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6|回复: 0

日本经济30年泥潭:股市重回高点,是否走出迷失时代?王煜全解读衰退风险与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276
发表于 2025-1-4 04: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幻灭,股市、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自此,日本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的泥潭,像一只被困在迷宫中的动物一样徘徊无路。

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全球竞争如浪潮般席卷而来,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将日本推向了失落的时代。

每次出现经济危机、各国发展停滞时,“我们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常常成为热门话题。

如今日本股市已回到年内高点,日本能否走出30年的泥潭?其他国家会陷入其中并再次流行吗?

8月1日,王羽泉在前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的解读:衰退看上去都是一条向下的曲线,但不同的周期、不同的成因,未来的走势会有很大不同。

当前低迷面临哪些风险,经济衰退时如何应对,在“低迷周期的上升通道”主题直播中详细讲解。

今天,我们就继续用日本的热门案例,来仔细看看哪些行业在失去的30年里创造了增长奇迹。或许你会发现,很多案例似乎就在你的眼前。

1.《日本失去的30年》

时间拨回到20世纪80年代,那是日本的黄金时代。

经济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索尼风靡全球,丰田正在征服国际市场。日本企业家雄心勃勃,仿佛看到了无限光明的未来。

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资产泡沫。

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像一个充气的气球一样,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度投资的推动下持续膨胀,终于在90年代初迎来了不可避免的爆发。

股市暴跌、房价暴跌、银行坏账堆积、企业纷纷倒闭、失业率飙升,日本经济陷入长达30年的停滞期。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悲剧。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银行过度放贷、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者追求短期利益,推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陷入非理性狂热,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崩溃。

千少直播PPT报告,参加专题训练营立即获得200+报告资源

面对“失去的30年”,日本政府做了很多尝试,但均未见成效。

2023年,日本经济产业政策局局长饭田雄二分享了他对日本失去的30年的观察。他从事经济相关工作34年,可以说亲眼目睹了失去30年的全过程。

为了应对经济停滞,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非常有限。

饭田雄二:“过去我们认为只要监管和税收减少,企业就会充满活力,经济自然会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

冰冷的数据无情地揭示了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GDP增速长期徘徊在1%以下,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投资意愿低迷,消费增长乏力。

曾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也持续下滑,日本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他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还是企业。日本企业拿到钱后要么选择减债,要么选择海外投资,这对经济发展并没有真正的帮助。

真正阻碍日本发展的是日本的工业文化。汽车产业“集团化”发展所形成的封闭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很难适应消费电子、IT、人工智能等开放生态系统。

2.日本的增长困境

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企业长期追求“自力更生”,简单来说就是强调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尽量不依赖外部资源的“自力更生”理念。

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日本的企业文化中,尤其是在制造业。在过去,它确实是日本企业前进的有力武器。丰田公司通过内部研发“精益生产”崛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发制人”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企业过于依赖内部资源,导致研发成本高、创新效率低。他们也错失了外部合作带来的技术和市场机会。

车企亦是如此。一方面,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是技术成熟带来的性能优势。另一方面,也是没有历史包袱、基于消费者需求而设计的结果。

由于传统车企的完美垂直整合,设计部门推出新产品。很多时候,设计并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是根据公司有哪些零部件部门。他们需要平衡年度产销目标,进而设计相应的车型。 。

这曾一度闹出行业笑话:“为什么高端车有光驱,低端车却有蓝牙和USB接口?”

因为前者更贵,即使现在大多数人不使用CD,也不妨碍零件部门的库存清理要求导致这样的设计。

此外,日本市场相对封闭,不太容易接受外国企业和产品。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更加忠诚。日本的法律法规和商业惯例也为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用户需求已经达到顶峰。传统企业虽然仍在加大研发力度,但有时也会聚焦氢能等“非主流”技术路线。结果,日本始终没有发展出能够创造新增长的尖端产业。

面对封闭保守的国内市场,日本企业不愿在国内做太多努力,更倾向于海外投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3、封闭环境下:逆势增长的行业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日本经济整体不景气,但仍有一些行业在“失去的30年”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为我们展示了一些停滞和衰退行业的经验和策略。

