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无障碍设施的完善,能否改变残疾人被边缘化的状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869
发表于 2024-10-5 2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变残疾人的边缘地位,不仅要完善无障碍设施,更要打破残疾人的沉默,改变中国人的冷漠。

为什么中国街头很难见到残疾人?而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乞丐。为什么中国母婴室这么少?为什么与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友善和便利相比,中国社会显得如此冷酷和残酷?

为什么中国街头很少见到残疾人?

当你下了地铁的时候,你注意到台阶一侧墙上安装的两根钢管是做什么用的吗?你知道电梯里安装镜子的目的是什么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甚至可以问这个,你知道为什么人行道上的一些地砖上有凸起的垂直线吗?

地铁台阶一侧的钢管实际上是无障碍通道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让坐轮椅的残疾人更方便地下地铁。在2008年奥运会前、世博会前的上海背景下,所有地铁线路均配备了无障碍通道设施。不过平时很少使用,因为残疾人终于可以毫无障碍地从地面通到站台了,但从家里到残疾人地铁口的路上却布满了障碍。

地铁站并非每个入口都设有无障碍通道设施,因此强大的劳动力仍然是残疾人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难怪第一次来中国的发达国家游客常常惊讶于为什么中国街头很少看到残疾人。甚至有人推测,这可能与中国独特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世界上唯一比中国更难见到残疾人的地方就是朝鲜。

有镜子和日文但没有盲文

电梯里为什么有一面大镜子?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为了方便乘客整理自己的仪表。事实上,电梯里安装了一面镜子,让轮椅使用者不用转身就可以看到镜子里的楼层指示灯。

改革开放前,中国极少数电梯没有镜子,当然也没有盲文或楼层到站提示。当中国打开国门选择性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时,镜子被保留,而盲文和提示音,以及扶手和位置较低的第二操作面板,大部分时候都被选择了。

每部电梯都应该有盲文标志

无独有偶,在“和谐号”列车上偶尔也能看到不小心留下的日文字迹,这也曾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洁性而受到诟病。不过,与日本的新干线列车相比,中国的高铁列车没有母婴室,也没有盲文(这或许可以理解,因为列车上张贴的一些提示不是流畅简洁的中文),这就足够了证明它确实是中国原创的。

日本人关于和谐和“请按开关关门”的说法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中国似乎是一个对残疾人外出并不友好的国家。全国各大城市“死亡盲道”比比皆是;导盲犬等工作犬仍被禁止与宠物犬一起进入许多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系统——事实上,中国没有导盲犬;伴随红绿灯的“嘟”声“嘟”声还没有与各大神曲一起响彻全国;公交车上很少见到供轮椅上下车的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门槛成为“残疾人出入的障碍”“门神”;大多数公共卫生间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单独的隔间。

走过商店旁边的电视墙,大多数都是没有手语或字幕的节目。除北上广深少数大型综合商业场所外,绝对不会有母婴室。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工作围墙外的公共厕所很少(见大象协会的《厕所文明差距》)。

打造中国特色盲道,让残疾人更加残疾

完全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各类残疾人超过8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其中,重度残疾人超过2500万人。然而,我们很少看到残疾人在街上出行,更不用说在工作场所或其他社交活动中看到他们了。



当然,中国实际上是残疾人最容易见到的国家。每个城市的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残疾人乞讨。他们以残酷和痛苦作为自己“工作”的卖点,以至于中国人一提到残疾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穿着破烂衣服、端着瓷碗的乞丐。

在北京乘坐地铁,除了第一感觉拥挤之外,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就是成群结队的残疾乞讨者。

如果说只有残疾人这个最大的弱势群体在中国完全被边缘化,他们的存在被忽视,那么从当今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来看,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在孩子普遍受到宠爱的当今世界,喂养婴儿的年轻母亲却到处被忽视。这只能说明中国主流社会普遍是残酷的、冷漠的。

野蛮社会是怎样走向文明社会的?

相比之下,当今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便利服务和热情与中国完全不同。无论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设施,还是民间商业资本建设的场所,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友善和便利——与中国综艺节目中少数残疾人的苦难和励志故事相比,发达国家的残疾人往往过着更加精彩和自信的生活。

然而,欧美、日本、香港、台湾等社会从一开始就不是“文明社会”,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偏见和冷漠也不是“中国特色”。

在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不仅存在歧视残疾人的法律,而且在二战之前,也存在过因“优生”而大规模迫害甚至灭绝残疾人的国家行动。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纳粹德国。

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 1907年,印第安纳州是第一个颁布优生法的州。该法案禁止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结婚生子。该法案随后席卷了美国其他27个州。 1927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弗吉尼亚州政府以智力残疾为由对赛巴克进行绝育并不违反美国宪法。时至今日,这一裁决尚未被推翻。讽刺的是,巴克在绝育前生下了一名女婴。从她的学校记录来看,这个残疾女儿的智力绝对正常。

