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稳定拍摄的重要性与实用技巧指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920
发表于 2024-12-22 08: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技法技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以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法技巧PPT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站搜索。

1.相机拍摄技巧入门。最好用两只手稳定地握住相机。这绝对比一只手稳定。您还可以使用周围的支撑物品或准备相机三脚架。无论如何,尽量减少画面的抖动。边走边拍照是最忌讳的方法,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这种拍摄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请记住,画面的稳定性是动态摄影的首要要求。第1 页(共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 手持相机拍摄入门 站立和跪着拍摄的姿势要求 其他 方法是使用摄像机三脚架。最好使用带有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相机。不仅能有效防止机器抖动,保持画面清晰稳定不重影,而且上下移动、左右平移时也能使用。会顺利运行并通过

2. 自然。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用遥控器控制相机,用遥控器控制云台来完成整个拍摄过程。三脚架必须坚固,并放置在稳定、平坦的表面上,并尽可能远离震源(例如有汽车和振动机械的道路)。如果风大,可以在三脚架上加重物,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岩石等。常用的支撑相机的设备有独脚架、胸架等,比较简单、轻便、容易携带。它们可用于山脉和岩石。对于经常出去拍摄的人来说是个好东西。第3 页(共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 白平衡调整简介 白平衡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形成的图像保持白色。如果白色是白色,那么其他场景的图像也会是白色。它将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依托成熟的技术,

3、现在的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都能自动正确设置机器的白平衡。但如果遇到光线复杂的场景,即使是专业相机也常常会出现偏色。毕竟,机器还不具备辨别复杂场景的高“智商”。使用灰卡或白纸设置白平衡值。第4 页(共51 页) 入门 眼睛取景法 很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开右眼取景。这种取景方式影响很大。缺点。摄影与录像不同。摄影只捕捉瞬间。对于摄影,我们应该采用双眼扫描的方法。在右眼靠近取景器目镜取景的同时,左眼则负责看全局、关注拍摄目标。动态和身边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意外而毁掉你的作品,也避免因为你的“一心一意”而错过身边其他精彩的事物

4. 镜头 第 5 页/共 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入门 定焦镜头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用于固定点拍摄,无需放大、缩小,也无需上下左右扫动。适合正常拍摄。拍摄时我们主要使用定焦镜头,不需要做太多的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的稳定性。简单来说,就是在拍摄全景时,相机向后移动一点。当你想拍摄某个部分时,相机会向前移动一点。改变位置,如侧、高、低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画面也会发生变化。会更加丰富。如果由于场地因素无法近距离拍摄,当然也可以使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自己想要的尺寸。但切记不要站在固定点,用变焦镜头进行变焦连续拍摄。第 6 页(共 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 开始使用手动功能 手动亮度调节功能 拍摄逆光和夜景时,如果使用全自动模式

5.类型拍摄,前者必须是在被摄体或人物完全黑暗、背景明亮的情况下进行,而后者则是在黑暗中光线模糊的情况下进行。要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逆光时按逆光校正功能键。如果没有此功能,则将全自动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节键,用于调节画面的亮度。逆光时亮度会变亮,夜景时亮度会变暗。一般情况下,数据会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显示在取景器或液晶屏上。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看取景器或液晶屏上的图片来调整到合适的亮度。第 7 页(共 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 简介 手动功能的使用 手动调焦功能 在正常拍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自动对焦,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穿过铁丝网、玻璃或有人移动时目标与目标之间。等待。它经常使图片的焦点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因为相机仍然依赖于自动对焦模式。

6. 根据前方物体反射的信号确定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换为手动,并将焦点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每个厂家的显示和调节方式不同,请以说明书为准),焦距是不会改变的。第 8 页/共 51 页 相机拍摄技巧 使用入门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防抖功能 使用手持机拍摄时开启此功能,有助于改善图像不稳定的情况。广角镜头:拍摄时多使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整至广角( )位置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整到最大变焦位置(),即使是轻微的晃动也会导致镜头晃动不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拍摄时需要按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请勿用力过大,以免镜头晃动。一句话,稳定

