我们家是一个散养家庭。我的父母非常尊重我的意愿,对我抱有100%自由放养的态度。这次,爸爸说考古不适合女孩子,因为要经受风吹日晒。该专业不适合女生学习,千万不要报考。

他劝我辞职。我当时并没有考虑这些事情。我只是顺着他的想法。我想确实如此。可能考古专业比较累,不适合女生。

最终我改变了第一选择,没有填北大考古,而是填了人大新闻。我当时并没有去探讨选择哪一个,哪个对我的人生发展更好。我就放弃了,因为女孩子不适合读书。这也许就断绝了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我的人生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但我却被性别限制所困。

来源视觉中国

我想了很多,我该如何回复这封邮件呢?她在邮件中说,当她看到我的PDF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的语言很激进,但她很快意识到,如果没有这种不公平的情况,我们就不必生气。

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或写,似乎没有意义。如果你有勇气反抗又怎样。在她提到的过程中,有那么多人质疑和抵制,但没有任何用处,没有实际价值。看来我写这个回复,就像我一开始发的邮件一样,也是一种自我印象,所以最后没有写。我想这件事应该止于她一句“我只是想告诉你,你对不公正的反抗影响到了我”。就是这样。也许我的电子邮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影响了另一个人并鼓励她说出来。

这件事也算是我心里埋下了一个伏笔。这也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即使我用非常激进的语言来表达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能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你的行为也能鼓励更多的人。

5月7日,我在学院群里又看到了一条“仅限男性”的招聘信息。我只是想了一会儿,也许一分钟,我在想这是一个实名的地方,这与电子邮件不同。而且,每天只有招聘消息,没有聊天。我发出这样的信息就显得特别唐突了。我想私聊吗?但我又觉得,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好像我在做见不得光的事情一样?这应该是一件很光明正大、很维权的事情,为什么要谨慎去做呢?我想还是在群里回复他吧,让大家都看到。我也做好了他跟我争论的准备,因为他是个男孩,所以我决定在群里公开发声。

我本来想说:“限制招聘性别是违反劳动法的,你这样发帖不太合适。”但我觉得这语气似乎太居高临下了。我怕引起争论,所以改成了“发帖好像不太合适”。 ”,我做出了最大的让步,调整了语气,然后发送了。

但没想到后续如此和谐。转发这条消息的师兄道歉道:“这是典型的性别歧视,下次转发的时候注意一下。”随后,同学们纷纷跟上,纷纷竖起大拇指。其中很多是男孩,我觉得这次事件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团结感。

我认为女权主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新闻、社交媒体中的观点以及很多小事情混合在一起会对我的整体看法产生一些影响。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女权主义的声音层出不穷。但我还是觉得网络和现实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你在网上看到的实际上是少数人的言论。现实中,你可能会因为现实关系或者实名制的限制,受到更多的限制。比如,作为一名学生,你有来自学校、学院的压力,有现实的生活秩序。你很难有渠道去真正争取自己的权利。

我觉得我很幸运,没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或者特别压制自己女儿的家庭。我和我的父母一直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从小到大,我没有受到什么限制,所以一旦受到什么限制,我就会感到特别不满足。虽然你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并没有取得很实质性的效果,但是给与不给是一回事,争取与否又是另一回事。包括我们的受教育权和工作权,我们应该为之奋斗。如果你不去争取,你就会失去在社会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也许许多女性的性格非常内向,因为社会要求她们内向。如果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似乎还是忍着比较好。如果你站起来大声质问,别人会认为你不好惹,是个麻烦的人。

为什么女孩子就必须过着顺从的生活?看来每个女孩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温柔、宽容、耐心。我认为每个人都不应该有耐心。前几天看到朋友的一条微博。她说我发现现在的女人都很包容。比如,她室友的阿姨来了,忍着痛苦。她满头大汗,几乎无法忍受。她让室友吃止痛药。她的室友说不行,但她说她还能忍受。她无法理解。她觉得中国女性的忍痛能力从身体上延伸到心理上,而且有全方位的包容态度。如果你不把实习和这些不公平的现状说出来,其实也是一种宽容。

当你看到不公平的情况时,作为利益受到损害的一方,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反抗。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大声问为什么。如果声音变大,就会引起注意。如果你根本不发声,连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都不在乎,那么别人又怎么轻易帮你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从事任何职业,同工同酬,不因性别、年龄等因素受到歧视,工作不侵犯私人生活,彼此之间将会有清晰的界限。我希望我们能够进入一个公众对某个职业不再有成见的社会。例如,送货员必须是“小兄弟”,保洁员必须是“阿姨”,工人必须是“叔叔”。我希望未来的工作环境是包容的、多元化的。

来源视觉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2:25 , Processed in 0.1586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