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挑战:探索未来社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912
发表于 2024-12-3 21: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AI)无疑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些能够将数据转换为可视图形的软件也深刻地改变了计算机科学的世界。我们的生活,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加速。尽管人工智能将继续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它也会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结果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可怕的,我们仍然很难确定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的影响。对社会有什么影响?总之,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正在发生的变化,并采取措施,以获得最好的结果。

您可能听说过“技术奇点”这个词( )。这个术语指的是宇宙物理学中“黑洞”的概念。黑洞是一个奇点。进入这一点之后,人类目前已知的所有物理定律都将停止。变得不适用。同样,技术奇点描述了“超级智能”将在本世纪某个时刻出现的想法: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技术进步将如此之快,普通人将无法跟上。优越的。简单来说,类似于进入宇宙黑洞,一旦人类社会进入技术奇点,我们可能不再能够轻易预测未来,因为所有已知的规律都会失效,一切都将变得不可知。

上图:黑洞的“奇点”

在我们到达那里之前(如果我们能够到达那里),可能会出现另一个巨大的不连续性,有些人称之为“经济奇点”()。一旦达到经济奇点,人工智能将比人类更便宜并更好地执行各种任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很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那么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体系来应对它。总之,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将如何给我们带来非凡的“经济奇点”甚至“技术奇点”,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七段情节。好吧,也许最终的答案就在于历史…… (一)希腊神话中的“人工智能” 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中,赫菲斯托斯(对应罗马神话中的火神)是火神和工匠之神。传说他除了用粘土创造了人类第一位女性潘多拉之外,还创造了一台栩栩如生的“金属自动机器”。赫菲斯托斯的一生始于不幸。希腊神话通常有多个版本。在一些版本中,赫菲斯托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在其他版本中,他是赫拉的独生子。他的父亲或母亲把他从奥林匹斯山上扔了下来,摔了一整天后,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成了瘸子。后来,他被利姆诺斯人救了。当他的母亲赫拉看到他创造的一系列精美神器时屈服了,赫菲斯托斯成为唯一被奥林匹斯山征服的人。希腊神话人物重新接纳。传说中,赫菲斯托斯制造了一系列金属物品,其中蕴藏着人类思想中“机械自动化”乃至人工智能的萌芽。赫菲斯托斯创造的目的多种多样,其中最险恶的是高加索青铜鹰,它的工作是每天“自动”杀死巨人泰坦普罗米修斯,并啄食后者的肝脏,以惩罚普罗米修斯的“罪行”。给人类带来火。当然,他创造的神器并非都是如此危险的物品。还有“自动倒酒车”。这种“自动倒酒车”是一个有二十个轮子的装置。它是在希腊发现的。在众神举行的盛宴期间,人们可以自动进出奥林匹斯山的大厅。 (二)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和罗苏姆的《万能机器人》 虽然人类早期历史上的很多故事都包含着后来科幻小说和思想中反复出现的“人造生物”的情节元素,但很多人认为伟大的雪莱夫人玛丽·雪莱于1818年出版的诗歌《弗兰肯斯坦》才是这一类型科幻小说的真正起点,因为《弗兰肯斯坦》是人为决定用科学方法和仪器来创作的,并且有某些“情绪”或“想法”。