7、握相机高于一切,任何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都必须握。正确的握持相机的方法是做好摄影工作的开始。第 9 页,共 51 页。镜头的构图。第 10 页,共 51 页。一击。一个完美的构图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画面要整齐、流畅,避免背景杂乱。色彩平衡要好,画面层次感要强,保证主体能从整个背景中脱颖而出。拍摄画面的构图 第 11 页/共 51 页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每次按下录像按钮之前,我们都要环顾一下周围的环境,看看所拍摄的画面是否在取景器就是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这就是组成。摄影的构图规则(主体、伴景、前景、背景、留白)与静态摄影非常相似。不仅要注意主体的位置,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布局,保持画面的平整。

8、平衡和画面中各物体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调整构图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大小,确定它们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位置。拍摄场景的构图 第12 页,共51 页 拍摄构图的一般规则 拍摄构图的一般规则 拍摄前请将相机保持在水平位置,以免拍摄的图像倾斜。可以使用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作为参考物体,并尽量在取景器中保持画面平衡。你想要尽可能靠近你的拍摄对象,这样画面上就不会出现不相关的背景,但你也必须在拍摄对象周围留出一些空间,以防他突然移动。确保相机和拍摄对象之间没有人或其他物体移动。不要让不相关的人物一半在画面内,一半在画面外。拍摄场景构图第13页/共51页《三分之一三分之一》



9. 构成原则。摄影实践表明,重要的风景或人物应该正好位于画面的1/3处;而不是在中心。这样的画面更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中心的主角还要好看。画面美丽多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被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和水平线相交的四个点是画面中最赏心悦目的部分。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本课题最重要的部分。重要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脸部正好位于左上角两条线的交点处,符合“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而且背景并不杂乱,人物的突出也很好。拍摄场景的构图 第14页 / 共51页 “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拍摄场景的构图原则 第15页 / 共51页 人物摄影构图 人物摄影构图

10、当主角注视或行走的方向与画面不垂直时,应在其面对或前进的方向前方留有空间; “前面的空间”应该大于后面的空间; “多余空间”应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限度。拍摄人物时,不要在被拍摄者的头部上方留下太多空间。否则,构图就会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的人物身高不到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眼睛仔细辨认,时间长了就会变得乏味。请记住将角色的眼睛保持在屏幕顶部 1/3。如果脸部低于这个高度,这个人就会看起来像是掉进了电视屏幕里。拍摄场景的构图 第16页 / 共51页 “三分之一又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拍摄场景的构图原则 第17页 / 共51页 “三分之一又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构图拍摄图片构图原则第18号

11.页数/共51页 “三分之一又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拍摄场景的构图 第19页/共51页 “三分之一又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 拍摄的构图场景 第20页/共51页 《剪裁要点 剪裁要点》》拍摄画面的构图一般包括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用长景拍摄拍摄时,人物的整个身体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用中景、近景和特写进行拍摄,这样就需要从画面的底部逐渐切掉被摄者的部分身体。注意不要以人物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剪切点,这三个点剪切的画面会显得很别扭,除非是做脸部特写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的剪切最好。穴位应该在腋下,比腋下稍低一点的地方腰部,膝盖以上一点点。第 21 页(共 51 页)“切点。

12.《》拍摄场景的构图除非是做脸部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写,否则最好的剪裁点应该是腋下、腰部以下一点、膝盖以上一点。第22页/共51页 拍摄场景构图 拍摄构图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构图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包罗万象,淡化主题。拍摄视频时,应多使用特写甚至特写,这样才能突出主角,清晰地看到人物丰富的表情。避免僵化和教条。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艺术有规则但更不规则。所谓构图规则只是摄影创作的基本包装,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绘画一样,好的作品是有规则的,但又不拘泥于规则。摄影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打破一切成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律,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另请注意:移动物体

13、无论物体多么小,它都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不要让画面背景出现不必要的移动物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此外,还应注意一些醒目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亮黄色和深蓝色,会吸引眼球的注意力。画面中应避免使用与主角无关但引人注目的颜色。第23页/共51页 拍摄角度提示 第24页/共51页 不同的角度拍摄带来不同的内涵。大多数情况下,录像带的拍摄应以平拍为主。但如果一部电影全程采用平面摄影,就会让观众感觉平淡、无趣。偶尔改变一下拍摄角度会给视频增色不少。拍摄角度大致有三种:平拍(水平方向拍摄)、仰拍(从下到上拍摄)、俯拍(从上到下拍摄)。拍摄角度提示 第 25 页/共 51 页 拍摄角度提示 平

