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全面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理论著作详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139
发表于 2024-12-4 0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释说明】

本书是现代文学理论的一部著名著作。主要研究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还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本书共分为十一章。本说明分“主要观点”和“总结与分析”两节来介绍每一章的内容。 “要点”是指对书中涉及的要点进行提炼和罗列; “总结与分析”是指对前一部分所列要点的总结和理解。根据情况,可能会有几章缺失。

第一章引言:批判理论的总体趋势

艺术批评的各种坐标

要点

每一件艺术品总是涉及四个要素:

作品是艺术产品本身;

B 制作人,即艺术家;

C 世界是由人和行为、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超越感觉的本质组成的;

D欣赏者,即聆听者、观看者、读者。

作品、生产者、世界、欣赏者这四个坐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它们所处的理论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总结与分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上述四个要素可以理解为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对象,也是使上述所有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的对象。

作者创作作品来反映世界,读者则用作品来理解作者眼中的世界。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由于作者与读者对世界的不同体验,诞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两种模仿理论

要点

苏格拉底:

绘画、诗歌、音乐、舞蹈、雕塑都是模仿。

B “三种床”:上帝创造的床、木匠制作的床、画家画的床。描绘第三种床的画家是模仿者。



柏拉图:

艺术模仿表象世界而不是本质世界。

亚里士多德:

A在《诗学》中将诗歌定义为模仿。

B 所谓艺术,是指其模仿人类行为的特征,所模仿的行为类型已成为区分艺术类型的重要依据。

C 作品的“形式”也是由被模仿对象的形式生成的。

D 模仿的对象、观者所必需的情感效果、作品的内在要求,都对一首诗的某个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世纪末英国批评家:由于媒介的差异,许多艺术类型中,除了少数之外,大多数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模仿。

艺术是模仿的观念在新古典主义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大多数理论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总结与分析

模仿理论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根据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但到了 19 世纪末,一些批评家反对这一观点。不同观念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批评焦点的转移,例如从“世界”转向“欣赏者”。

三个实用理论

要点

西德尼:

答:模仿诗歌只是一种手段,其直接目的是让人快乐,而快乐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教人。

B 批评应该以欣赏者为中心。

以欣赏者为中心的批评被称为“实用主义理论”。

实用主义批评的视角源自古典修辞理论。

实用主义批评家强调艺术的规则和原则,并相信一套普遍规律的有效性。

实用主义理论将艺术家和作品中的人物的目标指向观众愉悦的本质、需要和来源。

诗人必须对欣赏者严格负责,欣赏者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求是艺术的目标和试金石。



总结与分析

“实用论”理论将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做某事的工具,其价值往往以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在古希腊,戏剧的情节、对话和歌词常常借古讽今,启发公民关注和思考城邦的现实问题。这体现了当时对戏剧创作教育功能的重视,部分与“实用论”完美契合。

在实用主义的背景下,正是因为艺术家贡献自己的创造能力,为观众提供愉悦和指导,他们的天赋、创造性想象力和自然情感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使文学批评的兴趣从“欣赏者”转向“艺术家”。

四种表现理论

要点

艺术家本人是创作艺术作品并设定评判标准的主要因素。

艺术作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主导的创作,是诗人感情、思想、情感的共同表现。

密尔的诗歌理论:

诗歌的一种。抒情诗是情感最纯粹的表达。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模仿或描述”,另一类是诗歌,因为它“表达人类的情感”。

B自然作为批评的标准。诗人分为天生的诗人(以雪莱为代表)和有学问的诗人(以华兹华斯为代表)。

C外部世界。没有参考外部现实。诗意并不存在于物体本身,而存在于观察物体时的“心境”。

D 鉴赏家。诗人的听众是诗人本人,想要打动别人的是修辞,而不是诗歌。

总结与分析

“表达论”不再是对自然的简单琐碎的模仿,也摒弃了片面迎合大众口味的做法。它注重作家内心世界与文学的关系,强调创作的主观能动性。这与中国古代“诗以志志”、“诗以情为”的思想不谋而合。

五目标论

要点

“客观论”将艺术作品与外部参照物隔离开来,将其作为一个自足的本体进行分析,仅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诗歌独立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或娱乐人们,而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这种观点在文学批评中比较少见,但某种形式的客观理论已经成为文学批评的主导模式。

浪漫主义批评在这一点上仍然不服气。

美妙的想法

读书、看电影、拍摄生活、写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7:02 , Processed in 0.0599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