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当现实让人发疯:发疯文学与现代性异化的哲学探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918
发表于 2024-12-4 02: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界面新闻记者|尹庆禄

界面新闻编辑|黄跃

当现实让人疯狂时,“疯狂文学”就是年轻人的解药。如今,一些网络表述逐渐走向荒诞、抽象,并出现了不同的变体,比如相声演员陈寅泉的“无厘头文学”,以及最近流行的“莫邪文学”(莫邪在粤语中是猴子的意思)。意思),人们似乎试图通过胡言乱语来维持某种“正常”。

在这一趋势下,罗马尼亚哲学家EM·萧沆的著作《在绝望之巅》去年凭借金句和阴郁的主题成为社交平台的宠儿。即使书中的句子混入今天的疯狂名言中,也毫无违和感。这并非偶然。萧沆继承了20世纪存在主义、唯心主义等悲观主义哲学传统。他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现代性带来的人性异化。顺着这样的思路和萧沆的流行,我们该如何理解“疯狂文学”呢?

《在绝望的顶峰》

【法国】萧沆撰,唐江译

北京联合书店·明室2022年6期 共情乔兰:当现实变成游戏,人就变成了动物

萧沆经常被认为是“虚无主义者”,因为他不断谈论死亡、失眠、呕吐和绝望。在疯狂文学中,“疯狂”的对象往往并不具体,而更像是压抑后的肆意发泄到空气中,因此也具有虚无的含义。然而,另一种可能更准确的说法是,通过疯狂,生活中未被怀疑的虚无主义被揭示出来。

荷兰哲学家诺伦·格茨这样定义虚无主义:发现生命毫无意义,却仍假装继续像什么都没有一样生活;发现现实是非人性的,但仍然选择接受它。虚无主义者乐观而富有同情心,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是幸福。即使目前的情况存在问题,他们也相信有一天他们会超越黑暗,到达光明。格尔茨指出,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意志的意志”,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安全而强加给我们的。他引用尼采的《论道德谱系》,提到现代性所倡导的谦卑、自我克制、自我否定、自我牺牲,原本是奴隶的价值观,但最终战胜了主人的骄傲和力量,成为当今流行的道德。价值。

“虚无主义”

【荷兰】诺伦·格尔茨(Nolen )撰,张红军译

商务印书馆·风声/含芬楼文化 2022-10

结果,受到压抑的人正在寻找各种方法将破坏性冲动转化为建设性行为,比如自我催眠(查看、观看视频)、机械服从(打卡上班)、创造小幸福(留个酷)评论)。但尼采认为,本能是不能轻易压制的,而人类的兽性远远超出了规则和规定,因此上述做法只是将残忍指向自己。这种自虐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愧疚和愧疚。这样,虽然避免了社会的毁灭,但代价是增加了我们的麻木和虚无主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疯狂文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这个人看起来疯了”不再是指责,而是变成了赞美,这意味着他已经看透了生命本身的虚无,决定不再同谋。耐心和压抑的意义首先受到质疑。与其责怪自己和内心矛盾,不如像韩剧《黑暗荣耀》中的妍珍那样咒骂、责备别人的过错。面对工作的无意义,如今的上班族会寻找“老板看到头像就不想跟你说话”来逃避工作,或者把工作比作过家家——当现实降级为游戏,无聊工作将会消失。太可怕了,一脸严肃的领导甚至因此而显得格外可笑。

截图来自

在《绝望之巅》中,萧沆同样热切地希望每个人“离开工作场所,聚集在街头,永远不要再做任何事情”。他大力赞扬懒惰,称自己是巴黎最闲的人。 “唯一做得比我少的就是没有顾客的妓女。”为了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寄宿在别人的屋檐下,萧沆不得不克制自己的厌世情绪,几乎与所有愿意请他吃饭的人都成为了朋友。尽管萧沆在作品中经常亵渎神明,他还是很乐意以“上帝的崇拜者”的身份出现在罗马尼亚东正教教堂,以获得免费的晚餐。从这一点来看,萧沆更像是一个善于适应的不完整的愤世嫉俗者。他确实属于这种形而上的虚无主义传统——以忧郁作为生活的灵感来源,吸收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悲情中加入强烈的、自觉的幽默和自嘲,用雄辩的口才解释了人类一切努力和制度的无意义和堕落,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末日景象。

在末世中,人类的智慧和主观性不再重要,做人并不像做动物那么容易。萧沆认为,人类是最不幸的动物,被大自然抛弃,被迫寻找自己的出路。相比之下,野草或者鸣鸟的生命更加完整。在萧沆看来,为了达到不再做人的目的,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任性。这可以从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洗澡吃橘子,感受花果山下猴子的乐趣”;又比如广为流传的梅吉表情符号中,梅吉看上去傻傻无辜,眼神涣散,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与理性人的无聊世界隔离开来,自然而然就能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苏格拉底希望把人从洞穴里拉出来,用知识代替信仰,那么精神上的人根本不关心知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志向,没有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远大理想,想做峨眉山的领头羊”。猴子每天都抢人的食物,蹲在山顶上玩耍,没事的时候还用嘴打人。”用萧沆的话说,他放弃了对世界的理解,只是因为世界不值得被理解。

什么表情包。图片来源:微博 用荒诞去对抗荒诞,寻找希望?

