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人文艺术宝藏与建筑遗产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372
发表于 2024-12-15 1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少民

“这真是一座宝藏学院啊!”近日,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冯言学院”)参加首届“学院开放日”的学生惊呼。从本月起,凤岩学院将为天津大学全体师生举办每月一次的“学院开放日”,让师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这座充满艺术瑰宝的学院,领略这里无处不在的美景,获得艺术的滋养。人文和艺术。今年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学院被列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之一,不仅因为建筑设计者的独特匠心和天才,还因为院长冯骥才先生冯骥才,为其注入了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精神,使之成为天大大学校园里纯粹的人文绿地。自2005年学院大楼落成以来,凤岩学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参观。尤其是秋季的“红叶季”,满墙的红叶景观与水中的锦鲤鱼相得益彰,成为学生打卡的热门场所。然而,在天大大学这座最美的学院里,还有很多隐藏的美丽,同学们没有发现。 “学院开放日”让全校师生有更多机会走进这个人文“秘境”,探索这座“宝藏学院”。温暖的春光里,前来参加“学院开放日”的青年学子走进凤岩书院的庭院,看到一对优雅的黑天鹅在竹林环绕的诚信池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徜徉。他们的心立刻就沉浸在宁静之中。在诗歌中。进入教学楼,抬头可见冯骥才先生题写的校训:“热爱真善美,关心世界和人民”。



在冯艳媛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穿梭在楼上楼下,漫步在充满古今艺术品的空间里。每一步总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美成为一切空间的赢家”。 。有时拾级而上,迎面是一扇高耸的明代府邸大门;在某个角落,你会不经意间遇到一尊饱经风霜的汉代石狮子;仔细一看电梯门也透露出不少玄机,左右门分别刻有唐诗和荷花。马史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教室旁昏暗的走廊,红墙上的光束敦煌雕塑照片亮起来,走在其中仿佛行走在一条千年历史艺术的隧道里;在建筑师巧妙运用光影节奏的大厅“阳光盒子”中,一只人高的大布老虎展现出民间艺术的热情;礼堂内两根斑驳的柱子,竟是五四爱国先驱马军撞头的遗骸……“高校博物馆化”是冯彦远独特的教育理念之一。整个学院的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摆放着文化艺术瑰宝,散布在建筑各处的多个展厅让学生们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力量。二楼的“北洋美术馆”,曾举办过“意大利绘画大师原作展”等多次展览,现在展示了冯彦园自成立以来的历史。在这里,同学们了解了“把课桌搬到田间地头”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了解了凤岩研究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归档、保护、传承以及学科建设所做的努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三楼挂有冰心先生题写的“大树画廊”,主要陈列冯骥才先生的文画作品和他主编的文化遗产档案。听完冯彦源老师的讲解,大家对这个从小学起就出现在语文课本上的人就熟悉了。熟悉的作家了解更多。

条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自上而下设有三个展厅——展示民间生活和情感的绚丽生活馆、展示中国历代审美演变和民间艺术的雕塑馆、以及百花馆。汇集了全国各地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杰作。这让每个人都感到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在近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从风岩学院多位老师的讲解中吸收了人文艺术的营养,还怀着好奇心积极探索更多“宝藏”。许多人举起手机和相机拍摄照片或视频。 ,保留你发现的美好和感动,自豪地与你的亲朋好友分享。据风岩学院工作人员介绍,“学院开放日”活动面向天津大学师生开放,实行预约制。春季和秋季学期每月举办一次。 “学院开放日”将充分发挥凤岩学院的通识教育功能,贴近师生,服务于天津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人文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05:21 , Processed in 0.1992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