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1|回复: 0

中世纪欧洲宗教文学:圣经、英雄史诗与骑士文学的辉煌时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537
发表于 2024-12-1 0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洲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都市文学

宗教文学

手抄的拉丁文圣经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献浩如烟海、多种多样。圣经占据神命记载的宝座,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中世纪流行的《圣经》经过许多神学家反复编撰和修改,用拉丁文(天主教会)和希腊文(东正教)写成。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统治着整个中世纪的所有文化活动。圣经有很多版本,著名的有《七十贤士》和《纳西斯抄本》。这些不同版本的圣经在内容上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9世纪初罗马教会编纂的《圣经》“通俗拉丁译本”成为天主教圣经的正式版本。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期间,《圣经》被翻译成多种其他语言。

英雄史诗

中世纪的欧洲是英雄史诗极其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和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部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的生活。这些民族还没有被封建化,也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日耳曼语《希尔德布兰德》。 《特别之歌》、盎格鲁撒克逊语《贝奥武夫》(《贝奥武夫》的译名)、冰岛语《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与荷马史诗一样,都是晚期氏族社​​会的产物。它们都歌颂部落英雄,取材于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神干预人的命运,人们逐渐失去对神的尊重。日耳曼民族有大量的英雄史诗,但由于都是以口耳相传为主,作者往往不为人知。 《贝奥武甫》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这首诗共有3182行。该书保存相对完整,作者无法考证。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杰作。现在手稿只剩下两页,共68行。

冰岛英雄史诗《萨迦》和《埃达》是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代表作,记录了北欧地区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北欧神话传说有自己的体系,和希腊神话一样迷人。维京时代(193-1050),由南侵的丹麦人和挪威人带到西欧和南欧,并与罗马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英国的《贝奥武夫》取材于北欧神话。

由于这类史诗带有异教精神,遭到天主教会的严重破坏,许多史诗被烧毁。

另一种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它表达的是欧洲各国高度封建化的产物。原有的神灵逐渐消失,封建君臣关系、主仆关系、骑士制度的痕迹得以体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的事迹往往表现为与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等。其中,《罗兰之歌》是此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这部史诗于12世纪诞生于法国,但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这部史诗以盎格鲁-诺曼方言写成,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这是一个表达爱国、忠君主题的典型故事。 《罗兰之歌》在中世纪具有很高的地位,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理想英雄形象的象征。

侠义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文学现象。欧洲的封建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小领主被分封给大领主,成为“诸侯”,而领主阶级的最低级别则被称为“骑士”。在中世纪早期,骑士的地位非常低下。然而,这种情况在11世纪以来历时200年的八次十字军东征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骑士阶层成为欧洲强大的社会力量。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恪守“效忠皇帝、保护宗教、骑士精神”的信条。骑士在学习武术的同时,还要学习礼仪、诗歌、音乐等。骑士应该把荣誉看得高于一切,通过冒险和为领主和“最爱的女士”服务来获得名声。这些特征在侠义文学中恰恰得到了体现。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时期,许多诗人、作家都从中汲取营养。尽管侠义文学中含有宗教和封建礼仪的各种元素,但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话般的浪漫情调,仍然使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骑士精神的歌词



骑士抒情诗最早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大多是借助民歌演变而来的。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游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名字的诗人有数百名,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却很少。这些诗大多表达了骑士对女士的爱慕之情。例如,著名的《黎明歌》描述了骑士和女子幽会后黎明时分的情景。 13世纪初,许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将抒情诗的传统带到了意大利,促进了文艺复兴诗歌的发展。

除了法国普罗旺斯之外,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一些骑士诗人。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瓦尔特·冯·德·沃格韦德(1170-1230)、西班牙的伊尼科·洛佩斯·德·门多萨(1398-1458)、胡安·德·梅纳(1411-1456)等。

骑士传奇

骑士传说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法国、德国流传着著名的传说。侠义传说的题材大多是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信仰的骑士,展现了冒险的骑士精神。

《骑士传奇》根据题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系统。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主要包括三个体系。

古代体系:一般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这些传说虽然是关于古希腊罗马的故事,但他们的英雄具有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和荣誉观。

英式体系:一般围绕古代凯尔特国王亚瑟王的传说展开,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国家广为流传。法国诗人克雷蒂安·德·特鲁瓦和德国游吟诗人沃尔夫拉姆·冯·艾申巴赫( von ,1170-1220)就是此类传奇人物。代表作者。 15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亚瑟王之死》,这是这一体系中成就最高的作品。该书包括八个故事,由诗人托马斯·马洛里( ,?-1471 年)根据法语版《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撰写。传奇翻译与编译

拜占庭体系:大多根据拜占庭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编写。代表作品有《奥加松与尼可雷特》

另外,除了上述三大体系之外,西班牙的骑士传奇也十分繁荣。由于西班牙骑士传奇是在英、德、法骑士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时间的滞后,又受到但丁和意大利抒情诗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诗歌一起构成了西班牙骑士传奇的风格。西班牙语 宫廷文学的面貌。典型的西班牙骑士小说是《阿玛迪斯·德·古拉》,它对后来的西班牙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书一度被视为培养完美骑士的教科书。就连讨厌骑士小说的塞万提斯也曾称赞这部小说的主角“完美”。

