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蜂鸟与金爱烂小说:亲切感源于对人物的珍视与平等关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633
发表于 2024-12-5 18: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城

“我们在全世界都认识,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

这是韩国电影《蜂鸟》中的台词。当我重读金爱兰作家的小说时,我再次想起这句话。之所以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无论是《蜂鸟》还是陈爱兰的小说,他们都有着相似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要怎么说呢?你知道它们是非常严肃的文本,但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不像很多严肃的内容,冷冰冰的,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他们的主角都是最普通的人,文笔充满慈悲。在读金爱然的小说时,我一直在思考这种亲密感是如何而来的,直到想到《蜂鸟》,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

金爱兰

《蜂鸟》是一部亲切感来自于它对人物的“珍惜”的电影。因为相机与人建立了平等的关系,通过相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被转化为奇观的女孩,而是一个真实的、难以定义的女人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镜头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分解了答案,那就是回到了1988年,回到了女孩看似平淡却精致而丰富的生活。在这里,镜头对待女性既没有轻浮的引导,也没有怜悯,而是带着共情之后的温柔目光。即使在不知名的角落,也有相机陪伴着孤独的恩熙。

金爱酱的小说也是如此。无论是《外面的夏天》还是《你的夏天怎么样?》,她都给读者一种陪伴感。她让你感觉文字背后的人不是一个咄咄逼人的作者,也不是一个知识渊博但有优越感的人,而是像一个善良的大姐姐,一个住在宿舍里对她充满同理心的人室友。我没见过金爱兰,但读她的话,我觉得她的小说可能或多或少受到了她周围人的影响。当她回忆起身边的人时,她想到的并不是呈现一种“奇观”,而是如何展现人物最真实的一面,而不让读者感到廉价的怜悯,而是一种基于共情的感动。在平等的关系上。

浅浅的话语中隐藏着深深的焦虑

身份()这个词在词源上源自拉丁语限定词“idem”,大致指一个人或事物的身份。 20世纪50年代,由此衍生的身份()一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流行起来。它是在启蒙信仰崩溃、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建立的。 20世纪的一大主题是人类对自我和自由的理解。追求与认同的概念恰逢其时地被提出。

关于同一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 )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

“谈论现代意义上的身份,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是几个世纪前无法理解的。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早期的道德讨论都是在普世主义的框架内进行的,所有人类都有行为标准。一个明确的方向人们通过它解构了人类生活的超越维度,建立了基于个人主义的普遍人性,从而创造了一种在浪漫主义的冲击下,这种与个性的微妙结合。浪漫主义对个人感受的强调夸大了个体差异,并使普遍性术语变得毫无意义。”

查尔斯·泰勒( )作为一名哲学家,对身份及其引发的身份政治感到担忧,这日益使人们陷入支离破碎的境地。在金爱然的小说中,普通人没有精力去关心如此复杂而宏大的哲学表达,但实际上却陷入了查尔斯·泰勒所说的困境——身份危机。这场危机与种族或民族认同无关。在韩国,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焦虑,但他们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阶级、外表、收入差距、以及自己在社会边缘或中心的地位。 ,以及城市群的出租房居住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国青年的困惑与中国青年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当我们读陈爱兰的小说时,实际上我们读的不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而是一个很近的地方。

金爱兰成长于民主化时代。她处理的不再是韩国人民如何争取民主的问题,而是与千禧一代更密切相关的问题——个体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在她的小说中,一个人对自我的质疑以及对“我”与“他人”关系的探索是贯穿小说的主线。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的夏天怎么样?” ”这套小说中的同名中篇小说是一部轻而重的小说,女主角“我”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她一直对自己膨胀的体重感到自卑。我曾经崇拜的前辈和钦佩突然约我出去见面,“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出去。小说反而深入女主人公的内心,让读者看到偏见和虚伪是如何让一个女人受苦的。

在这部小说中,“胖子”的身份困扰着女主人公。更可以说,她是韩国整容潮流中对自己外表不自信的女孩的缩影。在东亚地区,韩国是整容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年轻人外表焦虑最严重的国家。大多数韩国年轻人都接受过整容手术。有改变整个人的大手术,也有轻微调整眼睑、下巴或脸颊的小手术。韩国娱乐圈大量生产漂亮明星,以及周围人的外貌比较,以及将外貌与阶级挂钩的社会评价体系,无意中加重了韩国年轻人的外貌焦虑和不自信,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自我困扰。

