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黄埔军校: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与深远影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271
发表于 2024-12-11 05: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1924年创办的中国国民党创办的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后来,由于形势发展,学校名称多次变更。但因学校原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校名发生变更。俗称黄埔军校。以“创建一支革命军队,救中华于危难”为宗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军校革命师生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立下许多感人事迹,锻造了统一国家、热爱诚信、团结协作、保家爱民、牺牲奉献的黄埔精神。斗争。军事院校培养了众多战功卓著的名将。享誉国内外,影响深远。它是世界著名的军事院校之一。它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黄埔军校的发展过程中,它由早期的中国国民党党校发展成为广州国民政府举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将中国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学校。军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本文将对这一演变进行初步分析。

一、党办学校是孙中山创办学校时的最佳选择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是国民党第一所正规军事学校。创办时,“该学制不隶属于政府,而是由党创办,所以在广东时代,学校的性质是中国国民党军官学校”[1]。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决定党办学校,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首先,孙中山创建革命政党的历史,为以党为基础的办学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准备成立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为中国民主革命奉献了一生。然而,结果却是惨痛的教训。 “因为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斗争,没有革命军队的斗争。”斗争”,因此,“我们的革命不可能完全成功”[2]。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他提出了“推动革命”的口号。灭鞑靼,光复中华,建立联合政府。”因种种原因失败;1905年初,孙中山前往布鲁塞尔、伦敦、柏林、巴黎等欧洲国家。 [3] 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来又成立同盟会,在南方各省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没有革命党,没有革命军的斗争,所有起义都失败了,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享受胜利的喜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由于孙总统没有军队,他立即让位于拥有大量军队的袁世凯。 1912年8月,同盟会等四个政治团体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当选为主席。 1913年9月,中国革命党成立,继续进行革命。然而,革命的结果“现只有中华民国年号,而无中华民国事实”。 [4]

周恩来回忆黄埔军校时说:“黄埔军校的建立,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思辨失败的结果。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有过两次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一个是党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的活动逐渐转变为军事投机,甚至完全与军阀勾结,互相利用。 [5]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讨伐袁虎发运动,孙中山始终采用联系军阀的方式进行军事斗争,但每次革命。由于旧军叛乱,全部中途死亡。尤其是1922年,陈炯明叛乱,炮击总统府时,孙中山甚至发出“祸从肘腋起,战从心起”的悲情话语[6]。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鉴于以往党的活动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毅然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7]”,希望“按照中国国民党的党纲和总理的指导,培养武装党员。希望在这所学校培养一批有学问、有纪律的下级干部,进而组织党军”[8]。

孙中山先生把自己的革命希望寄托在这所党办的军校身上。他希望以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一支由革命党控制的军队,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军校开办后,孙中山先生尽管日常忧心忡忡,仍十分关心军校,对军校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经常向军队领导赞扬黄埔军校的活力,要求各部队向军校学习,并多次到军校视察。

其次,俄国共产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党创办学校提供了范例。

在孙中山先生开展护国运动的同时,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暴力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日,上海《中华民国日报》在其主要新闻栏目中以《突然的俄罗斯大政变》为题报道了这场“俄罗斯式革命”。 [9]十月革命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提供了成功革命的范例。孙中山对俄国革命的成功深受感动。在听说俄国革命的成功后,他决定与俄罗斯共产党联系。 1918年夏,他写信给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大林,表达了他对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亲密态度,称俄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随后,它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公开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向苏俄靠拢的政策,接受苏俄的帮助,愿意与苏俄建立合作关系。 。请求苏俄政府提供政治、经济、军事援助并派代表团援助中国革命。 1923年,孙中山甚至派出“孙中山先生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军事事务,特别是军事院校的建设。代表团团长蒋介石在会见俄共中央书记鲁祖塔克时提出,此行主要是了解俄共和红军的情况,并说:“俄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国民党在中国的工作可能非常有益”[10]。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详细比较了中俄历史,最终相信俄国革命能够成功,“就是革命发生在俄国的时候,虽然普通革命党员作为反抗俄国皇帝的先锋队,革命一成功,他们就立即组织了革命军队;后来,因为他们有革命军队作为革命党的后盾,所以他们继续战斗。即使遇到重重阻碍,他们依然能够战胜在短时间内击败敌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1]“只有像俄罗斯一样,中国才能与世界其他国家并驾齐驱,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上永存”。 [12]正如毛泽东总结的那样:“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无产阶级宇宙论为工具来观察国家的命运,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这就是结论。” ” [13]