都市文学

杰弗里·乔叟 10世纪初的西欧国家,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发展,创建了城市,形成了从事工商业的公民阶层。 12世纪,文官阶层逐渐强大,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开始开办非教会学校。文官阶层虽然不否认宗教信仰,但对封建领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构成了巨大威胁。西欧许多国家的教会将公民办的非教会学校视为异端,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来迫害和压制世俗文化。

中世纪都市文学的发展与都市斗争和“异端”思想密切相关。也适应了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都市文学多为民间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乐观主义精神。它歌颂公民或农民的个人智慧和聪明才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其表现手法多为讽刺,语言朴实生动,有时又显得粗俗。



法国是西欧城市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也最发达。 “诗歌故事”是法国最流行的都市文学类型,其特点是讲故事性和讽刺性较强。作品无情地嘲讽了骑士和僧侣的丑陋,但同时也揭露了平民阶层的贪婪和自私。法国都市文学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包括《莱纳德传奇》和《玫瑰传奇》两部作品。前者用动物世界来隐喻人类社会,对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以至于“莉娜”一词成为现代法语中的通用名词,取代了“狐狸”一词。 18世纪,德国作家歌德对它十分欣赏,并将其改写成德国叙事诗《莉娜·福克斯》。后者采用寓言手法,没有情节曲折,描写了梦想、优雅爱情等主题。这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梦的作品,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法国都市文学在抒情诗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吕特博夫(?—1280)是中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公民抒情诗人,出身于社会下层阶级。他的诗多描写自己的清贫生活,讽刺僧侣贵族。弗朗索瓦·维庸(1431-1480)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抒情诗人。其传世作品《歌》、《遗言》风格既庄重又幽默。维庸一生都生活在痛苦和愤怒之中,但他的作品仍然能够超越自我和现实,以嘲讽的冷眼审视社会。

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也反映在文学中。英国底层修道士威廉·兰格伦( ,1332-1400)写的长诗《皮尔斯农夫》是英国农民运动的直接产物,在当时广为流传。此外,脍炙人口的英国瑶剧《罗宾汉瑶剧》描写了一位劫富济贫的绿林英雄的一生,展现了公民反抗封建等级制度的精神。罗宾汉的传说在14、15世纪广为流传。除英国外,类似的埃尔吉尔传说出现在挪威、北欧,威廉泰尔的传说出现在瑞士,都体现了农民对暴力的反抗。

杰弗里·乔叟( ,1343-1400)是一位英国中世纪诗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乔叟开始写作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已初具规模,因此乔叟的创作受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影响。早期的诗作有《公爵夫人之书》、《名声之宫》、《鸟的议会》等,深受法国公民文学的影响。但乔叟最著名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中世纪英国文学中最有成就的公民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大量采用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写作方法。

中世纪的民间戏剧也非常繁荣。主要类型有独白剧、道德剧、愚人剧和闹剧。这些不同的流派在表现手法和内容主题上都非常相似。他们一般用讽刺的手法来表达公民的精神面貌。法国公民戏剧非常发达,甚至产生了两个具有泛欧洲影响力的剧团:“法庭书记员剧院”和“愚人剧院”。著名戏剧包括皮埃尔·格兰古尔( ,1475-1538)的《愚人戏法》和喜剧《巴特兰喜剧》。

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戏剧达到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加成熟和发达的水平。代表人物包括胡安·德尔·恩西纳(1469-1529)和费尔南多·德尔·罗哈斯(1476-1476)。 1541)等。前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将中世纪简单的宗教戏剧转变为具有文艺复兴特征的复杂情节,而后者的代表作《塞莱斯蒂娜》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学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一种文字,广泛流传。

但丁与意大利诗歌

但丁(1265-1321)中世纪意大利诗歌繁荣,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催生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伟大的诗人但丁。

西西里诗派是意大利第一所诗派。它于13世纪上半叶在西西里王国成立。其代表诗人是雅各布·达·伦蒂尼( da ,?-1248)。这种体裁借鉴了法国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形式和格律特征。它有优美的节奏和华丽的文采,但基本上只满足宫廷的口味,缺乏活力和激情。托斯卡纳诗派于13世纪下半叶诞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比萨等城市。它是意大利世俗文化和都市文学发展的中心。这一流派开创了著名的“温柔新体”诗歌。中心主题是歌颂女性和爱情,但不再描写骑士对高贵女士的崇拜和忠诚,而是歌颂更真实的情感和更生动的形象。代表诗人包括吉多·吉尼泽利(1240-1276)和吉多·卡瓦尔康蒂(1255-1300)。但丁早期也属于这种风格。

关于但丁的创作属于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范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尽管但丁的诗歌仍然带有比较明显的宗教意义,但其所蕴含的人文意识却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1265-1321)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他的早期创作如《重生》属于“温柔的新体”,主要歌颂他所爱的女人贝阿特丽斯,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所采用的手法是中世纪常见的梦境、象征、寓言等。但丁最伟大的作品《神曲》写于1307年,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它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虽然这首诗仍然流露出但丁作为中世纪诗人的偏见,比如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但它也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此外,但丁对意大利语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的《神曲》是用意大利语口语而非拉丁语写成的,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如果您有更详细的问题,请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6 23:02 , Processed in 0.1294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