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洪涝灾害的环境健康危害及微生物传播影响分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927
发表于 2024-12-4 1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中国疾控动态”即可订阅!

洪水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之一。除了造成各种直接损害外,洪水对环境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洪水会破坏城乡供水管网、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洪水中的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微生物和原虫也会随着洪水的蔓延而传播。这些病原体传播后,可引起轻微的腹泻症状,也可引起重症痢疾和传染性肝炎等严重疾病。洪水过后,水中粪便污染指标往往会增加,胃肠道症状病例也会增加。

洪水过后周围环境中会存在多种有害微生物。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洪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从环境中消除。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pH、土壤结构、阳光等都会影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存和持续时间。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志贺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9-12天,隐孢子虫卵囊可存活数月,孢子真菌和芽孢杆菌可存活数年。洪水后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接触途径和敏感人群有关。托幼机构、疗养院、疗养院、学校、医院等生活环境中的草地和露天植被需要特别关注,露天广场和公共厕所的卫生也应加强。

洪灾后的环境健康对策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恢复。不建议对大面积环境进行消毒。虽然消毒剂可以杀死常见的微生物,但对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的效果较差。它们还会造成环境破坏,并可能对人类造成直接伤害。吸入、摄入或接触大量消毒剂可能会导致皮肤、眼睛、呼吸道灼伤或其他健康危害。

灾后健康教育是有效的环境健康应对措施。

危险警告



在必要区域设置危险警示,标明主要危险因素。

个人卫生建议

教育公众洗手的重要性。必要时可增设洗手水龙头、洗手液和干手装置。可以对特殊区域或健身器材等特殊设备进行消毒,减少接触带来的健康风险。

洪涝灾害后的环境恢复十分重要。

环境清理



环境中的污泥要及时清除,社区公园等公共环境中的沙堆、砖块、木条等要及时清理,防止婴幼儿接触。

地面修复

洪水过后的绿地可以覆盖新的土壤和新的绿色植物。裸露的土地可通过砌砖、修建水泥路面进行硬化和覆盖。原绿地表面可用水反复冲洗。应设置警示标志。有粉尘的区域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粉尘的产生。

洪水发生后,卫生部门应对洪水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建议干预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10:12 , Processed in 0.1169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