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学科优势显著,双一流建设重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513
发表于 2024-11-28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课题概述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始建于1960年,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东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 1981年、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测量技术与仪器”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1990年获准设立“精密仪器与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1992年5月,精密仪器专业、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从自动控制系分离出来,成立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2006年9月,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1998年,学院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目前也是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测量技术与仪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精密仪器与机械”为江苏省首批重点学科、江苏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微惯性仪器与先进导航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远程测控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国土野外调查与测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监测技术”和“农业物联网感知与系统”。 “控制”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并参与共建“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发电设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建设与运行”与维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同时,学院还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综合实训中心、并参与建设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综合工程实训中心、江苏省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物联网技术工程实训中心。

本学科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位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在第五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级。

2015年12月,在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验收评估中,我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江苏省153个参评学科中被评为优秀(验收全省共有9个学科评价为“优秀”)。

2、组织架构

学院现有7个研究所和1个教学实验研究中心,分别是:先进导航技术研究所、微惯性系统与器件研究所、信息导航与智能测控研究所、空间信息与导航定位研究所、机器人传感研究所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汽车安全技术与虚拟现实研究所、创新研究所和测控技术教学实验研究中心。



三、学术团队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基地建设为保障。经过精心策划和努力,现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实验教师4人,专职博士后8人,管理人员10人。专兼职教师中,约95%具有国内外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33人,讲师10人。博士生导师(含兼职)46人,硕士生导师(含兼职)67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各类百千万人才工程近30人。

四、科研工作

本学科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旨在解决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学院综合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防重点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创新区项目300余项、载人航天工程项目921项、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90余项。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7000万元,其中近70%为垂直科研经费。付款已收到。

本学科科研特色显着,为我国船舶导航技术、硅微惯性仪技术、海洋与空间探测技术、卫星定位与陆地测量技术、遥操作机器人技术、以及康复和残疾辅助机器人技术。成功研制了舰船柔性陀螺仪、磁悬浮陀螺仪、硅微加速度计和舰载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并装备在我国各型先进军舰和航母上;我们克服了隧道和山区条件下的困难。成功开发了基于GPS/PDA技术的国土资源调查监测系统,解决了高精度卫星定位问题。我国土地实时高精度监测问题已在全国13个省市土地管理部门推广应用,为各级政府实现精细化、实时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土地资源管理;针对我国核反恐的迫切需要,突破了大规模复杂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实时遥操作控制问题,研制出高性能移动小型核探测遥控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封锁,装备我国国防军、秦山核电站、核反应堆工程等,先后承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3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亚青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部署,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军事频道、科技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广泛报道;研制的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安装在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发射升空,在轨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助老助残的公益事业,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已成功研制出多种力触觉传感肌电控制智能假肢和远程肢体康复训练机器人。在我国丹阳市假肢厂有限公司和千景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已实现产业化,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五年来,本学科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奖励一等奖,二等奖6名,三等奖3名。 2个奖项;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2枚、银奖2枚等

5、人才培养

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重基础、重实践。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专业之一。学院招收“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工程博士生,“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学位。



本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良好。其中“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等学校黄大年教师团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教学老师。 1人、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特别奖、1人获优秀奖。

学院开设基础通识课程、基础电子平台课程、学科专业主干和定向课程、大型实验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等,具有标准化、系列化、内容现代化的特点。它不仅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体现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近五年来,承担了11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建立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与研相结合”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学习、在线助学”的模式保持特色,建有“机电综合工程实训中心”和“机电综合虚拟实训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江苏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物联网技术工程培训中心”和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科综合实训中心”。近三年出版教材8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部。 《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两门课程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传感器技术》2015年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优秀学生培养方面具有显着特色。近五年来,本学科本科生获国际数字建模大赛一等奖8项、国际机器人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课外科技活动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组、三等奖2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3组、二等奖5组、特等奖6组、全国机器人创新大赛一等奖4组。 30%以上的本科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学生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多年来,毕业生供大于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许多毕业生成为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员,如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粤港澳大湾区主席沉向阳等。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方建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朱健等。

学院取得多项重要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2022年、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201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 6.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学院牵头推进东南大学-多伦多大学、东南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全面合作,还与麻省理工学院、西北大学、马里兰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瑞士核研究所。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心、日本早期与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参与了丁肇中教授领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C”的研究任务以及中欧重大国际合作。 “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项目研究。近五年来,选派60余名教师出国深造、交流或合作研究,还组织了“国际导航技术会议”、“中欧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研讨会”、“IEEE 《测量与仪器国际年会》、《中国》、《日本传感技术国际研讨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人机协作分会》、《2018》等多项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术会议”。

每年通过学校,本科生赴国外大学交流、联合培养,如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法国巴黎高科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分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荷兰。每年约有15%的本科毕业生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此外,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每年聘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多所大学的著名学者担任我院客座教授,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了多门由外籍教师和留学教师授课的英语授课课程,为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024 年 4 月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6 22:45 , Processed in 0.1405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