其次,国共合作为党办学校提供了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积极援助中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国民党,尊重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成就,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它视孙中山为党的盟友,将国民党视为民主革命力量,竭尽全力帮助孙中山发展。国民革命。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转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要求国共两党合作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 [14] 1922年孙中山从广州到达上海时,中国共产党派出的李大钊、林伯渠多次与孙中山讨论中国革命问题,并“讨论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振兴国民党,振兴中华”。孙中山向李大钊许诺“即使他是第三国际的成员,也要入党帮助我”。李大钊是第一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人。此后,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也加入了国民党。 [15]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革命统一战线。会议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13号公告》,要求党员积极贯彻落实会议决议。此后,中国共产党员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李大钊受孙中山任命在北京“进行国民党党务整顿”,在广州“协助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6]”,并担任委员会议主席团的成员。共产党员参与会议宣言、组织章程、组织宣传、组织党务等审查委员会工作。李大钊、毛泽东也分别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在进行黄埔军校具体筹备工作时,毛泽东还负责在上海复试考生。 [17]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共产国际的指导,国共合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四,新的蒋委员长办公室尚不具备建立和办办革命军事院校的能力。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的大元帅府虽然名义上是广东的领导政府,但由于杨希民、刘振焕等军阀打着孙中山的革命旗号,各怀己意,军政不统一,财政分裂。蒋委员长办公室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孙中山大元帅的许多命令都成了空文。蒋委员长办公室对各种陷入困境的反动势力进行了处理。 “因为民国十三年,所有军队名义上都是总理的军队,大元帅指挥的军队;实际上,杨希民、刘振焕等人,各有目的,并没有遵照元帅的指示执行。”[18]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革命军校里建立一所革命军事学院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陆军海军大元帅府是一个军事性质明显的政府职能部门,很难设立直属的革命军事院校。也很难。

可见,孙中山确定中国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正如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汪精卫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晚会酒会上致辞时所说的那样,“我们党创办这所学校,是因为它确实想要理与力是一致的。治党用理性,治军用武力抵制邪恶、镇压反革命,这是原则之外的,所以党和军队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的。是无兵者。没有军队就没有党,党独立于党,军队独立于军队。又犯同样的错误了。” [19]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和理由写得淋漓尽致。

2、党办学校向公办学校的转变是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确立的必然结果。

首先,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成立,迫切要求党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建设革命军队,救中华于危难”。军校成立后,积极贯彻孙中山先生力民结合的宗旨,积极听从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的命令,致力于民族革命和统一事业。以武力攻占广东。 1924年奉孙中山之命镇压商人集团叛乱后,1925年奉革命政府命令组织军队讨伐陈炯明起义军。

陈炯明本来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自1922年背叛孙中山退守东江以来,一直是广东革命政府的敌人。 1924年11月,乘孙中山北上之机,自称为“粤援军总司令”。他任命林虎为总司令,洪兆霖为副总司令,叶炬为各支总司令。以7个军约6万兵力集中在河源、兴宁、惠州前线,企图进攻广州,恢复他在广东的统治。为了消除这一隐患,保卫革命政权,广东革命政府决定组成黄埔军校、粤军、滇军、建国军组成的联军,分三个方向出兵讨伐陈炯明。以黄埔军校军和部分粤军为右翼,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进攻淡水、海陆丰、潮汕地区;以广西军为中翼,以刘振焕为主帅,攻打惠阳;以滇军为左翼,杨锡民为总司令。总指挥,进攻河源、五华、兴宁前线。

按照联军原来的作战计划,黄埔军校部队并没有被纳入作战序列。学校部队之所以参战并担任主力,首先是因为孙中山北上议政后,军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军阀想要夺取利用它。要消灭这支革命力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去争取生存。其次,军校设立的目的是“创建一支革命军队,救中华于危难”。派兵东征镇压叛乱,是军校的职责。三是军校实行军政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官兵有革命精神,不怕牺牲,作战勇敢,装备精良,饷弹药充足。他们是一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力量。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东征军英勇作战,屡战屡捷。