14. 方位拍摄 大多数照片应在相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会显得更平静、更稳定。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身高相当于拍摄者的身高,那么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站直,将摄像机放置在胸部和头部之间的高度,也是最舒服的握持摄像机的方式。地点。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体,拍摄者应根据人或物体的高度随时调整相机高度和身体姿势。例如,在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孩子时,应采取跪着甚至躺在地上的姿势进行拍摄,使相机与拍摄对象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第26页/共51页 使用此方法拍摄可以强化被摄体的位置,使被摄体显得更加雄伟、高大。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感到压抑,尤其是近距离观看。

15.远离镜头,表情特别强烈。如果角色稍微低下头,他甚至可能会感到有点威胁。从下往上拍摄时,请注意,从这个角度拍摄的效果通常不太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过于夸张,并且往往会明显变形。当这种观点用在不恰当的场合时,可能会被扭曲。诽谤主体。记住不要滥用这个效果。偶尔使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使用过多,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摄影师会利用这种变形和夸张的手法来达到非凡的视觉效果。拍摄角度技巧:向上拍摄(从下往上拍摄) 第27页/共51页 相机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向下倾斜进行拍摄。超高角度通常与超远距离图像一起使用来展示某个场景。可以用来拍摄大场景,比如街景、足球比赛等,用全景、中景拍摄可以轻松表现画面的层次感和垂直度。

16. 深入感受。与向上摄影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让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照片中的人会比实际看起来更矮、更胖。如果从略高于被摄者视线的位置进行特写拍摄,有时会感觉有点轻蔑。应当注意这一点;如果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中的人物周围留下大量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独。拍摄角度技巧 俯拍(从上到下拍摄) 第28页/共51页 摇摆技巧 第29页/共51页 摇摆技巧 在摄影中,摇摄是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当拍摄场景过于宏大,用广角镜头无法完整捕捉到整个场景时,就应该采用“平移”拍摄方法。平移分为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即摄像机的位置不同。

17.改变,靠改变拍摄角度来拍摄。第30页/共51页 上下平移、上下平移技术可用于跟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像这样的场景最好用特写镜头拍摄。如果相机移动得当,只需几秒钟就可以拍摄出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要射击这样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关键是平移的速度很难控制,构图也很难移动。上下平移的方法常用于展示某些因太高而无法在整个画面中充分表达的景物,或表现某景物的雄伟。 。第31页/共51页 左右摇摄 摇摄技巧:沿水平弧形路径摇动相机,可以拍摄宽广的全景或左右移动的目标。就像上下平移一样,使用这种平移方式跟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关键是掌握平移镜头的速度并跟随拍摄



18. 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平移时要注意构图的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应大于其额外空间。要结束拍摄,您可以停止晃动和跟踪目标。停止移动相机两三秒,让目标慢慢从屏幕上消失。第 32 页(共 51 页) 摆动技巧 相机的移动应该平稳。无论是上下平移还是左右平移,动作都要流畅流畅,画面流畅,中间没有停顿,不快不慢。请注意不要过度移动或不必要地移动相机。一旦您过去平移,就不要再次平移。只能拍摄左右或上下全景。适当的平移速度平移时间不宜太长或太短。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平移的方式拍摄一组镜头,时间为10秒左右为宜。如果播放太短,画面就会有飞扬的感觉,如果播放太长,就会有拖沓的感觉。去射击吧。第 33 页/共 51 页 摄像机常用术语

19、CCD(  ) 目前家用摄像机的记录元件都是CCD胶片,一般称为CCD图像传感器。镜头和CCD的质量是影响小型摄像机图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使用多少个CCD、尺寸是多少、像素有多少,都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第34页/共51页 摄像机常用术语:清晰度分辨率,一般从录像机的角度来看,通过看回放图像的清晰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这个术语。相机通常使用术语“分辨率”来衡量其解析所拍摄场景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线(TV line),也叫行。意思是,从水平方向看,相当于竖立每一行扫描线,然后乘以4/3(长宽比),形成水平总线,称为水

