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揭秘湖南人为何能打仗:近代湖南军校与军事人才的涌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277
发表于 2024-12-11 05: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国荃创办的江南海军学堂成为中国海军的摇篮。

蔡锷担任云南陆军讲堂办公室主任、教官。

黄埔军校校名“陆军军官学校”由谭延闿题写。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湖南人能打,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 1994年8月,又确诊3人,总计36人。这36人中,有15人来自湖南。他们是: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金光、徐光达、蔡慎西、段德昌、曾仲胜、左权、黄公略。来自湖南的军事家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但湖南人为什么能打呢?近代湖南为何涌现出如此多的优秀军事人才?我们盘点近代湘湘人创办的军校,秘密就在其中。

自力更生、抗辱创办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洋务运动期间,湘军将领深刻体会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到要自强不息、抵御侵略,就必须与时俱进、向西方学习。 。当务之急是学习西方强船强炮的经验,培养军事人才。

1866年,刚刚平定太平天国的湘军将领左宗棠,在担任闽浙总督时,请求在福州马尾设立造船局。同时创办求是堂艺术局,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 1867年1月6日学校同日开学,五个月后迁至新址并更名为航运学校。前学校教授造船,后学校教授航海。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1885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荃依据德国规定,在南京创办武装总学校。它被分为两所学校。其中一名教授实践研究,并专门挑选精通英语的年轻学生。他还邀请了精通英语的德国人陆远卞教授;第一课是演习,学习如何组织西部行军。又建议在金陵下关购置仪器设备,设立海军学校,聘请英国海军教官,教授学生占星、测量、驾驶、鱼雷等知识。五年后,征地23公顷。划在金陵羿锋门、羿江门之间(今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设立江南水师学堂。他之前在金陵火药局设立的水雷学院也并入了这所学校。



1898年4月,18岁的周树人(鲁迅)考入该校轮机班。 1912年,江南水师学堂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培养高级海军军官,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摇篮。 1925年停办,校址改为中华民国政府海军部。

三湘大地军校成立

湖南近代地方军事教育始于1898年初。时任湖南巡抚陈宝桢拨款将省城求贤书院改为湖南备军学校。 1898年维新运动后,学校关闭。 1901年,湖南巡抚于连三决定重开军校,任命留日归来、湖南见习道士于明义为校长(相当于校长)。学院。于明义是湖南长沙人,曾国藩的孙女婿。

1903年5月,湖南陆军讲堂在长沙小五门外大学校园旁正式成立。程潜、张惠瓒、陈曲珍等人均毕业于该校。

1905年,湖南武备小学停办,在原址开设湖南陆军小学。于明义曾任陆军小学校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大部分学生参加了湖南起义。

1917年5月,第二次主理湖南的谭延闿在原湖南陆军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了湘军讲堂,以培养湘军军官。当时就读于宁乡省立中学的刘少奇也参加了讲武堂的考试并被录取。但很快就因战争而解散。

1922年11月,时任湘军总司令的赵恒提恢复了武术馆。 1928年8月,第一批学生从讲武堂毕业。彭德怀、黄公略、张自清、唐生明、张惠展等后来成为国共两党高级将领。尤其是彭德怀为了跟上班级的进度,自己辅导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受到导师的表扬。

1926年12月,黄埔军校在长沙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即黄埔军校沙分校。湖南东安人唐生智被任命为总导演。 1927年,从1万多名报考者中录取了1200名青年学生,从国民革命军抽调了800名连排长,共计2000人。 3月10日,开班仪式在长沙小五门外校区平原湘军讲堂旧址举行。邵阳人石最流任校长,桃江人夏曦任政治部主任。汪精卫、唐生智、石最流、何健等为学校董事会成员。 “革命的人往左走,不革命的人走开!”这句名言出自校长石最流之口。

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中央陆军军事学院武汉分校迁至湖南武冈,更名为中央陆军军事学院第二分校,即黄埔军校武冈分校。学校位于现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武汉分院中总主任、湖南醴陵人李明浩,从武昌乘坐火车到湘潭易家湾,与从武汉招收的学生一起步行前往武冈。至1945年10月,第二分校共毕业学生23502人。办学年限和毕业生人数仅次于黄埔总校和西安七中。

