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深入调研普通民众文学生活:山东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课题组历时四年探索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633
发表于 2024-12-4 13: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事业与生活、顺境与逆境、梦想与期盼、爱与恨、生存与死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文学和艺术中找到启迪。”艺术作品。”文学。生活是与文学相关的普通人的生活。对文学生活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对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的研究,还应关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文学消费状况,着力寻找研究的动力和活力。来自现实生活。 2012年起,山东大学与北京大学组成研究团队。他们在温如民教授的带领下,对普通百姓的文学生活进行了四年多的深入研究。期间,调研组深入北京、山东、上海、天津、广东、浙江、广西等16个省(区、市),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在线访谈,针对农民、工人和青年的知识。会员、学生等群体全面调查社会生活中文学的阅读、接受和消费情况,对当前社会的文学生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

社会各群体的文学阅读现状如何?文学经典在当今社会如何传播和解读?网络文学为何突然兴起?四大名著和古诗词对当代精神有什么影响……这些是大众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文学生活”的研究范围。文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关注“文学生活”,就是关注民生。

所谓文学生活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它还涉及文学的生产、传播、读者群、阅读习惯等,包括文学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渗透。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普通百姓的文学生活,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组成了60余人的课题组,开展了40多项相关课题调查,制作了30多份调查报告。通过对典型文学读者的分析,对文学经典、非主流文学、网络文学、多媒体文学等话题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地呈现出一幅极具现实性、当代性和人文性的当代文学生活图景。

一、当前社会各群体的文学阅读倾向

“农民工的文学阅读量高于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这一调查结果让大多数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关于“你空闲时间主要做什么?”最受欢迎的选择是睡觉和游戏,分别占30%和25%,其次是购物、看电视和阅读,其中8%表示阅读。关于“在您的文学阅读中,您选择的首要标准是什么?”在故事精彩、思想深刻、艺术性高、哲理丰富等选项中,“精彩故事”位列第一,达到56%。

此外,农民工更喜欢阅读传统文学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非常受欢迎。鲁迅的作品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很受欢迎。这说明文学作品只有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热情地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获得共鸣。

70.8%的工作者认为文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获取必要的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在阅读小说方面,47.9%的上班族倾向于通过阅读小说来缓解当前的生活状况。调查发现,大多数上班族对个人生存状况敏感,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因此更喜欢描写都市小人物的文学作品。同时,51%的受访工作者认可草根群体在网络上对文学作品的娱乐化处理方式。这说明,劳动者对现实生活的部分看法已经转移到基于网络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上。

对于年轻知识分子来说,花在阅读文学上的时间和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群体。青年知识分子每天阅读文学,占受访者的96.37%,其中69.56%每天阅读文学时间超过30分钟。青年知识分子阅读文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购买、订阅电子书或网络阅读,分别占受访者的68.84%和70.29%。向图书馆借阅和向朋友借阅是青年知识分子文学阅读方式的重要补充,分别占受访者的18.84%和8.70%。此外,还有3.62%的年轻人经常去书店看书。

大学生中,76.1%的人表示更喜欢文学阅读。对于文学的未来,只有20.8%的人认为“前途十分光明”。从文献阅读总体情况看,本科生为42.4%,研究生为46.5%。随着学历的提高,文学阅读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大部分受访硕士、博士生反映,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专业上,基本没有时间阅读文学作品。



那么,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况如何呢?结果显示,该群体的阅读量并不十分理想。对于“文学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只有22.1%的人选择“大部分业余时间阅读”,60.2%的人选择“会花一定的时间阅读”,15.9%的人选择“偶尔阅读”。对于“每天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23.3%的人选择“2小时以上”,63.8%的人选择“30分钟至2小时”,12.9%的人选择“30分钟以下”。此外,重点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文献阅读量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学生,分别约为52%和33%。

在对3至6岁儿童阅读的调查中,大多数家长通过亲子阅读选择了绘本和无字漫画。在谈到看书和动画片时,大多数家长表示“动画片比较生动活泼,孩子看的时候更专注”、“动画片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动画片形象性强,可以模仿”,而朗读“没有声音、没有效果、不够形象、不够吸引人”。同时,家长们也意识到,长期观看动画片会“损害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不爱思考”等问题。

在对部分地区农村小学生的抽样调查中,35%的人明确表示不喜欢文学阅读。个别访谈显示,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甚至讨厌阅读,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上网游戏、看电视等活动占用。随着年级的上升,作业辅导书籍的阅读量增多,漫画、漫画书的阅读量逐渐减少。