20.水平分解力。第 35 页/共 51 页 摄像机中常用术语: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摄像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的。它利用相机镜头的移动来放大和缩小要拍摄的场景。光学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摄到的物体越远。摄像机的数字变焦实际上是利用插值算法将CCD图像传感器上的像素放大到整个屏幕。也就是说,通过数码变焦,拍摄到的景物被放大,但其清晰度会降低,所以过度的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第36页/共51页 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频拍摄 第37页/共51页 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频拍摄 1、录制前准备 1)摄像师与老师的课程沟通 2)场地、房间的选择 环境布局 噪声:周围环境安静灯光:教室采用红色窗帘

21. 遮挡教室背光的窗户。教室顶部最好有四盏日光灯。第38页/共51页 3)教师和学生的准备 教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应着装整齐。教学过程中避免快速移动,不要进入体内。投影光区域(以免拍摄的人像变成黑色图像) 第39页/共51页 4) 摄像设备的准备 a.准备一条新的空白胶带,将胶带推进并展开一次。防止表带不灵活; b.单机连续录像需要准备一块至少可以供电1小时的电池。双机录像需要连接交流电源,同时两台电视进行监控; c.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和手部的灵活性; d.调整相机的白平衡。第 40 页 / 共 51 页 课堂拍摄方式 1. 单机不间断录制方式 2. 双机不间断录制方式 第 41 页 / 共 51 页 1. 单机不间断录制方式

22. 摄像机录制方法 1. 摄像人员熟悉拍摄 2. 三脚架滑轮和活动空间(考虑到教师和学生) 3. 开始拍摄时,机位应在画面中空行的末尾课堂上,让学生站立时的视野尽收眼底。 4、老师讲授2分钟后,保证老师屏幕中心位置不变,慢慢将三脚架支架移动到空线中间。整个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里,摄像师都在空排的中间记录老师的旁白、操作和演示。在空行的中间平移和拍摄学生的答案和问题也很方便。第42页/共51页 5、当老师教学相对静止时,可以多拍摄老师的特写镜头,以展现老师的教学风采和丰富的表情。为特写镜头留出头部上方的空间。当特写镜头过渡到中景镜头时,要慢慢地进行。如果速度太快,就会有跳跃的感觉。 6、教师进行演示和实验教学时,应先以全景为主,再采用中景、中景。

23、用局部特写来表现老师演示的精妙之处。第43页/共51页 7、教师进行投影教学时,先将投影内容移至全屏,让人们看清楚后,慢慢拉动镜头,使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出现在屏幕中。 8、学生分组练习或讨论时,可将摄像头平稳水平移动至讲台空排处,拍摄学生全景及学生练习特写,展现学生专注程度以及学习上的认真态度。第44页/共51页 9. 拍摄完学生后,慢慢将镜头移动到空线中间,换成中景。 10、录制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中景镜头录制学生。当回答问题时间较长时,可以移至特写位置,但一般建议使用中景。 11、仔细观察,努力表达精彩的事物。第45页/共51页 12. 教学

24、老师布置练习和作业时,可通过三脚架滑轮将摄像机移动到教室空排的后面,使画面全景。当老师说“下课了”,学生站起来时,摄像机就可以停止了。第46页/共51页 双机位不间断录像方式 1、摄像机位置前后排列。记录学生的摄像头放置在靠近讲台门的角落,记录老师的摄像头放置在后门的角落。 ,两个相机尽量避免互相拍摄。 2、录制方式固定,即机位不动,整个拍摄过程通过推、拉、移动镜头来完成。第47页/共51页 3. 拍摄老师的摄像机。只拍摄老师的教学过程,尽量表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学生录像仅记录学生听课的过程。尽量表现出学生听课的认真态度以及学生练习和回答老师问题的方式。第48页/共51页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课堂录音注意事项: 1. 拍摄教师使用屏幕类设备时,应使用遮光罩遮挡住设备上的光线,以便人像和屏幕图像都能清晰拍摄; 2.拍摄屏式仪器设备全景时,可以将光线投射到仪器设备后面的天花板或墙壁上,利用漫反射光进行照明。 3、在荧光屏、数码管上拍摄图像、人物特写时,先关灯,然后使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拍摄。第49页/共51页 谢谢您 第50页/共51页 感谢您的观看!第51页/共51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4:33 , Processed in 0.0831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