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ID:
公众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的泛心理学科普,但只有部分人会喜欢。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当你心情低落时,周围的朋友或家人在安慰你,但你却觉得这些话很遥远、无关紧要;
或者当别人悲伤的时候,你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关心。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心,或者表达关心后却发现这并不是对方想要的。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没有被真正理解。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大家聊聊什么样的关心才能真正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爱。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
你真的懂得如何关心别人吗?
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以下是四种常见的护理方法:
方法一:“哎,听你这么说真的很糟糕/痛苦。但至少你还有xxx,而很多人可能连这些都没有。心胸开阔,生活还不错。”
方法二:“我以前也遇到过和你一样的情况,我也经历过这些痛苦,我经历过你的感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我。”
方法三:“不高兴是没有用的,我认为你现在遇到的情况属于……,你可以这样做:第一,……;其次……;然后……”,“你应该这么想……,然后,就应该这样处理……”
方法四:“我可以想象你现在正在经历什么,我也可以想象你在经历这些时候所感受到的痛苦感受。你是否遇到过……,你是否感觉到……?你需要我什么?”做什么?
您认为这四种方式中哪一种最能让您/对方感到安慰并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被爱?
在心理学领域,这四种关心他人的方式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2015;Stern &,2016)。在:
而且,被照顾者可能会完全失去继续表达的意愿,因为谈话似乎已经成为了被照顾者自己的事。
同理心,让对方真正感受到被爱和被关心
“同理心”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基础,是因为这种关怀更多是以“接受关怀的人”而非“给予关怀的人”为中心。
畅销书《情商》的作者、心理学家指出,“同理心”的状态包含三个层次,即:
1. 对情绪的同理心
感受他人的情绪是一种情感同理心(情感同理心),这是最著名的关怀他人的方式。例如,当一个朋友抱怨他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焦虑、愤怒或痛苦;或者当爱人经常询问我们的日程安排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担忧。 。
当我们在情感上彼此共情时,一方面我们可以捕捉和识别对方的感受,另一方面我们不会过多地将这些感受卷入自己身上。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受到我们真正被关心、被爱(你是在乎我的感受,而不是利用我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东西)。
相反,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反映在对方的情绪上;或者如果我们通过联想自己类似的经历(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来比较对方的感受)来预设对方的感受,对方就会感受到那些令人安慰的感觉。言语微不足道。
2.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称为认知同理心( ),即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和看待对方正在经历的事情。然而,实现认知同理心并不容易。它需要“调用”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区(负责处理抽象和逻辑思维的前额叶区域)来了解对方的情况,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你面临着什么?
比如,当朋友抱怨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时,我们首先会根据他的性格和能力来思考他面临着什么样的挫折,而不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个自然的答案。意见和建议。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彼此的处境,而不是自以为是。
3. 为对方提供所需的帮助
这就是所谓的“共情关怀”(),可以理解为在前两者(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基础上的一种“同情”。这是一种随时准备提供帮助和支持的状态。然而,这种帮助和支持不仅仅是基于自己的热情和善意,而是基于“对对方感受的情感上的关心”和“对对方处境的认知上的理解”。
例如,当另一半在工作中感到压力时,我们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或她需要改善沟通和时间管理,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并理解这些压力对对方的影响。焦虑和痛苦,然后思考他面临的压力是什么,他此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后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对方才会真正感受到被关心,而不是一种被引导、被教育的感觉。
研究发现,涵盖这三个维度的同理心是表达担忧的最佳方式。它可以让被照顾的人感到被理解和被爱(&,2000)。
不当的同理心会伤害他人和自己
我们在《太多的同理心会让你更不快乐吗?》中提到过。对他人的情绪过于敏感可能会伤害自己。不仅如此,当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同理心时,它还会伤害我们想要关心的其他人。
那么,什么样的同理心是不恰当的呢?