正当东征军准备出兵继续讨伐陈炯明时,云桂军阀杨希民、刘振焕在广州发动叛乱,密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奉命回国平息叛乱。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和镇压杨刘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政权。 1925年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通过《将蒋委员长办公厅改组为国民政府》等决议; “将建国军和党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统一军政,规范中央政府职能。 8月3日,成立国民政府直属军事委员会。 8月26日,所辖部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学生军和部分粤军改称第一军,蒋介石任司令;湘军改称第2军,谭延任军长;云南军改称第3军,朱培德任军长;广东军改称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福军改称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随后,程潜援鄂军、吴铁城部一个师及部分零星部队编为第六军,李福林任军长。程潜为军队统帅。各军先后建立了党代表、政治部门和政治工作制度。从此军政开始统一,财政逐步回归中央。

地方军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军政事务回归中央。黄埔军校由党办改为国办的迫切要求。原本由地方军队开办的军事院校也回归国家。黄埔军校成立后,各部队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军校。 “党办学校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有了这所学校,才有其他军校[20]。”云南军有干部学校,湖南军有武术讲堂,广东军有训练中心,广西军有军官学校。 [21] 云南陆军干部学校隶属于云南陆军司令员杨喜民。苏联军事专家ф马泰利克担任该校顾问。 1924年10月,学生人数550人。鲍罗廷资助了这所学校。 1924年11月,苏联顾问盖伦下令拨款2000元粤币。 [22] 湘军讲堂名义上由湘军司令员程潜担任领导。 “这个学校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革命政府,但完全遵循军阀的管理方式,采取封建高压的专制手段。不允许看报纸或与外界有任何接触[23]”。 1924年11月,因经费不足、教员不足,并入黄埔军校。 [24] 1925年8月,革命政府将各军阀指挥的军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后,第一、二、三、四军仍设有军官学校。第二陆军军官学校在校生750人,士兵学校在校生550人;第三陆军军官学校有学生800人,附属学校有学生600人。 [25]“湖北进攻部队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都相继建立了同一所军校[26]。”随着国民政府的成立,军事、政治、财政的统一,不同名称的军校分别存在,显然与时局不符。 “以前,政府决定将湖南、云南、广东的军队编为第二、第三、第四军,就是为了打破地方主义!……所以,为了打破地方主义,集中人才,政府不得不统一军校[27]。”也就是说,国民政府的国立军事院校——中央军政学校成立了。



其次,国民党作为中国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使党办学校向公办学校转变成为可能。

国民政府在广州的成立迫切需要将党办学校改为公办学校,但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为党办学校改为公办学校提供了可能。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革命成为革命党和革命军的共同斗争。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国民党实际上在革命政府中发挥了执政党的作用。国民党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使黄埔军校从党办学校转变为公办学校成为可能。

1925年,陈炯明趁东征军返回广州之际,平定云桂军杨希民、刘振焕,重新占领梅县、潮汕、惠州等地乃至整个东江地区。 9月,在英军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分左、中、右、侧军,分别由洪兆霖、叶炬、刘志禄、李毅标、林虎指挥,进攻广州,企图攻克广州。推翻国民政府。清内乱、巩固后方后,国民政府组织军队对陈炯明发动第二次东征。 11月初,收复东江一带,陈炯明反革命势力被全歼。这次东征600余里,歼敌12000余人,俘虏6000余人,缴获各类枪支8000余支,取得重大胜利。

当东征军连战连捷时,南路反动军阀邓本银出兵北上,企图占领广州,以配合和支持陈炯明。国民政府决定同时进行南伐,任命第3军军长朱培德为南伐总司令。 1925年10月31日,朱培德发布南伐作战计划。陈明恕的部队是第一路,王军的部队是第二路,戴岳的部队是第三路,余作白的部队是第四路。他们要攻击南路,直接攻击南路。磅琼崖。南征军作战英勇,屡战屡胜。 12月底,邓本银撤退海南。为了彻底击败邓本银,东征胜利后,国民政府调派第4军第12师向琼崖进军。 1926年2月,邓本银彻底溃败,琼崖彻底收复,广东全省被革命军统一。

东征、南征的胜利,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国民党已经控制了广州国民政府。国民党可以通过掌握国家权力、运用国家机器来达到建党的目的。 “今后无论军事、政治事务,都必须以国民党的党纲和政策为依据。如果我们看《国民政府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和《国民党组织法》第一条,军事委员会,我们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受国民党指导和监督的,事实上,国民政府是国民党的政治部门,军事委员会是国民党的军事部门。 。 所以,无论什么军队,什么军校,始终是国民党的,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没有专门的党校,也没有专门的党军。” [28]