上图:玛丽·雪莱(1797-1851),英国伟大诗人雪莱的妻子,以哥特式小说《弗兰肯斯坦》而闻名。



《弗兰肯斯坦》看起来像是一本怪异的浪漫小说。书中的怪异生物并没有“吓到”很多人。相反,人们更加关注这位疯狂的科学家;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恰佩克的新剧《罗苏姆的万能机器人》提出了至今仍困扰我们的问题。该剧首演时受到高度好评,但此后热情逐渐减退。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称其中传达的想法“非常糟糕”,如今这部剧已经很少被阅读或表演。尽管如此,该剧还是引入了机器人反抗和杀害人类的想法,这激发了许多故事的灵感,并且还预计到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引发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当然,最著名的是,这个剧本给了世界“机器人”这个词(捷克语)。剧本中,作者恰佩克笔下的“机器人”拥有拟人化的外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剧本中,机器人最终发动了一场“起义”,杀死了所有人类,只剩下一个人活着;而在剧本的最后,两个机器人都产生了类似人类的情感,这似乎让他们重新开始。整个循环。 (3)查尔斯·巴贝奇( )和阿达·洛夫莱斯(Ada ) 人类历史早期发明的真正的计算机相对公认是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学者、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奇( )开发的。不幸的是,巴贝奇在去世前无法完成他构想的机器(“分析机”)的开发,但在 1991 年,它是根据巴贝奇的原始图纸按照他当时的设计公差建造的。建造了一台类似的机器,结果表明巴贝奇的“分析机”可能在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实际使用过。 1822年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可以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而他未完成的设计,“分析引擎”,可以进行一般计算,并在一拳中记录之前计算的结果。卡,并将这些结果用作下一步操作的新输入。

上图:巴贝奇的“差分机1号”于1832年研制成功,这个试用版的“差分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自动计算器之一。

巴贝奇拒绝了授予他的爵士头衔和贵族爵位,他仍然是反对世袭贵族的终身倡导者。巴贝奇死后,他的大脑被摘除。他的一半大脑被皇家外科医学院保留,另一半则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出。巴贝奇的合作者阿达·洛夫莱斯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因为她为分析机创建了一些算法。然而,艾达·洛夫莱斯更为人所知的是,她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人和冒险家拜伦勋爵的唯一合法孩子。尽管艾达从来不知道她的父亲是谁,但她在36岁时去世,并被埋葬在他的旁边。关于艾达对巴贝奇工作的贡献程度存在争议,但无论她是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程序员,她永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编程中“捕获错误”的人。 (4)艾伦·图灵和布莱切利庄园 英国杰出数学家和密码学家艾伦·图灵常被称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最著名的成就是二战期间他在布莱奇利庄园的密码破译中心破译了纳粹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图灵和他的同事使用了一种名为“炸弹”的复杂机器,这是一种机电装置,可以消除大量不正确的密码破译方案,使人们有效地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案。据估计,图灵的工作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缩短了两年。当然,人是复杂的,图灵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战后他因同性恋而被起诉,并不得不接受以雌激素为基础的合成药物注射。两年后,他自杀了。

上图: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被后人称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早在1936年,二战爆发前,图灵就设计了一种理论上称为“图灵机”的机器。该机器由无限长度的纸带组成,纸带被分成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包含一个符号。读取装置根据相关指令进行操作,来回移动纸带,一次读取一个方块和一个符号。图灵与他的博士生导师阿隆佐·丘奇( )发表了一篇关于该机器的论文,其中表示图灵机可以模拟任何计算机算法的逻辑。图灵还因发明了一种测试人工智能的方法(称为“图灵测试”)而闻名。在这种测试中,如果一台机器通过了,使得人们无法分辨自己是在与人交谈还是与机器交谈,那么就证明该机器是有意识的。 (5)达特茅斯会议 人工智能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标志是1956年夏天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人们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每一个特征”的猜想。原则上,智能可以被如此准确地描述,以至于可以建造一台机器来模拟它。”会议的组织者包括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克劳德·香农和纳撒尼尔·罗切斯特,他们都为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图:达特茅斯会议与会者的合影。

自达特茅斯学院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机器已经被制造出来,可以解决学校里常见的数学问题;基于一个名为“Eliza”的程序,人们还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让用户感觉它是有意识的。冷战时期,军事研究机构,特别是像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这样的机构,拥有近乎无限的研发支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工智能领域的这些成就成为可能。当时整个美国在科技的各个方面都在与苏联展开全面竞争,作为竞争焦点的计算机领域也不例外。事后看来,这一时期新兴的人工智能研究界弥漫着一种神秘的乐观甚至傲慢。赫伯特·西蒙 ( Simon) 在其 1965 年出版的《人的形状与管理》一书中写道:“20 年内,机器将能够做人类能做的任何事情。”两年后,马文·明斯基在《计算:有限与无限机器》一书中写道:“在一代人之内,实现‘人工智能’的问题将得到实质性解决。”但现在看来,人工智能的先驱们智力低估了复制人脑的难度。然而,当时没有人想到人工智能会这么难实现,所以武断地批评他们是不公平的。