“你的夏天过得怎么样?” 》

在《你的夏天过得怎么样?》 “在这部小说中,陈爱兰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焦虑而又艰难的夏天。通过一个不自信的女孩的内心世界,相似的人看到了遥远的自己,从而达到了共情叙事的魅力。陈爱兰身上的召唤力然的小说不是一个宏大的集体,也不是一种像宗教那样不容置疑的信仰,而是个体之间相似的身份困惑,他们共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共同经历着自我认同的危机。

与疲倦、乏力等词语相比,在金爱兰的小说中,紧张是一个在文本中更为深入的词语。身材臃肿的女生面对前辈会感到紧张。普通人进入豪门之后,在金银瓷器之中无所适从,其中也蕴含着紧张。 《虫虫》中,群租屋内关系紧张。在《屏蔽之手》中,即使是看似温暖的母子关系,也被一条难以逾越的沟渠纵横交错。

在小说《捂手》中,陈爱兰频繁使用“吃手”和“捂手”两个意象。小说中,在母亲的注视下,儿子子仪手上的关节一天天变粗。母亲认为这是子仪“长大了”的标志。她高兴地告诉儿子:“子仪,太好了。” “吃海带对骨骼有好处。”但她忽略了“吃手”也随着“屏蔽手”变粗了。如果说“吃饭的手”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呵护,那么“遮掩的手”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事实上,这种隔阂是双向的。母亲无法理解儿子的特殊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儿子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母亲与丈夫分手的真相。他们都给自己留下了阴影,也只有他们才能留下这个阴影。就连他们最亲近的亲人,在某些时候也和路人没什么两样。

2.将自己像索道一样连接起来

与很多仍沉浸在青春叙事中的作家不同,金爱珊写的是青春和爱情,但她并不沉迷于感伤和抒情。干脆利落、富有洞察力的文风让她像一个早熟的作家,提前进入了写作生涯的巅峰。预计。当莎莉·鲁尼的旋风在遥远的爱尔兰刮起时(作家凭借《普通人》《聊天》红遍全球),同样写千禧一代的金爱兰也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韩国人。

金爱兰笔下现代人的疏离感,呼应了这个时代年轻人挥之不去的彷徨心理。这背后,依然是对一个古老命题的追求,那就是“我是谁?”我怎样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生活?在社会解体、共同信仰失落的背景下,在韩国这样一个金钱渗透到每一个毛细血管、商业化无孔不入的社会里,金爱兰作品中的人物选择的出路就是联系与那些共情的人,同一身份,同一身份中相似的悲伤,成为角色彼此珍惜的原因。他们在孤独的社会中像索道一样将彼此联系起来。

《水中歌利亚》中有一段话让作者永远不会忘记:“我有点孤独,不久前我刚刚失去了父亲,现在我也将失去母亲,对吗?这个想法让我焦虑。”这个时候,我真希望我有一个哥哥姐姐,如果他们在的话,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聚在一起讨论一切,安葬父亲,安慰母亲,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通知等等,他们可能会哭。比我还多。”

金喜欢写个人,但又不会陷入个人主义的陈词滥调。她的小说之所以在青年作家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她看到了自己之外的他人。她写的是个人身份的危机,但她并没有放弃连接“我”和“他人”的可能性。那些经历过痛苦的人,终会在冬夜的路灯下相遇。金爱然处理过的很多题材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需要认真体验别人的生活才能写出来,比如《你想去哪儿》中,姐姐和妹妹之间的关系。半身瘫痪在床失去了哥哥,而失去丈夫的妻子则因一封信而在《鹿禅与埃文》中,失去父亲的鹿禅与埃文关系亲密。这些情节处理得不好。性格好奇、直率,但金爱兰依然坚持她笔下的温柔质感,她让笔下的受伤者不再只是弱者,而是让我们看到他们如何承载着生命的重量。生活。

三、青年作家背后的平民文学背景

如今,金爱兰已成为韩国80年代作家的代表。我们看她的文学,不仅读了几部好看的作品,而且以她为契机,重新审视周边国家的文学。

当韩国电影风靡全球的同时,韩国文学也在悄然进步。得益于宽松的言论氛围和文艺扶持项目的支持,在娱乐业高度发达的韩国,文学并不是“娱乐至死”,而是与娱乐业、电影高度融合。电视产业,形成丰富的领域。在韩国,既有想象性、风格化的文学,也有深入现实、能用巧妙的文学手法表达的严肃文学。韩国文学的一条重要路线是“大众文学浪潮”。该派文学注重现实主义,从普通人出发。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理的描绘,文学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金爱兰是韩国平民文学的传承者。她的背后是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韩国作家在吸收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后有意识进行的一些文本探索。因此,评价金爱兰是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并不准确,因为她写过准确描述生活细节的小说,还有《你的夏天怎么样?》在《虫虫》等小说中,金爱兰借鉴了卡夫卡的表达方式,将寓言融入了自己的小说谱系中。

