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特征及猪周期调控策略分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955
发表于 2024-11-27 1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内容列表:

全县生猪养殖情况调查报告

我国生猪养殖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业呈现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波动明显,周期一般为3-4年。所谓生猪周期,是指“母猪存栏减少——生猪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的循环。 ——母猪产能减少”,市场价格机制促进产能变化,是生猪周期的原因。

以往,当猪肉价格出现严重失衡时,国家层面会利用政策、资金、行政措施等手段,推动猪肉价格尽快回调。 2021年9月以来,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重点,抓住“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指标调控生猪产能,平滑生猪周期波动。未来生猪价格可能会减少大幅波动,总体更加平衡。

最新周期调整后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以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也有几个大周期。小循环。最近一次生猪周期发生在2019年至2021年。2019年,受生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生猪出栏量减少,生猪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先低后高,全年均价大幅上涨。虽然2020年产能逐步恢复,但由于前期产能大量消耗,2020年生猪供应总体偏紧,全年生猪价格高位波动。 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生猪价格快速回落。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从2021年7月开始削减能繁母猪产能,能繁母猪数量持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应对生猪周期波动,逐步聚焦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治关系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肉类食品安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猪瘟防治工作等。长期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计划、制定猪瘟防疫计划等。

展望未来,生猪养殖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和预警。预计未来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将相对平稳,通过商业化养殖提高品质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生猪价格短期上涨是正常反应,缺乏长期上涨动力。

从2019年至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化来看,2019年非洲猪瘟期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2020年生猪存栏量尚未恢复到以往水平,因此全年生猪价格高位波动。 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基本恢复至猪瘟前水平,供应充足,生猪价格有所下降。

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量波动下降。从价格来看,2022年4月以来生猪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表明行业持续推进去产能后市场价格正在回升。但总体来看,当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充足,中长期价格上涨难以持续。

从能繁母猪数量来看,从能繁母猪到育肥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的配种期。也就是说,繁殖母猪的数量可以影响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上升,主要是非洲瘟疫后产能扩张所致;自2021年7月拐点以来,能繁母猪开始化解过剩产能,产能连续9个月持续下降。 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192万头,相当于正常数的102.2%。产能正常,处于绿区。

2022年4月以来的生猪价格上涨更多是去产能后的正常市场反应。但由于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且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生猪价格不会有进一步改善。向上的动力。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阅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生猪市场容量或变化趋势如何写?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大北农() ()、天邦食品()、裕兴兴农业有限公司、牧()、神农集团()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

我国生猪养殖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业呈现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波动明显,周期一般为3-4年。所谓生猪周期,是指“母猪存栏减少——生猪供给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的循环。 ——母猪产能减少”,市场价格机制驱动产能变化,是生猪周期的原因。

以往,当猪肉价格出现严重失衡时,国家层面会利用政策、资金、行政措施等手段,推动猪肉价格尽快回调。 2021年9月以来,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重点,抓住“能繁母猪存栏变化率”指标调控生猪产能,平滑生猪周期波动。未来,生猪价格可能会减少大幅波动,总体更加平衡。

最新周期调整后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以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也有几个大周期。小循环。最近一次生猪周期发生在2019年至2021年。2019年,受生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生猪出栏量减少,生猪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先低后高,全年均价大幅上涨。虽然2020年产能逐步恢复,但由于前期产能大量消耗,2020年生猪供应总体偏紧,全年生猪价格高位波动。 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生猪价格快速回落。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从2021年7月开始削减能繁母猪产能,能繁母猪数量持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应对生猪周期波动,逐步聚焦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治关系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肉类食品安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猪瘟防治工作等。长期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计划、制定猪瘟防疫计划等。

展望未来,生猪养殖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和预警。预计未来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将相对平稳,通过商业化养殖提高品质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生猪价格短期上涨是正常反应,缺乏长期上涨动力。

从2019年至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化来看,2019年非洲猪瘟期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2020年生猪存栏量尚未恢复到以往水平,因此全年生猪价格高位波动。 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基本恢复至猪瘟前水平,供应充足,生猪价格有所下降。

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量波动下降。从价格来看,2022年4月以来生猪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表明行业持续推进去产能后市场价格正在回升。但总体来看,当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充足,中长期价格上涨难以持续。

从能繁母猪数量来看,从能繁母猪到育肥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的配种期。也就是说,繁殖母猪的数量可以影响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上升,主要是非洲瘟疫后产能扩张所致;自2021年7月拐点以来,能繁母猪开始化解过剩产能,产能连续9个月持续下降。 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192万头,相当于正常数的102.2%。产能正常,处于绿区。

2022年4月以来的生猪价格上涨更多是去产能后的正常市场反应。但由于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且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生猪价格不会有进一步改善。向上的动力。

有关该行业更详细的研究分析,请参阅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猪肉逐渐成为城乡人民的常见食品。猪肉需求不断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生猪存栏量持续增加。加快了畜牧业发展步伐。通过对农村养猪户的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出现的问题

1.1 资金不足

农村生猪养殖业初具规模,发展生猪养殖业是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猪养殖业发展中,养殖户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养猪初期,农户建猪舍、收购仔猪困难重重。很多养猪户最多只养20头大猪,不敢养太多。农作物原料价格上涨,饲料采购困难。部分养殖户首次涉足生猪养殖,个别养殖户希望扩大规模。养殖风险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养殖业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近年来严重传染病的发生也让他们忧心忡忡。