(6) 1973年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工智能冬天”。当事实证明人工智能落地需要比最初预期更长的时间时,不满的谣言在众多科技投资机构中蔓延。传言,这一切在1973年发布的《莱特希尔报告》( )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该报告严厉批评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许多基础研究,尤其是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众所周知的子领域。它还强调了人工智能中的“组合问题”,即当变量数量增加时,涉及两个或三个变量的简单计算可能会变得棘手。第一次“人工智能寒冬”从1974年持续到198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由于专家系统和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采用大规模并行编程)的出现,人工智能再次繁荣。专家系统将自身限制为使用大型数据库来解决单一专业领域中狭隘定义的特定问题,从而避免了某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的资金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再次枯竭,一方面是因为需要解决的困难再次被低估,另一方面是因为台式计算机和我们现在称为“服务器”的高速计算中心正在失去速度和性能。比以前的大型机,使那些非常昂贵的旧机器变得多余。 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轮“人工智能寒冬”逐渐解冻。此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经费不断增加。

但一些理智的人担心,当前行业对人工智能进步的兴奋只是一种“炒作”,另一场毁灭性的萧条很快就会随之而来。不过,相关研究人员有理由对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加乐观,因为此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门槛期”,并具备了培养做实际工作的能力。第一代人工智能的强大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让开发公司赚了很多钱——人工智能的微小改进现在就可以给这些公司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此时的人工智能之所以存在并发展,是因为它有利可图。 (七)好莱坞的人工智能 人们通常认为好莱坞讨厌人工智能,或者更喜欢将人工智能描绘成对人类的威胁。基于这种观点,在一些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常常被表现为冷酷无情的敌人,将人类推向灭绝的边缘。奇怪的是,人类最终总是战胜人工智能,因为人类有情感,爱家人,而且出于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正是爱和情感使人类比纯粹依靠理性运行的机器更强大。事实上,与这样的刻板印象相比,好莱坞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略有不同。如果我们审视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好莱坞电影,我们可能会发现,在大多数电影中,人工智能并不不可避免地对人类怀有敌意,尽管这可能是由于故障或剧情需要。对人类构成威胁。

甚至在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中,也有暗示是人类首先挑起了战争,而在该系列的结尾,主角尼奥说服了机器的控制者,他们应该尝试与人类建立更好的关系。闯入”并不是太困难。在1968年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哈尔是控制整个飞船的人工智能程序。刚刚开始和宇航员作战。 1982年的电影《银翼杀手》、2008年的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和2015年的电影《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既有“好”的人工智能,也有“好”的人工智能。 “坏”人工智能;在2004年的电影《我,机器人》和2015年的电影《机械姬》中,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只有在经历了人类相当恶劣的对待之后,人工智能才会出于自卫的目的而与人类为敌。好莱坞最有趣的人工智能方法之一是1970年的电影《巨人:福宾计划》,其中“超级智能”认为人类无法自我管理,因此采取了接管人类社会的完全合乎逻辑的步骤。

上图:1970 年电影《巨人:福宾计划》中的场景中,埃里克·布雷登 (Eric ) 与多台计算机并排站立。

或许我们之所以认为人工智能在电影中总是扮演坏人,是因为1984年上映的电影《终结者》,这部电影也可以算是好莱坞关于人工智能的代表作。在这部电影中,天网意识到这一点后决定消灭人类。最初的《终结者》电影非常有创意,其设计也非常具有标志性,以至于有传言称,美国某些地区有法律要求报纸将机器人放在任何有关人工智能的文章旁边。 《终结者》照片。然而硬币总是有正反面,总有一些电影中人工智能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比如《星际迷航》系列、1986年上映的《短路》、1986年上映的《人工智能》等。 2001年上映的《星际穿越》、2014年上映的好评如潮的《星球大战》系列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或许就是斯派克·琼斯的2013年科幻爱情喜剧电影《她》。

————

编辑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9:41 , Processed in 0.564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