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与逆差挑战:2000-2015年发展分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139
发表于 2024-12-13 05: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服务贸易不平衡现象明显,特别是巨额贸易逆差,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中的领头羊。 2015年,在世界经济低迷、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服务贸易以“稳中求进”为目标,聚焦管理、聚焦服务、聚焦提升。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对外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0年至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6.7%,16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近11倍。 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增长14.6%。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14年的11.7%提高到14.5%,提高2.8个百分点。

二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快速增长,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 2015年,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快速增长,出口金额比上年分别增长33.2%和17%。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两项服务贸易顺差分别达到131亿美元和188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虽然很小,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5年出口增速达到57.1%。

三是服务外包保持稳定发展。 2015年,中国企业新签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09.3亿美元,执行金额966.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8.9%。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生产组织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外包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关系进一步深化。 、交通、交通、能源、金融、健康养生等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四是“一带一路”市场重要性显着提升。以服务外包为例,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42.6% 和 23.4%。其中,东南亚国家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9.9亿美元,执行额6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6%和17.3%;西亚、北非国家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43.5亿美元,执行额分别为25.2亿美元。增幅分别为113%和61.5%。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薄弱,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还较弱。虽然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不平衡。 2006年至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10%左右。 2012年以后增长迅速,2015年占14.5%。但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20%。从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水平也较低。据测算,2015年这一比例不足7%。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2%以上。

二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不平衡。与中国货物贸易长期顺差相反,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特别是2014年逆差接近2000亿美元。 2015年赤字虽有所减少,但仍接近1400亿美元。赤字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以及专营权和特许经营费的使用领域,反映出我国在国际航运、货运保险、先进技术等方面竞争力较弱。国内经济和货物贸易。

三是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不平衡。交通、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这三项服务贸易额仍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60%以上。尽管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较快,但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较低。

上述服务贸易逆差仅限于国际收支统计,即所谓跨境服务贸易统计,不包括商业存在统计,即境外企业向境内居民和居民提供的服务交易。非居民。据世贸组织测算,目前,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额约为跨境提供的1.5倍。从我国情况看,尽管近年来“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外投资,但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因此,与内向型FAT相比,我国外向型FAT还远远落后。据此,我们判断,中国因“商业存在”造成的服务贸易逆差将大于跨境服务贸易造成的逆差。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服务贸易不平衡现象明显,尤其是巨额贸易逆差,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排名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本国GDP的比重均超过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显着差距,服务贸易发展仍处于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中国必须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中国要想改变服务贸易的“不平衡”,实现服务贸易的基本“平衡”,必须做好以下两件事。



一是调整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近十几年来,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业发展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推进器。与此相对应,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业贸易比重则持续上升。服务贸易正逐步从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智力密集或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因此,我国必须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努力调整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鉴于传统服务贸易比重较大,我国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贸易,降低传统服务贸易发展比重,扩大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比重。国家可以重点扶持服务业中的幼稚产业,待其成熟后,可以将其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财富。比如,可以积极鼓励和带动金融、保险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要过分依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因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有限,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且现代服务业还能创造比传统服务业大得多的利润和价值。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尽管现代服务贸易占整体服务贸易的比重不高,但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总之,要继续优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通过增加新兴服务业出口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二是依托制造大国优势,以制造业“走出去”带动外向型“商业存在”发展。除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外,跨国公司对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其他控制活动都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研发和设计这样的知识密集型活动和高研发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仍留在发达国家,包括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金融保险、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很多环节也被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产业价值链控制,而且大部分仍留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只是加工、装配、制造等中间环节转移到中国,中国通过加工贸易加入这个过程。这种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价值链,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长期落后、经济呈现“逆向服务型”趋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目前“走出去”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因此,服务业必须紧紧依托“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通过货物贸易将服务贸易带出境外,带动技术和人才输出,带动与制造业的合作。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企业正在海外投资,如产品设计、创意、分销、运输、金融、会计、保险、通信等行业和领域。这些外向型“商业存在”不仅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也可以逐步扭转我国“商业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促进服务贸易平衡发展。

【本栏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办公室打造,解读国际经济贸易大势。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6:49 , Processed in 0.0600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