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孩子不爱学习沉迷手机?揭秘为何有些孩子能沉迷学习的原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596
发表于 2024-12-31 18: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会很头疼。如果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家长就更头疼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对学习“上瘾”而无法自拔呢?真的是因为他们有“意识”吗?学习真的那么有趣吗?

绝对不是。学习一点也不好玩。绝对没有手机游戏那么好玩,也没有看短视频那么轻松。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愿意放弃轻松的时间来学习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力”。

这个答案可能让大家有点意外,因为很多人可能认为爱学习的孩子都是“自觉”的、爱学习的。

其实不然,因为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并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孩子爱学习、学得好都是“被迫”的。这个所谓的“力”可能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压力不同。它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驱动。来自内部的“力量”会更加强大,保证长期成瘾。学习的动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种所谓的“力量”是如何促进孩子的学习的。

来自外部“力”的驱动力

这种“力量”可能来自于父母的要求和激励。我想,孩子最初的学习兴趣大多来自于父母的引导和“强迫”,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在很小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懂学习。我不太明白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也不太明白好好学习意味着什么。

他们可能只知道,如果自己努力学习,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只要成绩高,他们就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到自己喜欢的游乐场玩耍。这就是学习的外在动力。



这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初动力。当然,这种驱动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用在孩子学习的早期阶段。

来自内在“力”的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的产生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反馈”。当我们因为成绩高而得到一些“好处”时,这些好处反过来又会激励我们学得更好。这些“好处”可能来自家长的笑脸和赞扬,可能来自学校老师的表扬,可能来自同学的尊重和羡慕。

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很多“专属权利”是属于“学生”的。即使他们走在校园里,也有自己的光环。我们还发现,即使是校园欺凌现象也很少发生。在学习好的学生中,种种迹象表明,确实有学习好的“特权”。

真正能够促进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恰恰是这些“内在强迫”的驱动力。

因为,从小到大,真正能够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并不多,能够保持这种思维的家长就更少了,因为,条件不允许,就业和生活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事情。一个实际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否考上“985工程”大学,能否考上一流大学,能否在未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能否他们将来可以考入公务员队伍。等等,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所以,既然我们了解了学习动机的来源,我们就可以思考如何让自己保持学习。

通过设置持续的“积极反馈”来不断激励自己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功利的,学习更是如此。如果你想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就必须有目的地学习。当我们无法继续学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坚持学习我们能做什么。你会得到什么?



例如,很多学生可能不知道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什么。然后,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偶像”。他可以是隔壁的大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伟大的人,因为他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学。一所好的大学是一个人一生的身份标签,这个标签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持续学习能力不能只靠“正反馈”,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力

因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意志力强、自律性强的孩子往往学得更好,而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意志力较弱。

所以,要想学好,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确实是可以培养的。

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做到这一点。比如,通过不断减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以前我们每天玩手机8小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慢慢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最多只能玩6个小时。再玩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

从长远来看,只要能坚持下去,效果就会非常明显,收获也会很大。

因此,我们可以在孩子初始学习阶段通过一些外部激励来“强迫”孩子学习。当他们真正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就会产生内在激励,即正反馈,鼓励自己“强迫”自己去学习。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希望能给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带来启发。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文章,请点赞并转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03:34 , Processed in 0.2815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