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盛大举行,五部佳作荣获殊荣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623
发表于 2024-11-29 06: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昨晚在北京举行。 《世界》(梁晓生)、《风的故事》(徐怀忠)、《北上》(徐则臣)、《主角》(陈言)、《鹰舞哥哥》(李二)五部作品荣获此项荣誉,现将获奖感言和作者获奖感言分享在此。

颁奖典礼现场

梁晓生《人间世界》

获奖感言

在《世界》中,梁晓生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奋斗、成长、相亲相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顽强负责、善良正直、与时代同步的中国人形象群体。 、生活和谐。灵魂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弘扬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情感正直而深刻,表现出美学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性的统一。

获奖感言

梁晓生

众所周知,文化对于个人善意的培养、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决定了人类能够做什么,技术决定了人类能够达到什么水平,文化则反映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因此,从党中央到国务院,都特别重视文化建设。文学只是文学,与文化不同,也不与文化有关。

但文学是其他艺术门类的酵母,“文学与艺术”一词说明了这种关系。

如果文学艺术脱离了文化内涵,文化就很容易成为被束之高阁的知识,从而失去对绝大多数人的吸引力。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不接地气”。

中华文化在影响世界、影响人心方面担负着尤为重大的责任。正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民立命,为圣人弘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庄严而正直的信念。

中华文化的责任之路如此漫长而艰难,我们该如何帮助呢?

作为一个作家,我60岁以后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文学,文化的长子。我认为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学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去履行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文化使命。

但人们对文学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文学不能也不应该局限于某种观念。局限于任何一种思想的文学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茧中。

然而,无论文化生态如何多元,如果缺乏担当文化重任的文学,那么这样的文化生态将是令人遗憾的。

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与我同时获奖的四位作家,无论是比我年长的前辈,还是比我年轻的新老朋友,都参与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填补空白”。他们自己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风格有很大不同,但文学精神基本相同。

徐怀忠《风的故事》

获奖感言



《风之传奇》闪耀着英雄之美、精神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徐怀忠以非凡的浪漫激情,深深讴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背景下的山河生命的高贵、勇敢、纯真和飞扬,表达了他关于人与战争、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文学观点。超越、升华等基本主题展开新的诠释。金马铁马与诗书礼乐相得益彰,使作品显得轻盈而雄伟。

获奖感言

徐怀忠

直到这次评奖的时候我才知道茅盾文学奖的字数最低是13万字。很幸运,我的书《风之传说》正好有十三万字。也就是说,如果我再次删除千二八白,我就无法弥补法定字数,我将不得不退出审稿。这本薄薄的小书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如果与国家的建设发展和个人的文学写作过程联系起来,确实能引出很多话题。回首往事,我会感慨万千。

人们头脑很简单,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热情奔赴最困难的边疆地区,参与各项建设工程。我当时20岁出头,深入进藏部队和康藏地区,写了小说《我们播种爱》等。在艺术上没有太多考虑,但他充满热情,见证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到了1979年,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给文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脑子里所有有形无形的思想束缚都被冲走了。我用《西线轶事》这部小说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挖掘,响应思想解放运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2014年,经过一段孤独而漫长的创作准备,我开始打磨小说《风的故事》。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像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全速前进。作为一名退休的老人,我也深受启发和启发。我心情愉悦,精神抖擞,彻底放开手脚,尽力做最后的尝试。我终于可以应付《日落》这本书了,很满足。他哼了一声,将所有的子弹都打了出去。我继续拍摄,不得不更换备用弹匣。留给我的时间有限,我担心为时已晚。或许以后我可以重新拿起短篇小说来延续《风的故事》未完成的意义。

此时此刻,我不能不向人民文学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两个编辑部没有犹豫,迅速启动了这项工作。我要感谢那些可能认识或不认识的读者愿意接受我这份迟来的礼物。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妻子于增祥。家人是我坚强的后盾。没有后方动员的全力支持,我不可能打赢这场战斗。

徐则臣的《北上》

获奖感言

在《北上》中,徐则臣用出色的叙事技巧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中,运河两岸的城市与人民、悲欢离合与梦想相继展开,最终汇聚在一起。进入中国精神的深度和高度。中国人民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着大运河这个民族生活的重要标志,正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重新探索和展示。

获奖感言

徐泽臣

因一条2500年历史的河流,《北上》荣获今年茅盾文学奖。作为一名作者,我感到荣幸并深受启发。 22年来的写作,我一直感激这条河。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就是写一篇又一篇与这条河有关的作品。这是我小说最忠实可靠的背景。我在河边住了很多年了。这些被河流水汽笼罩的岁月,成为我写作最重要的资源。河里总有良药。