1934年,时任湖南省主席的醴陵人何健将所辖军事教育单位统一为“湖南陆军干部学校”,并自任校长。分八期共培训下级军官1.2万人。

1938年,继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为加强湖南的抗日力量,开设了国民党中央陆军军事学院长沙分院。学校位于长沙市南门书院坪省立第一中学,蒋介石担任校长。该学校专门培训安全团队、当地警察和当地军官。 1939年春,更名为湖南省干部训练团。

抗战初期,国民党还在长沙岳麓山举办了“军官外语补习学校”,专门培养想出国留学的军事人员。湖南鄢陵人霍奎章在岳麓山开办战时干部培训班。 1939年,在南岳横山,国共两党联合创办的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民族精英。越南共产党党员胡志明也曾在这里学习过。

军队精英在全国办学,难逃湖南血统



湖南地方军事院校除了为近代中国贡献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外,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军事院校,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可以说,现代军界的精英大多与湖南有着不同的出身和关系。

1905年6月,应广西总督李景熙邀请,蔡锷担任广西新军总参谋长兼总指导员。他为同盟会成员黄兴、谭仁凤、邹永成往返湘桂期间提供了各种保护。 1906年底,蔡锷在桂林创办广西陆军小学及其办公厅(即校长)和干部学校。蔡锷在广西经营6年,培养了大批新型军事人才。后来统一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都是他的学生。

1911年春,蔡锷应邀担任云南陆军讲堂总务处兼教官。蔡锷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是一套演讲稿——《曾胡志冰语录》。它是蔡锷根据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管理和作战经验,结合自己的见解编辑编写的。蔡锷去世一年后,该书由上海真武书局公开出版。蒋介石见了如获至宝,将其定为黄埔军校必修课本。 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也转载出版,毛泽东也仔细阅读。经过。 1911年10月10日,蔡锷发动以讲武堂学生为骨干的云南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蔡锷就任云南巡抚,将讲堂改名为云南陆军讲堂。朱德、叶剑英、胡英、陆涛、李明瑞等数十位国共高级将领毕业于该校。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首先想到的是湖南茶陵人、善于教育的谭延闿。谭受任后,率湘军夷平黄埔军校土地,主动为他让路。孙中山决定任命军政部长程潜为校长,蒋介石为副校长。但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却是近代著名颜书大师谭延闿亲笔题写的。

不过,湖南醴陵人程潜并没有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因为早在1923年10月,他就在广州长洲岛创办了大本营军官训练营,后来又扩展到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武术学校,兼任校长。当时30岁出头的中级军官蒋介石趁机找到张静江求情。孙中山认为程潜责任重大,于是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黄埔军校成立后,录取了很多湖南人。著名的黄埔三杰姜先云、陈赓、何忠汉,都是湖南人。

黄埔军校还设有第九分校,位于新疆迪化(即乌鲁木齐)。校长由时任西北军校院长的湖南双峰人宋希濂兼任。

“红色大学”和“抗日大学”培养了大批中共中高级军事将领

毛泽东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 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境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后,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他创办了红军训练队,这是最早的干部训练机构为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10月,时任红一军团总前委书记、总政治委员的毛泽东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的营校合并,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央军政学校。肖金光(湖南长沙人)、何长工(湖南华容人)、邓平等人负责组建工作。 11月25日,肖金光被正式任命为校长,但他没有到任。随后,叶剑英、刘伯承、何长工、周昆等相继接任校长。 1933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扩建为红军大学。 1934年随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改称“干部兵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陕北瓦窑堡重建红军大学。红军干部兵团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更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周昆(湖南平江人)任校长,袁国平(湖南邵东人)任政委。

1937年1月20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迁往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日大学”。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多次亲自讲课。

红军学校、“红色大学”、“抗日大学”先后培养了大批中国共产党中高级军事将领,为全面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12:34 , Processed in 0.0586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