三、党办学校向公办学校转变的过程

1926年1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通过改组黄埔军校的建议,决定将陆军军官学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29]”、“直属陆军军官学校”。委员会[30]”,并统一军队军事院校。 2月1日,蒋介石、邓演达、严炎、邵力子、熊雄、陈公博、冯宝森等7人被任命为改组筹备委员会委员。 [31] 2月11日,广州国民政府军委发布《关于派员视察军队教育真实情况的命令》,其中称“全省已统一,及时为使国民革命军日趋完善,特派员特此对各部队、各军校的军事教育情况进行考察,使一切设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的效果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32] 2月12日,国民政府军委发出《关于军官学校及讲堂及所有校舍财务服务整合移交军需局的报告》在军事用品局之后”,要求金融,所有教育设备都将移交给弹药局进行保管,并转发给中央军事和政治学校。 [33]关于如何从一所党派学校转变为国营学校,“国家革命军中央军事和政治学校的组织轮廓”提出了详细的规定:1。中央军事和政治学校是直接在军事委员会之下。 2。中央军事和政治学校的校长应是一名有功仪式的将军,他的军事级别应与军事指挥官相同。 3。建立由校长主持的学校委员会。委员会应根据军事和政治目的审查和批准教育计划,草案和预备教育工作。 4。学校分为后备官和官员课程。 5。学校有步兵,炮兵,工程,政治和军事用品等部门。 6。建立一个为军官的初学者课程。 7.学校的教育,政治,培训,供应和需求以及组织计划应在执行之前提交军事委员会批准。 [34]广州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重组军事学院的目的是消除省份和地区的概念,集中资金和教师,组织和指导统一的政治工作,以便官员可以获得官员,最好,一致的军事和政治知识[35]”。

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和准备工作后,中央军事和政治学的开创仪式于1926年3月1日举行。-Shek成为校长,Wang 成为了党的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库恩坦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是通过阳光得分来实现的,他借鉴了自己的历史,该历史是建立革命党的历史,俄罗斯共产党革命的经验和经验和教训,以及库翁坦格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派对。它从一所党派学校演变为国营的中央军事和政治学校。它是在建立广州国民政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并建立了作为执政党的地位。

[1]延续了《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50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

[2]“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4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创始父亲孙子森的纪念活动”,第32页,澳门中国国际出版社和出版集团,2003年版。

[4]“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44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5]“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5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6] 1926年1月10日,第2页,“军事和政治月”。

[7]“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7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8]“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7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9]“中国的现代历史”,第1卷,第1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黄普军事学院”,第4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11]“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4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12]“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54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13]“毛泽东的精选作品”,第4卷,第1360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版。

[14]“ Ma Lin的传记”,第170页,由  and  Press出版,2002 。



[15]“中国现代历史”第1卷,第9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6]“中国的现代历史”第1卷,第9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37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18]“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7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19]“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43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0] [我们]齐申,“ 1918年至1927年中国的共产主义,民主和苏联顾问的文件”,第191-197页,引用了《中国的军阀主义》,《中国宪报》第5页,中国宪报。出版社,1991年版。

[21] Qu Wu,“中国库恩甘坦的历史”,第138页,Xi'an 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 [SU] AH ,《中国加仑》第73-7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23] Zuo Bo,《陈·基因将军》的第16和17页,  House,1990年版。

[24] Zuo Bo,“陈·史”(Chen Geng)的第67页,  House,1990年版。

[25] [美国]齐申,“ 1918年至1927年中国的共产主义,民主和苏联顾问的文件”,第191-197页,引用了“中国的军阀主义”。出版社,1991年版。

[26]“王政党的代表在学校的创始仪式上发表了演讲”,“黄浦潮”的“特殊问题”,以纪念学校开幕于1926年3月8日。

[27]“王政党的代表在学校的创始仪式上发表了演讲”,“黄普潮汐”特刊,以纪念1926年3月8日的学校开幕。

[28]“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7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29]延续了《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580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

[30]“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135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1]“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7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2] 1926年1月10日,第6页,“军事和政治月度”。

[33] 1926年1月10日,第6页,“军事和政治月刊”。

[34]“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135--136页,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5]“黄普军事学院的历史材料”,第13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12:18 , Processed in 0.065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