这条河不仅仅是京杭大运河,它是我一生中遇到过的所有河流的总和。二十、三十年前,我的生活从一条河变成了另一条河。这条河是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天堂。河流不仅是我们最亲密的玩伴,也是我们理解和想象世界的方式。我仔细地凝视着波浪和漩涡,想象着它们在广阔的土地上无尽地奔腾。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我想象中的世界;不管他们走多远,我想象中的世界就和我的世界一样大。

几年后,我住在京杭大运河边。无论是从规模、功能、景观,甚至从河流的本质来看,它都是我所见过的所有河流的总和。它是我生命中的全部河流。在二十多年的写作中,我的小说背景走遍了大江南北,在纸上开辟了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像布沿着运河一样在我的想象中展开,它也给了我想象世界的另一个维度,那就是时间。时间是历史、文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真理。它与空间一起,支撑着探索世界奥秘的坐标。在时空交错的坐标中探索一条河流,我相信我看到的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世界。这条河纵贯南北。看一条河流,其实就是在看一个广阔而古老的中国。世界展现在我面前,其长度和结构就像一条河流。

洪水逆流而上。感谢这条古老的河流,给我带来了这次的“北上”。如果这部小说确实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品质,那么获得这个以茅盾先生命名的文学奖对我来说将是更大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陈妍《主角》

获奖感言



《主角》中,一个秦腔艺术家近半个世纪的经历,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汇聚成一出有声有气的戏剧,充分展现了伟大时代的风筝飞翔、鱼跃飞翔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陈衍继承了古典叙事传统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立主干,善于阐述。在大悲大喜、千回百转中,表现出他对民间生活、精神、审美的精湛把握。

获奖感言

陈艳

从17岁发表第一部作品开始,我在文学和戏剧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40年。这个奖项是对我40年努力的肯定。它让我充满激情和喜悦,同时也充满焦虑和兴奋。

我一开始是写散文和小说,中间转向戏剧文学,最后又回到小说创作。今天回想起来,更加感到沧桑和喜悦。我出生的镇安这个山区小县,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股文学热潮,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怀揣着文学梦想。 40年来,我从未停止过对人性和生命温度的测量和勘察。

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几十年来让我体验的中国戏曲,感谢几十年来深深融入我生活的艺术团。我在那里当过编剧,从事过管理,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种沉沦的生活方式。这给我最后写《主角》时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不用做任何功课就能轻松完成。当我写到他们时,我总是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个人的写作经历一再告诫我,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收不起来的生活记忆。这个是最靠谱的。 “主角”并不是戏剧小舞台的主角,而是参与社会大舞台演变的各类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主角和配角。符号和隐喻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它们总是在我们看不见的生活场域中,自然而然地让二维场景变得瑰丽、立体。秦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千年历史本身就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自然会经历前所未有的颤抖、痛苦、坚持和转变。舞台上的主角不愧为主角,因为他能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东西,创造别人不能创造的东西。主角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高度,更是社会生活价值衡量的温度、厚度和宽度。感谢陕西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秦文化,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作家队伍。

我是一位从那片土地走出来的作家。面对前人,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高度,努力继承他们的衣钵,继续前行!

李二《应物哥哥》

获奖感言

《鹰舞哥哥》情节复杂、复杂、深刻,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生活与知识、经验与思考、理性与抒情、严肃与欢闹激荡的原创小说景观,展现了以新的方式把握浩瀚的尝试。叙事语法。求实的探索精神。李耳对知识分子心理状态的反思,体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了对中华优秀文明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以及对高尚真君子风范的认同和尊重。

获奖感言

李二

文学倾向于描述那些珍贵的时刻:它凝结着深厚的情感,蕴含着勇气、责任和保护,同时也意味着一些危险的风景。作者和有经验的读者常常为此感动。

除了与读者分享那一刻之外,作者还要真诚地感谢命运让他遇到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们把如此重要的奖项授予了《应物哥哥》,这无疑让我回想起了那个珍贵的时刻,让我有机会感谢命运的恩赐。

当我2005年春天开始写《鹰舞哥哥》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会花费13年的时间来写。 13年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与各种知识的关系都在不断变化。这一切的变化构成了新的现实,这对作家来说既是召唤,也是挑战。一个植根于中国文学伟大传统的作家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回应这一点。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样回应的结果就是《应物哥哥》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写了一些人和事。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他们相处常常让人百感交集。他们当中的杰出人物,无不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试图为我们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他们浓浓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的事迹如寓言、历史传记中的篇章。感谢所有评委。请允许我将你们的勇气、责任和守护视为对中国文学的最美好的祝愿。感谢所有来宾。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美好的心愿,共同见证中国文学的险峻风光。

在此,我还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收获杂志社。你们对作家的支持和帮助,一直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1 18:48 , Processed in 0.0764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