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2|回复: 0

中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外媒纷纷报道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595
发表于 2024-9-13 05: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月 8 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短短几句话的公告,让外媒惊慌失措地报道称,中国可重复使用的试验飞船在轨道上飞行 276 天后成功着陆。

即使是一向喜欢贬低中国的印度媒体,也没有对此进行嘲讽。

许多外媒报道无一例外地提到“神秘”这个词,这表明他们对中国的可重复使用飞船充满了兴趣,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中国的技术突破和进步。

我国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到底是什么?

顾名思义,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是一种可以多次使用的航天器,其最显着的特点是它可以在完成太空任务后返回地球,在那里可以进行维修和再利用。

与一次性航天器相比,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在减少航天器材料和制造成本、提高运载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从 2020 年首次推出到现在,它已经向公众曝光了 3 次,我们仍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不知道型号,我不知道名字,我不知道类型。

原因只有一个 - “太高级,无法显示”。”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各种报道的寥寥数语中推断出这艘飞船的大概情况。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这艘飞船是在长征二号F上发射的,而长征二号F作为国内最先进的运载火箭之一,其有效载荷约为8吨,这意味着它所搭载的飞船重量不到8吨。X-37B 在美国的暴露重量约为 5 吨,这表明两艘飞船的重量极为相似。

早在 2007 年,老军迷们应该还记得,下面图片左侧的照片开始在网上流传,因为清晰度没有太高太久,但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看出,挂在轰-6 下方的飞机机身侧面写着“神龙”字样。但不难看出,“神龙”和美国的 X-37B 在外观上也非常相似。

2014 年,央视报道称,中国一款关键机型突破了高速自主进近着陆的关键技术。同时,中航科技集团颁发了纪念牌匾和感谢信,感谢龙熙股份为军工轴承做出的贡献。

2018 年 3 月 6 日,央视透露,中国正在开发某种空对地空对地飞机。

结合昨天成功返回轨道的 276 天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次的“神龙”真的要见始见终了!

为什么 “感谢” 美国?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 12 年前。2011 年 4 月,美国第 112 届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法案》禁止 NASA(美国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中国通信和合作,这意味着禁止中国加入当时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我们本着一颗交流合作的心,相互交流,但他们却“心里装着小人之心”,在那个相互合作的航天事业时代,我国孤军奋战,开展了自己的太空计划。



这打

脸美国来得如此之快,一年后,2012 年 6 月,神舟九号带领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完成了对接天宫一号,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执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2020 年 9 月 4 日,这艘以官方视角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可重复使用的测试飞船,在预定的轨道飞行两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着陆点。

时间已经来到 2022 年,2022 年是中国航天大年,天宫空间站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使得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8 月 4 日和 5 日,在不到 24 小时内,中国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器,一艘是长征四号发射的地面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另一个是重新出现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测试飞船,由长征 2F 火箭发射。

2023 年 5 月 8 日,中国在轨 276 天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超过了美国 X-37B 任务在轨首飞 224 天。

你不让我们加入,我们自己动手,中国的脊梁骨绝不屈服。如果不是美国的禁令,我国可能要过几年才能取得这些独特的技术进步,于是网友们开玩笑地称“感谢美国让我们坚定了自研的信心,完成了我们的航天梦想,但幸运的是你没有让我们加入你们的''计划。

现在,我们将能够在许多相关领域独立地取得伟大的成就。

航空航天业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现在中国在航天器再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一旦完全掌握了这项航天技术并应用于其他领域,将完全成为航天工业的破局者。

中国著名的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先生说:“这艘飞船的可重复使用性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例如改变近地轨道的轨道,将各种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我们先来看看军事方面,中国的中型军用运输机-20,可以运载超过 66 吨,如果你在军队中使用这项技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19

我们将获得从近地轨道升起一支 500 人的部队的能力,并在大约一个小时内将其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并且可以重新用于多次部署。

这不是胡说八道!马斯克的“星际飞船”就是如此,它爆炸成烟花,有效载荷为 150 吨。如果星舰能够成功发射,很有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需要知道一架150吨重的“超级军用运输机”对一个国家的意义,而这架“超级军用运输机”还具有短期全球部署的战略意义。

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一旦中国的技术取得大规模突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将能够更高效地执行大规模的运送和太空探测任务,这将对传统的火箭发射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传统火箭在发射后会解体,只能使用一次,而且成本更高。

86 岁的中国航天工业专家黄志成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众多优点之一就是它可以水平着陆,这对机组人员来说更舒适、更安全。一旦成熟,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亚轨道或太空旅游,甚至用于地球上人员或货物的超快速点对点运输。”



从民航的角度来看,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出现将打破目前民航的格局。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如果航天技术能够应用于民航,它将让我们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至于我们可以在短短一小时内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想象一下,乘坐普通民航客机从北京飞往华盛顿特区,仅用 1 小时 15 小时,乘客不仅可以感受到火箭发射的快感,还可以享受 20 分钟零重力飞行的快感,而且价格与商用飞机相当。

对于那些厌倦了长途飞行但仍需要快速到达目的地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对于那些企业高管来说,他们可以轻松地乘坐清晨的航班前往世界的另一端,参加商务会议,甚至在完成任务后回家吃午饭。

只是战略性的?

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觉得这一切还太遥远,无法实施。对此,我只想说,任何国家的航天事业都会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研究人员不断付出努力,这不是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否认的事情。

您认为航空航天业的发展只是航天的发展吗?您是如何将导航功能装在车上的?您是如何能够与该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交流的?这些技术如何推动整个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要大量新材料的支撑,如耐高温合金、高强度轻量化材料、箭涂层等。随着这些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们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汽车、电子、航空等。

航天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请戒骄戒莽,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国有航天集团发展部部长王伟在4月24日的中国航天开发者大会开幕式上列出了2023年中国航天发展中的10个科技问题,其中两个与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有关。

一是重用车辆动力总成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技术。另一个是核动力载人火星快速往返技术。

如果你对中国航天仍然持怀疑态度,可以通过关注和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来消除你的疑虑和误解。

自1956年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独立自主取得了许多成就。更不用说发射大量卫星、载人任务了。

2019 年,中国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成功探索了月球南极地区的未知领域,2022 年完成了自主空间站、火星探测计划,以及目前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重大突破。

这些惊人的成就只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个缩影。这些壮举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为人类未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对科技的不断追求和创新,我们的国家正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引用:

1 中国可重复使用实验飞船,维基百科上的数据

2 材料科学家如何使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成为现实,.2022

3 中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的测试飞船,CCTV News.2022

4 中国可重复使用的测试飞船成功在轨着陆 276 天,环球时报.2023

5 2023 年,我们在航天领域面临哪些科学和技术问题?新京报.2023

6 中国可重复使用实验飞船成功着陆,在轨飞行276天有哪些技术突破?对随后的太空探索有什么影响?知乎.20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09:05 , Processed in 0.0646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