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天宫课堂再开讲,生动展示太空科学实验与互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768
发表于 2024-12-5 03: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宫课堂”上新啦! 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飞行机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变身“太空老师”,为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讲座。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太空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次太空教学活动继续以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三位航天员在轨演示,介绍了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演示毛细管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等物理实验,并与地面班级互动。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这样形容太空课:“这门课最伟大的地方不是简单地展示几个知识点,而是像一支画笔为孩子们描绘出一个不同于地球引力世界的太空世界。 “与地面课堂相比,太空课堂演示的内容与青少年的日常体验和感知有明显不同。这就是太空课堂的独特魅力,这也会给通过直播听课的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宇航员进行的别出心裁的小实验,不仅让青少年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还激发了他们对有趣的太空现象的好奇心,有利于打破孩子固有的知识体系,理解世界,培养对世界的认识。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科普的“开放方式”会影响科学知识的传播效果。太空课堂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很多人的时代记忆,除了其环境方面的特殊性外,还与讲师的讲授方式、实验项目、选材密切相关。的教学工具。良好的课堂效果首先与负责讲解太空互动任务的宇航员个人努力有关。负责讲解的航天机组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同时,他们也要像一线教师一样设计课程,用平易近人的语气、简单的讲解,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同时,也离不开专家团队的支持,他们对实验项目是否安全可行进行筛选和论证。

青少年是国家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关键群体。此前,科技部等部门联合编制的“十四五”国家科普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系统思考科学新知识新的学习需求、新的教学方式,加大大规模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科普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增强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丰富科普内容和内容。中小学技术教育中学。 “天宫课堂”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科普教育工作借鉴的显着经验。只有大力创新科普方式,盘活用好现有科技场地设施,才能推动科普教育持续深入发展,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被誉为“科普太空版”、“直播天花板”的太空课堂,展示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和空间站建设水平,吸引了全民的科学兴趣。不仅是青少年,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直播媒体和视频资料,跟随宇航员的视角参观空间站内部功能区,了解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一睹空间站的风采。我国空间站的特点和优势。科技的进步,让“天宫课堂”的直播更加清晰,声音延迟明显减少。 “天宫课堂”第三课首次展示的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进一步展示了我国空间站实验室的科研能力。未来,“天宫课堂”将为全社会呈现更丰富、更精彩的科普内容。



“天宫课堂”虽然地位“高”,但它传播的科学知识离年轻人并不遥远。在太空与地面的互动环节中,航天人员将与地面教室的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并用即时反应的方式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天宫课堂”虽然不是正规的学校教学,但这种弘扬科学精神、传递科学信念的科普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课程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崇尚科学、探索未知、追求梦想的坚定理想,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有裨益。随着越来越多“胸中有山海、眼中有星、脚踏实地”的新鲜血液加入载人航天事业,未来我们将走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4:52 , Processed in 0.0602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