2、“亚文学”与“纯文学”期刊阅读差异

课题组对《知音》、《朗读者》、《故事社》、《收获》等“亚文学”、“纯文学”期刊的制作、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这两类期刊的定位出版物与受众群体存在明显差异。

对《知音》读者的调查显示,96%的受访者“知道”《知音》,85%的人不同程度地阅读过《知音》。在这个阅读群体中,11%的读者是“经常读者”,74%是“偶尔读者”。从读者年龄层来看,知音的读者中,20岁至30岁之间的比例为48%,31岁至40岁之间的比例约为21.3%。其中大多数是女性。从读者收入水平来看,主要集中在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之间,占比46%。月收入5000元以上、1000元以下、无收入的人各占7.7%。因此,年轻读者和中等收入读者是知音最忠实的读者。调查中,71.9%的读者认为“感人的真爱故事”是《知音》最吸引人的部分。这些“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实际上是出版物在市场化浪潮中不断调整和探索的独特制作模式。它们具有艺术与商业混合的氛围,并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知音体。

《朗读者》也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一道风景。在“读者”的哪些品质吸引人的调查中,66.67%的人选择“知识面广,容易了解外界”,53.03%的人选择“知识分子”,42.42%的人选择“好看又感人的故事”。可见,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增加知识量,是《朗读者》赢得观众支持的最重要原因。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生活》、《社会》、《人生》、《人物》、《万物》等栏目很受读者欢迎,且这些栏目中的文章大多是“励志”和“励志”。草根”,一切以“情”取胜。因此,关注草根群体、写小人物的奋斗、鼓励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朗读者》能够在内容层面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对《故事社》十多年来发表的故事类型进行调查显示,家庭爱情占12.57%,农民工进城占12.11%,官场规则占11.72%,农村致富占11.54%地区,11.54%是关于购物中心策略。 8.29%,邻里冲突占6.41%,占便宜、碰运气占5.82%。其中,读者最喜欢的故事类型是“商场攻略”和“官场攻略”,分别占比75.20%和56.73%。喜欢的理由基本都是“渴望了解成功故事”和“有趣好玩”。与此同时,受访农民中,超过50%的人最不喜欢“农民工”类型,理由包括“不实不实”、“污蔑群体”、“故事老套、没有新意”等。想法”。可见,《故事会》中的商场、官场故事迎合了人们追求成功的心态,从而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故事类型。相反,有关农村、农民工的故事占了很大比例,但不受农民欢迎。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值得反思的问题。

总体来说,《知音》、《读者》、《故事社》都是发行量巨大的刊物,但它们的成功之路相似却又各有不同。这类“亚文学”刊物与纯文学杂志《收获》相比,差异更为明显。

调查发现,相比《亚洲文学》刊物较为普遍、大众化的读者群,《收获》的读者群显然相对小众。从读者职业构成来看,学生、销售人员、教师、文员和专业人员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比41.6%、10.3%、9.9%、8.9%和7.2%。从读者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学士读者占比最高,为57.3%,其次是硕士学位读者,占21.4%,高中文化程度读者占10.6%,高中文化程度读者占5.8%。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占5.8%,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5.8%。该比例为4.9%。可见,《收获》的主要读者群体是文化程度较高、从事文职或中文相关专业的人士。面对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收获》选择坚守精英立场,影响力基本局限于纯文学圈。

三、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

网络文学等新媒体文学在人们的文学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有明显不同。对“起点”、“红秀”、“锦江”、“豆瓣”等文学网站的调查发现,它们的筛选机制、作家培养模式和粉丝文化都比较完整地呈现了网络文学生产和阅读传播机制的面貌。

据统计,网络文学的读者以年轻人为主,其中15岁至25岁的读者占39.39%,25岁至35岁的读者占47.47%,其中女性读者(59%)多于男性读者(41%)。毫无疑问,网络言情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大部分都是女性。同时,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娱乐、或者打发无聊的“轻阅读”产品。



与传统文学读者相比,网络文学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密切,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文学生活。例如,《起点》主要依靠推荐榜数据统计,辅以编辑的人工筛选。此外,粉丝价值体系、奖励体系等运营机制也为《起点》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粉丝价值体系中,粉丝必然有作品。读者的消费和投票可以为自己积累粉丝和积分。读者根据积分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荣誉称号。这让读者对特定作家和作品产生归属感,揭示了网络文学行业“粉丝经济”的本质。

