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2022年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会计处理规定,全面规范会计核算与报告列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768
发表于 2024-12-7 1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6月2日,财政部正式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22]14号)(以下简称《会计处理规定》)。该规定从总体要求、持有投资适用标准、持有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会计处理、特定交易的列报和披露、生效日期和过渡规定等六个方面涵盖了资管产品的会计和报告。列报和披露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也规范了会计科目的设置、主要会计处理和会计报表。

在梳理会计处理法规核心要点的基础上,我们聚焦行业近期的一些热点问题,分享我们的观察,供大家实际参考。

会计处理规定的核心要点

第一点:资管产品投资适用标准要求

对于资管产品持有的投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其适用的标准。

第2点:资管产品持有金融资产的分类要求

资产管理产品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会计处理规定还强调,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的业务模式以出售为目的管理金融资产的,相关金融资产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为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公募基金、理财产品等资管产品的期限为中短期或需要满足公开申购、赎回要求的,其持有的权益工具投资通常为交易性的,不符合指定条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状况。

第3点:资管产品持有的金融资产减值要求



资管产品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必须计提减值准备,并根据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一致,即资产管理产品需要对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持有的相关金融资产提供预期信用损失。

第四点:资管产品持有金融资产的估值要求

资产管理产品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准则第39号”)的规定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理财产品等按照监管规定采用影子定价和偏差控制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符合准则39号的规定。

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加强金融资产的估值管理,保证所采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适当性以及估值结果的可靠性,不得随意改变同一金融资产的估值技术。

第5点:管理人员薪酬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要求

资管产品管理人领取管理人报酬的,资产管理产品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发生的管理人报酬在管理人提供相关服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资管产品利润表中需增设“管理人报酬暂估”项目;在财务报表附注“报表重要事项的说明”中,需要披露经理人报酬的确定方法、经理人报酬临时估计数与投资者实际情况的关系。管理人员的薪酬可能存在差异。

德勤观察

热点话题一:经理人薪酬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

会计法规强调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经理薪酬。对于固定费率收取的管理人薪酬,资管产品通常在产品存续期内按日或按月计提,一般不存在权责发生制的担忧。关于绩效薪酬,部分资管产品仅在合同约定的绩效薪酬提取日或产品清算时计提绩效薪酬。此类产品的会计合规性亟待重新评估。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热点话题二:经理人薪酬应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处理规定明确经理人员报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目前,对于需要逐笔计提的业绩奖励,部分资管产品在投资者赎回时将按照利润分配进行处理。根据会计处理规定,该类产品的会计处理需要进行相应修改,即相应的绩效薪酬需要通过损益科目确认。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热点话题三:混合估值法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关于采用混合估值方法的创新产品的讨论。混合估值法是指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对资产管理产品中的债券投资采用摊余成本法和公允价值计量。与现有全部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债券投资的资管产品相比,混合估值法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投资策略更多元化。

根据会计处理规定,资产管理产品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和其他变动计量的金融资产。综合收益中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规定为混合计价方式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了制度基础。

对于计划发行混合估值方法的资管产品经理,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参考建议:

总结

会计处理规定的出台对于提高资管产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统一各类资管产品的会计实务具有重要作用。该规定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品经理、托管方、系统供应商、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服务机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产品经理需要尽早制定应对方案,并在产品核算、信息披露、流程改造、系统改造、人员培训、投资者沟通等方面积极部署,确保会计处理规定生效时能够得到落实。 2022 年 7 月 1 日 平稳过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4:50 , Processed in 0.0954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