S. 巴克和为她做手术的优生学家约翰·贝尔

在美国,直到1974年,全面禁止身体残疾人出现在公共场所的“丑陋法”才在全国范围内终止。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过去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表现堪称典型的野蛮社会。

西方社会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努力始于两次战争后安置残疾士兵。但真正让社会转变为对残疾人更加友好的社会,是二战后“平权行动”的产物。

“平权运动”常常被简化为争取妇女平等权利和种族平等。事实上,残疾人平权运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残疾人权利“独立生活运动”,旨在将残疾人从各类疗养院、疯人院中解放出来,借助一定的无障碍设施实现独立正常的社会生活。

残疾人平权运动开展半个世纪以来,残疾人生活半径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这场运动让人们意识到,限制残疾人个人发展和对社会贡献的并不是身体或精神上的残疾,而是社会边缘化造成的孤立、无知、歧视和贫困。

仅靠概念显然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友好的社会。 1958年之前,西方就有人呼吁在公共和私人建筑中建立无障碍设施。 1961 年,美国第一个包含无障碍要求的建筑标准发布。然而,同年对3000名建筑师的调查显示,只有35%的受访者了解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直到 1976 年,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要求才被广泛接受。

1981年,美国圣地亚哥的公共交通

为残疾人争取权利,当然少不了他们自己的声音:美国残疾人联合会创始人弗雷德·费伊博士、著名律师、全国独立协会创始人之一马克斯居住在美国,马卡报,全国残疾人协会前成员。因各种原因被禁用。他们通常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除了实现自己的奋斗外,还通过集会、演讲、撰文等方式,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生存状况的了解。正是因为众多残疾人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平权运动才取得了最终的成果。胜利。

从西方国家的历史来看,没有平权行动,就没有文明国家。

英国社区的无障碍儿童游乐园,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快乐

沉默的8000万



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进步,但中国的进步完全是政府单方面推动的。

这个称号能够体现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过去,中国人用各种“子”来称呼残疾人:跛子、瞎子、聋子、傻子……最后统称为“残”——甚至正式使用“残”字。 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后,政府大力推行“五讲四美三爱”运动时,“文明”措施之一就是教育儿童和儿童给残疾人改名字:盲人改为盲人,愚人改为智障,“残疾人”改为“残疾人”。

中国残联领导也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残联主席团主席张海迪允许部分有单独驾驶机动车能力的残疾人取得驾驶证。

但中国绝大多数残疾人似乎异常沉默。在一个社会不公正和陈规定型观念不断受到挑战的世界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残疾人和普通公众都不认为他们安静地待在家里有什么问题。人们也不会注意到,中国绝大多数残疾人及其家人仍然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本应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残疾摩托车,如今却成为不法商贩用来招揽生意的“黑摩托车”。

他们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各种限制,被视为理所当然:中国残联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仅有1640所特殊学校,4.6万名特殊教育教师。这与中国庞大的残疾人口完全不相称。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我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远低于健全儿童。残疾人文盲率高达43.29%(2006年)。

除了基础教育外,高考体检是阻碍残疾人进入高等教育的又一道门槛。 2014年之前,盲人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专门为盲人开设的专业是按摩和音乐表演。中国残联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只有3.5万名残疾人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相比之下,仅200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超过700万。

教育不足必然导致残疾人就业和收入困难。尽管1990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残疾为由歧视求职者。然而,政府在反歧视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0.9%的受访者认为公务员选拔过程中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

2014年的数据显示,8000万残疾人中,只有2100万人(城镇400万,农村1700万)成功就业。 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残疾人就业率仅为31%左右;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3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2年,残疾人就业率仅为45%左右。

2014年3月,残疾模特参加莫斯科梅赛德斯-奔驰时装周走秀

就业困难必然导致经济贫困。根据残疾人国际的一份报告,中国大多数残疾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全国残联2012年数据显示,按照2300元贴现贫困线(联合国平均每天1.25美元的79%)计算,约40%的农村残疾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中国还不够富裕,不关心残疾人吗?

2014年,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实际人均GDP超过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实际人均GDP。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都远远超过了民权运动初期的美国。

据介绍,天津直到2014年4月才引进无障碍公交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中国残疾人的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远低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弱势群体。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各类人群的幸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全能、全知,残疾人也不例外。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似乎对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变得友好起来。例如,198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规定——《城市道路和方便残疾人的建筑设计规范(试行)》,以及最新版本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也于2012年9月实施。

一家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快速的轮椅坡道,但一扇玻璃门挡住了残疾朋友寻求刺激的机会。

但我们都知道这个常识:奥运会、世博会等机遇对于提高中国社会的文明状况有很大帮助。因此,中国社会要想普遍改变残酷、冷漠的面貌,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每个城市举办一次活动。奥运会或世博会的一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2:30 , Processed in 0.9961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