1.2 养殖技术问题

大多数养猪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科学养殖。对母猪选育、疾病预防、饲料配方等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掌握不够,饲喂不定时、定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配合饲料不足,饲料搭配不科学;圈舍建设和改造滞后,生产水平低。这些问题按照养殖户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饲养技术的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

1.3 改善程度低

目前,由于生猪价格低廉,农民饲养生猪时只关注初生猪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他们到一些养猪场或牲畜市场挑选生猪,或者从自家的仔猪中救出公猪。仔猪在育肥过程中分化严重,生长不一致,导致无法同时屠宰。

1.4笔设计不合理

农村养猪业普遍简陋,猪舍不合理,采光差,通风不良。种猪的运动和训练被忽视。有的养猪户甚至将种猪长期拴着。除少数大型户外区域外,大多数社区和几乎所有散养户都没有执行严格的卫生措施。人与动物住在同一所医院,卫生条件很差。粪便无法及时处理。它们堆放在猪圈里或自家院子前后,污染环境。 ,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

1.5 不要使用配合饲料

大多数养殖户不使用配合饲料,有什么就喂什么,导致猪的营养不均衡。精制补充品中能量饲料(玉米、麸皮)用量过多,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用量严重不足。猪的生长速度无法提高。当价格上涨时,为了增加生猪产量,饲料的用量就会增加。精矿投喂量过多,造成饲料浪费,增加成本。

1.6 防疫检疫意识淡薄

大多数养猪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不注重环境卫生和消毒。有的养殖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消毒、疫苗,导致生猪出现各种疾病。日常管理不重视平时的防疫检疫工作。一些急性、重症传染病时有发生。猪生病后才急于求医,导致投入增加,严重时死亡。一些养殖户滥用药物,未经检疫宰杀后直接出售病猪,引发人畜共患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2 建议与对策

2.1加强良种猪品种选育和推广

农民购买种猪时,首先要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鉴定种猪的纯度。最好的办法是从正规养殖场引进,或者购买有血统记录的猪。推广人工授精等养殖技术,提高种猪品质。

2.2科学配合饲料,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猪饲料一般包括青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七大类。猪在不同的生产时期对饲料的要求不同。养殖户在养猪时,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单独对待。应参考猪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科学搭配日粮,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求。物质需求。日常日粮的搭配首先要满足猪饲料的需要,适当搭配精料饲料,合理搭配添加剂饲料。同时,要结合当地现有资源,合理开发种植一些优质饲草饲料,如甜菜、玉米种植等,提高养殖效益。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以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养殖经验,尝试采用国家无害化规模化生猪养殖标准,采用全价日粮饲养技术。

2.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2.3.1 养殖地点选择、猪舍设计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农户养猪场选址应遵循背风向阳、远离交通主干道、水源充足、便于粪便处理的原则。在猪舍设计方面,应选择猪圈、猪槽、猪床、饮水槽、室内通风等。我们要从各方面高度重视,努力减轻生猪对环境和气候的压力。同时,粪便处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民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猪场粪便、污水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排放和综合利用,防止重复污染,保障生猪养殖业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

2.3.2 定时饲喂

良好的生产环境和饲养条件有利于生猪的管理。为了保证猪的正常生理和营养需要,需要定时定量饲喂,定时排便,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

2.3.3加强生猪保健,保障生猪健康发展

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如牲畜口蹄疫、猪流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从预防、饲料、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强养猪综合保健工作。结合当地猪病流行特点,实施定期检疫监测、疫苗接种和定期保健驱虫。要定期对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疾病传播,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创造最佳生活环境。

推广微生物无公害养猪技术,积极参与沼气池建设项目,净化环境,减少污染,防止粪便传播传染病,节约能源。沼液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形成种养结合的无害化综合养殖模式。

2.3.4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

推广混合日粮饲养技术,结合种植业调整,大力发展苜蓿种植、饲喂甜菜、玉米等专业饲料生产,更好满足生猪营养需求。

2.3.5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一方面,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使现有农民掌握一定的养殖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另一方面,为农村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的长期和短期职业培训,使他们成为新型养猪户或企业家。

2.4 加强联盟,完善自组织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销售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产销售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农民应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自我组织能力,加强农民联盟。采取大户主导、小户联合的方式,推动企业农业发展,形成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按照自愿、互利、对等的原则,建立养猪合作社、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农民。现代农商入市。通过对养猪户进行规模化、无害化的行业引导和市场引导的方式,将善于经营畜产品的农户培养成代理商。推动农民与企业结盟。企业为农民提供配合饲料和技术,并签订购销合同。一方面解决了农民饲料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销售问题,有利于农民脱贫和企业平衡。发展。

2.5 政府支持

2.5.1政府推出母猪疾病保险业务,为进入生产期的生猪提供疾病保险。保险费由县财政与农户按6:4的比例分担,消除了农户对猪病的后顾之忧。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依托企业,建设一定数量的人工授精示范站(场),全面推广种猪场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仔猪生产能力和成活率。

2.5.2畜牧系统建立村级畜牧兽医服务站,由村级防疫员负责畜禽防疫、检疫、畜禽登记、疫情检测和报告等工作。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允许有一定理想的职业农民到职业学校学习。通过在学校集中学习和现场指导,他们可以成为合格的职业农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06:48 , Processed in 0.0697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