千少直播PPT报告,加入专题训练营立即获得200+报告资源

1、“小运气”和“非凡”的消费需求

在经济增长停滞的背景下,日本民众的收入增长自然不可能单独增加。因此,日本消费者变得更加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这一度让同质化严重的低价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价格只是高性价比产品的一方面,性能要求总是多种多样的。

习惯了低价饮品的用户也渴望拥有不一样的“口味”,于是就出现了“小运气”和“非凡”的经济状况。

食品饮料行业抓住了这一趋势,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和口味升级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

日本清酒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经济低迷时期面临着消费下降的困境。但一些白酒企业却另辟蹊径,通过推出高端清酒、精酿啤酒、RTD(即饮鸡尾酒)等新品类,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和高端消费群体。

比如达斋清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清新的口感,打破了传统清酒的刻板印象,近年来成为日本高端清酒的代表。精酿啤酒以其丰富的口感和个性化的风格,吸引着追求品质和品味的消费者。 RTD(即饮调酒)因其便捷、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饮料行业也是如此。日本伊藤园绿茶以其“健康、美味、便捷”的理念,成为日本绿茶饮料的领导品牌。三得利推出了“伊蒙”等一系列高端茶饮料,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口味的追求。成就

能量饮料以其补充能量、缓解疲劳的功能,吸引了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和学生。豆奶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形象,成为牛奶的新替代品。

2、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

物质消费没有继续增长的空间。日本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满足。美容、卫生、休闲娱乐成为为数不多的增长领域之一。

资生堂、花王等化妆品巨头不断推出高端护肤彩妆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美的追求。电动牙刷、牙刷等新品类也是日本企业这一时期不断创新的成果。

任天堂、索尼、万代等游戏公司掀起了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的崛起,成为日本为数不多的10年保持增长的产业之一。

4、默默崛起的巨人

“失去的30年”并非没有新巨头的诞生,但这些企业大多是默默无闻地崛起,并不像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巨头那样引人注目。

1.优衣库:以极致性价比起家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抓住了日本消费降级的趋势,将优衣库定位为“高品质、低价位”的服装品牌。通过减少中间商的利润、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专注于基础服饰,优衣库实现了从本土到单店的转型。该服装店发展成为日本乃至全球服装界的巨头。

优衣库的成功在于追求“极致性价比”。通过全球采购、规模化生产、高效物流等手段,优衣库将成本控制到极致,将节省下来的成本回报给消费者,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服装产品。此外,优衣库还注重产品设计和功能性,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例如一系列保暖内衣、一系列轻薄透气的服装等。

2.任天堂:游戏领域的领导者

任天堂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游戏公司,在“失去的30年”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到任天堂,任天堂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对游戏玩法的极致追求,创造了一系列受欢迎的游戏机,并成为全球游戏行业的主导者。

任天堂的成功在于对“游戏性”的深刻理解。无论是马里奥、塞尔达传说、神奇宝贝等经典游戏IP,还是体感操作、多人游戏等创新设计,任天堂始终把游戏的乐趣和娱乐性放在第一位,为玩家带来极致。游戏体验。

3.QB House:10分钟快速切割服务

QB House,在中国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公司成立于1995年,凭借“极快剪”的独特模式,逆势崛起,成为日本知名美发品牌。

传统的理发店往往需要预约和等待。整个过程漫长、繁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QB House 则专注于“快速理发”。顾客无需预约,可以随时理发。没有复杂的洗发和护理。只需十分钟即可完成理发,大大节省了顾客的时间和成本。

千少直播PPT报告,加入专题训练营立即获得200+报告资源

1995年,日本理发一次要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50元),而QB house只需要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

凭借着这种性价比优势,QB的客户数量从1997年的几千人逐渐增加到2022年的上百万人,并且还开通了香港、新加坡等地。

低迷时期有衰退、有悲观,但也孕育着机遇。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看清未来周期将如何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17:00 , Processed in 0.0944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