对于精神正常、信念乐观的人来说,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进的线性过程,而死亡则是生命的反面。人们必须努力活到死亡的那一刻,才能在死后的“来世”享受生活。然而萧沆提醒我们,死亡在生命中无处不在,死亡与美丽无关,而与痛苦和磨难有关。在疯狂文学中,人们不再掩饰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而是用恶毒的语气在表情包上写下“好消息:我死了”,或者干脆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我老鼠实在受不了了”)它”)。停留”)。萧沆还指出,对于那些认识到生命是一段漫长的苦难的人来说,救赎的问题也简单明了——“他们的道路上没有救赎”。

苏珊·桑塔格曾评价萧沆的写作:其他作家以他的开头来结束文章,而他总是从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开始,然后继续写作。或许这并不奇怪,因为救赎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存在进步这回事,建立逻辑连贯的叙述和论证就变得不重要了。人们在疯狂时所说的话往往是支离破碎、语无伦次的。这一点在萧沆的其他作品如《论苦难》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文章被分解成短句和诗歌,读者只能运用直觉而不是智力。抓住内涵,露出苦涩的会心微笑。

有一个轶事可以说明这一点:1936年,萧沆在一所中学短暂担任中学哲学老师时(这是他唯一一次担任全职工作),一名学生问他“什么是道德?”告诉一个学生,没有道德这回事,他的班级就会永远处于混乱状态。当萧沆最终辞职时,校长喝得昏迷以庆祝。

《痛苦的理论》

【法国】萧沆撰,蔡玉婷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然而萧沆和那些疯狂的文学创作者充其量只能算是刻意的诠释,而真正疯狂的人却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这一点。在巴西贫民窟的民族志《维塔:社会遗弃下的疯狂与文明》中,精神病人卡塔琳娜继续编着她的“疾病词典”,以混乱的方式连接着人和地方,机构和疾病因此被困在其中。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成为重叠的幽灵。作者这样描述的情况:

她停留在一个光明的失落边境,通过写作拓展人类的想象力。毗邻这些边界的是谋杀的掩盖现实。通过探索这些边界,我们找到了了解当前人类状况的方法。这是民族志探究的核心目标。

正如《维塔》引言中所写,这正是疯狂文学的意义——用疯狂的语言来评论一个疯狂的世界,用荒诞来对抗荒诞。格尔茨指出,二战的经历不仅让生活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变得荒谬——成千上万的人被杀,纳粹主义盛行,但人们仍然继续吃饭、工作、说话和睡觉,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 ,虚无主义就是“品酒鉴火世”的能力。尽管到处都有沉船事故,但人们仍然尽力维持着所谓的正常秩序。相比之下,被世界逼疯的人会用这种方式创造模因并表达荒谬。格尔茨提醒我们,指出生命毫无意义并不是提倡虚无主义,而是反对虚无主义。

著名的模因“女孩”也有疯狂文学的影子。图片来源:

在之前一篇有关韩国激进女权主义的文章中,界面文化曾经提到过“镜像”这一看似疯狂的言语策略——女权主义者通过倒置和放大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关系。到处都弥漫着厌女的气氛。同样,疯狂文学也用荒诞来回应上级、长辈、领导的无理要求。当亲戚问你“你怎么还不生孩子?”你可以面不改色地回答:“我不孕。” ”;如果别人欠下的钱不还,你也可以当众嚎叫、翻筋斗,用自己的丑陋先发制人,让对方丢面子。

萧沆也深谙这种倒置和对立的辩证法。在《绝望之巅》中,他颠覆了亲人在身边的死亡观,写道最深刻、最根本的死亡就是在亲人面前死去。那些孤独死去并要求有朋友和家人陪伴的人这样做是出于恐惧和无法独自度过最后的时刻。 《论苦难》中的这段话提供了一种摧毁善良诱惑的方法:去市场,挑选最穷的老太婆,踩在她的脚上,在她咒骂的时候选择保持沉默。作为读者,我们感受到了逃离道德的快感,类似于去年年轻人在大学校园里夜色里爬行的秘密快感,用最卑鄙卑鄙的姿态表达不满,对虚无大声嘲笑。

透过疯狂文学的镜子,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性的一切好处都已褪去的今天,一种声称生命至上的生活实际上是反对生命的。相反,那些说“想死”的人其实想说的是“想活”。这大概可以称为“毁灭与绝望的希望论”。用文学评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话来概括:失去希望是可能的,但放弃绝望是不可能的。通过彻底的毁灭,也许我们能够赢回更好的生活。

参考:

《虚无主义》【荷兰】诺伦·格尔茨撰 商务印书​​馆张红军译·风之回声/含芬楼文化2022-10

《绝望之巅》【法国】EM·齐奥兰撰,唐江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灵石2022年6月

《论苦难》【法国】EM 着,蔡玉婷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拒绝在美军服役并远离离婚:排除男性是一个好策略吗? |界面文化

埃米尔的

成为失败者的理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9:50 , Processed in 0.0875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