可以说,金爱兰代表了一种学习现代小说手法,有意识地让题材贴近大众,努力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世俗小说的作家。

金爱兰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是韩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的全斗焕政府是军事独裁政权。他知道自己的合法性缺乏,所以为了笼络民众,获得美国的支持,他实施了芝加哥学派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战略,开放市场,推行私有化。他执政期间,好莱坞电影在韩国掀起风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韩国市场。这也是美国思想、政治、经济的发展。全面渗透韩国的一个缩影。军政府在当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社会上贫富差距更大,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无法改善。民主化运动胜利、民主选举取代军事独裁后,虽然韩国的言论生态和创作氛围有所改善,但贫富差距巨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在垄断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韩国,一群工人和普通公民正在加速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他们在社会上默默无闻,被大城市驱逐,但江南区的富人们仍然每天晚上演奏音乐。

感受到这一点,金爱然决定为普通人写作,为受困者发声。她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小人物,他们遇到的困难能让普通人产生共鸣。金爱兰关注千禧一代普遍存在的敏感、疏离和高度个人主义,但她并没有以消极或批判的方式描述它们。相反,她保持着乐观轻松的风格。即使她写井底之事,她也不忘记握住希望的绳索。

例如,在《虫虫》中,金爱兰用蟑螂来比喻穷人。 “Bug”是从建筑结构开始的。金爱然像一个策划者一样,不紧不慢地勾勒出蔷薇公寓里的群像。她注意到蟑螂的细节,写出了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我看到的蟑螂是“我”看到的最大的一只“我在浴室地板上喷了酸性清洁剂,然后给我丈夫打电话。我丈夫在大邱出差,他说没关系。这件事没有不是永远住在室内,只是路过的蟑螂,所以后来蟑螂又出现了几次,更可怕的是我能感觉到它在爬。黑暗中,我的手臂上有一点点,但当我打开灯时,我感觉不到它,但我确实没有仔细检查过它是否从窗户进来。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蟑螂是租户的隐喻。他们就像这些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爬行的黑虫子。他们被上流社会所鄙视,被无情清洗,但他们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野火烧不灭,但春风又吹。金爱然写的是群租房和寄生社会的生活,静静地描绘了城市农民工的辛酸和坚韧。在《昆虫》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家对社会的关怀,也可以看到她细腻的思想。隐喻。

十年来,金爱兰写作不间断,持续创作长篇小说《我不安的生活》和短篇小说集《外面是夏天》。这两部小说分别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已经有中文翻译了。相对而言,金爱然的中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要好。在新小说中,她延续了自己的风格。或许是因为结婚生子的影响,她的语言更加平淡苍凉。

正如《外面是夏天》的译者徐丽红所说:“她的语气变得低沉了很多,似乎生活的重量增加了很多。比如《立冬》就讲述了一对情侣的故事。两次流产后终于有了宝贝孩子,努力生活,却不幸因意外失去了孩子,孩子的成长速度着实令人遗憾。四个季节的积累,成为人生。”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相信这不仅是主人公的感悟,也是作者本人的深刻体会,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外面是夏天”

陈爱兰的小说清新却不轻浮。她写的是没有奇观的生活。她并没有采取直截了当、立场至上的指责或压抑态度。相反,她在文学中建立了被困者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陷入尘埃的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尽管许多韩国作品都充满了指责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但金爱兰的温柔剑击却独树一帜。然而,笔者在阅读陈爱兰的作品时,仍然感到不满意。这并不是因为小说的结构,而是因为陈爱兰处于自己写作的舒适区。她的风格已经定型,但如果要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更具挑战性的写作,这更难以定义,对读者也更具挑战性。在打破作家固有的舒适区的同时,也需要更大胆的想象力和对历史更复杂的理解。知道。陈爱兰小说中历史感的缺失和形而上问题的表面掩盖是她现阶段小说的局限性。这其实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困境,也是千禧一代作家需要克服的共同问题。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4:07 , Processed in 0.1479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