1.缺乏情感界限
如上所述,共情要求我们同情对方的情绪,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哪些情绪属于对方的情绪,哪些情绪属于我们自己的(Chase,2015)。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受控制地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甚至分不清这些情绪是来自对方还是自己,那么你很可能陷入了一种缺乏情感界限的共情之中。你过度地让自己体验别人的情绪,或者你自己的情绪被对方的状态所激发。这是一种危险的状态,因为你可能会变得永久抑郁并造成自己的疲惫。
2、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
当人们同情他人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别人正在经历的事情。然而,如上所述,正确的同理心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在关心别人的处境时始终是“主角”时,那么你很可能正在经历不恰当的同理心。
你基于自己立场的理解可能并不是对方的真实经历和情况,也会让对方感受不到你的关心或理解。
3. 过度给予
不仅如此,如果人们陷入过度的、不恰当的“共情担忧”——总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幸福负有责任,那么他们必然会在关系中付出过多的代价。
当你发现这些迹象时:你的付出往往不是对方主动发起的,而是你享受“给予”带来的满足感,或者觉得没有别人你一事无成,同时你又不允许对方方拒绝。如果您提供帮助,甚至做出超出您能力的承诺和贡献,您可能会遇到不适当的同理心。
而这种牺牲,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你不仅会因为过度的牺牲和付出而感到疲惫不堪,而且还可能因为无法像往常一样帮助别人而感到不必要的内疚。更何况,对方并不会从这种努力中得到好处。他很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迫接受了很多“帮助”,自己的成长和独立性被剥夺了。然后你就会因为对方的“忘恩负义”而感到愤怒。
* 处于痛苦中的人更容易陷入不恰当的同理心
我们曾经提到过,经历过创伤的人有更强的同情他人的能力。然而,他们也相对更容易陷入不适当的同理心。这是因为,他们过去所经历的痛苦经历,让他们在同情他人时,更容易不自觉地融入自己的记忆和感受。他们本能地在别人的经历中寻求共鸣。这种潜意识里想要安慰自己的行为,往往会让他们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同情他人、关爱他人呢?
首先,你需要根据上一篇文章来判断你对他人的关心是否属于“不恰当的同理心”。然后,你可以尝试“有针对性地”改变你的共情方式。
1.保持你的情感界限
为了保持情绪界限,学会区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很重要。研究发现,提高自我的内感受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持情感界限,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Shah, & Bird, 2017)。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正念练习来提高我们的内在意识:
另外,就像维护个人界限一样,你需要自力更生地维护自己的情感界限,也就是不要对别人的情感承担太多的责任。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来找你倾诉,你需要有意识地避免自己过多地介入对方的生活和情绪状态(Lucas,2010)。
2.想象别人而不是你自己
(正在出版)发现,当我们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别人正在经历的事情时,我们大脑中与我们自己的疼痛相关的区域就会被激活。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还会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为此,他提出,当我们认知上共情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时,我们需要从想象自己转向想象对方(从“-自我-”到“-他人-”)。我们需要有意识地问自己“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他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当事情发生时,他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
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不自觉地及时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痛苦经历中。
3.停止给予太多
此外,我们还需要避免多付钱。除了通过上述迹象来了解自己是否付出太多外,你还可以在采取行动之前问自己:“如果我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对方也不会感激。”我,还会这么做吗?”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时,你也必须有足够的决心按下它上面的“停止按钮”,尽管这是需要意志力的事情。
最后,愿你的努力被感受到和珍惜,愿你得到你想要的爱和关怀。
:
,等人。 (正在印刷中)。不要站在她的立场上走路!的形式。的 。
,N.(2015)。与.今天相比。
蔡斯(2015)。这 。 。
,D.(1995)。 : 为什么它可以超越智商。 。
卢卡斯,M.(2010)。 “导致你变坏”什么? 。
,RE&,SJ(2000)。和截至。和,15(2), 351-359。
Shah, P., , C. 和 Bird, G. ()。从心到意: 、 、 和意念..
斯特恩,R.&D.(2016)。陷阱。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