与纸质小说相比,打赏制度让网络小说更方便与读者交流。读者不仅是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参与创作。有些读者很乐意参与网络小说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参与小说的情节构建,甚至还用奖励的方式要求作者改变小说的情节。同时,在对粉丝打赏行为的案例调查中发现,能够高额“点赞”和“打赏”的读者往往家庭背景富裕。作为网络文学的忠实读者,他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奖励甚至可达数万元。这一现象说明网络文学给文学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读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从网络文学的内容来看,现实题材,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和社会权力斗争占据了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例如,超过50%的作品标题包含“官”、“欢”、“官”、“首领”、“皇帝”、“皇帝”、“王”、“侯”、“将军”等关键词。 ”。

近年来,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也成为一种现象和趋势,对人们的文学生活产生了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已有114部网络小说购买影视版权,题材涉及青春、童话、悬疑等。调查显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市场空间巨大。文学方面,79.2%的观众表示会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这种需求是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和直接驱动力。

据了解,目前网络作家数量已达数百万,远远超过传统作家,他们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力军。通过线上收费、线下出版、影视游戏改编获得经济收入的人数超过10万人。然而,能够全职写作的网络作家比例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业余作者。网络作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70%以上为理工科背景。由于网络媒体的零门槛、多入口,出版网络文学作品相对简单。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拿到版权费,成为“大师”甚至明星IP,却是非常困难的。

随着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资本注入,一系列版权销售和新的产业模式架构,推动了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对接。这促使网络文学的IP价值超越了互联网的范围,融入了更广阔的大众娱乐市场。与此同时,虽然网络文学抄袭现象频发,但网络作家、读者和社会公众普遍对网络文学抄袭行为的容忍度高于传统纸质文学。

四、“新阅读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生活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和时间日益碎片化。与此同时,文学的传播和接受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调查关注了一些新的文学现象和阅读现象,包括“微信自媒体文学”、“低头人与间隙阅读”、“移动阅读”、“广播媒体与视听阅读”、“手机读书”等

在微信自媒体文学在线调查中,阅读方式统计结果显示,手机和电脑是读者选择的主要阅读方式,占比分别为43%和28%,其次是纸质出版物和电纸书。设备等,其中手机阅读已超越电脑阅读。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不同。最重要的时间是休闲和交通,分别占比39%和25%。借助微信自媒体平台,微信小说具备了适应手机碎片化阅读的特点,而充满日常生活情感的语言无疑适应了移动互联网文学的碎片化趋势。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创意产物,正凭借其强大的传播能力,为自媒体文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项针对北京地铁“低头族”阅读状况的调查发现,快餐娱乐视频和高刺激性的网络奇幻小说是吸引“低头族”的主要原因。这些内容比较轻松愉快、容易接受、充满视觉冲击力。完全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心态和选择方式。调查发现,通过移动设备阅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成为城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地铁中移动媒体的使用大多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这就导致了碎片化阅读的倾向。长此以往,当人们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上时,日常生活中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必然减少,导致人变得浮躁、抑郁。

对高铁乘客的调查显示,低移动阅读量(使用移动设备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乘客中,少数乘客在乘车过程中长时间阅读纸质书籍,并已养成习惯;重度手机阅读者(使用手机设备时间超过40分钟),年龄范围集中在18岁至30岁之间,阅读内容以电影、电视剧、动漫等为主,这表明与地铁乘客相比,存在明显的移动阅读障碍。高铁乘客移动阅读差异。然而,移动阅读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深刻影响着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调查显示,89.13%的青年知识分子每天都会用手机阅读文学作品。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阅读形式,“很少使用”和“使用时间少于30分钟”的比例分别为81.76%和82.58%。这说明手机文学阅读已经成为青年知识分子阅读文学的重要形式和方式。调查发现,92.48%的青年知识分子拥有3个以上移动应用。

调查中,73.18%的青年知识分子认为读书“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和水平”、“对社会进步有很大影响”,48.55%的人会花时间专门读书。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学校老师、家庭、同学朋友、舆论、网民等因素都对其文学阅读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同学朋友,占40.58%,其次是舆论,占28.99%。在选择文学作品时,38.41%的青年知识分子更喜欢畅销书,36.23%的人选择阅读经典,17.39%的人选择阅读休闲杂志。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机阅读成为青年知识分子主要阅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度阅读”能力弱化等问题。

(山东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课题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4:08 , Processed in 0.0666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