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青白江:从臭水河治理到荣获绿色发展百强,治水是转型关键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094
发表于 2024-11-25 2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水碧绿清澈

湖水倒映着新城

流经工业园区的长流河曾被誉为青白江工业的“母亲河”。但在一段时间内,它是恶水河治理的重中之重。

早些年,青白河的臭河不仅仅只有长流河。全区75条河流中,有24条被列为“黑臭水体”。

面对“江河之痛”,青白江站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历史风口上。以河长制为抓手,把“治水”作为“转型”的关键一环,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质量齐头并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在今年发布的《2019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青白江荣获全国“绿色发展”100强,这是对绿色发展的高度认可。

▶ 转型需要治水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西南工业重镇青白江的建设刚刚起步。四川化肥厂(四川化工集团前身)、成都钢铁厂(盘钢集团前身)等先后落户该区。在大规模建设的同时,还同步修建了一条工业污水专用沟渠。这就是长流河的前身。

张芳,35岁,从小就住在长流河边。 “黑”、“臭”是她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她表示,确实,沿河居民深受黑臭水体影响,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是黑臭的,沿河居民也是污染者。 “厨房、厕所的污水没有地方排放,大家就把管道接到河岸上。”

那些污染河流的人,河流不会善待他们。这一僵局在区委区政府提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后迎来转机。

于是,矗立在河两岸的工业烟囱消失了,河岸上大大小小的污水沟消失了,河里几十年来堆积的淤泥被清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碧水和美丽的岸边。



让张放没想到的是,黑臭水体治理只是长流河“改头换面”的第一步。随后启动的长流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让它“光芒四射”,成为这个西南地区使用年限最长的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门面。

沿着长流河绿道漫步,河水潺潺而过,河滨绿道向前延伸,鱼儿在水中嬉戏,海岸线呈现出勃勃生机之感。河对岸,工业文明遗址公园——“大时代1956”已蓄势待发。享受休闲活动的居民和川流不息的考察队伍,构成了河岸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次接到项目洽谈,我都会带投资人到长柳河绿道去看看。”区工业管委会(区智能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王向辉表示,“长流河是一个美丽的招商引资之地。名片!”

正如王向辉所说,水系畅通,生态恢复,水清岸绿,投资纷至沓来。如今,长流河两岸,万达城市综合体已建成投资52亿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明年建成投产;攀钢转型企业——运营互联网钢材销售平台的集伟物联公司,用“智慧”完成了攀钢半个世纪的跨越,实现营收160亿元。

变化的背后,是青白江坚持顶层设计、高层次推动、分级实施、有序推进河长制,从“名”到“实”的强势转变。作为区“一把手”工程,区委书记、区长“既挂帅、外出打仗”,带动各级河长切实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整治职责,一一明确河长职责,网络覆盖所有村(社区),河流因“河长”而焕发光芒,“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 美丽的水也可以富人

对于富宏镇先锋村村民钟小超来说,家乡的小河小塘是他童年的欢乐源泉,也是如今致富的关键。

走在富宏镇先锋村的步道上,没有名人住宅、没有景点、没有古色古香的建筑,也没有酒吧街。这里只有彩绘房屋、美丽整齐的林荫小道,还有碧波荷塘、小桥流水,描绘出一幅幅水乡的多彩画卷。

钟小超说,荷塘水景的另一边有一座农家乐,不远处是一家乡村咖啡馆。 “这荷花池真漂亮啊!现在从城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周末都快满了!”

一座荷花池给村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但改变的不仅仅是荷花池。 “美丽乡村的美在于它干净的外表,秘密就在这里。”钟晓超笑着指着地下。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室内厕所,并在地下修建了主管管道供室外使用。污水经干管流至污水集中处理站进行处理。净化处理后排放。

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回用,还充当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回巢”,钟增斌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3月,他采取土地投资、资源投资、现金投资的方式,回到家乡牵头成立了华岳合作社。以第一产业为支撑,发展旅游、农耕体验、特色民宿、亲子教育等多元化产业。 “以前农村‘脏乱差’,主要是污水和垃圾造成的。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并不比城市差。”

如今,在合作社的经营下,该村已建成渔业鱼塘27亩,标准化优质果园370余亩,配套蔬菜100余亩。引进“盛世七彩田”定制旅游项目,种植北美海水。唐(春天的花)、美国紫薇(夏天的花)、美国红枫(冬天的叶)近50亩……水清,村美,游客纷至沓来,不少投资家、画家、川绣名媛、等因为清澈的水而被吸引。他们喜欢这个地方,纷纷留在这里。

村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合作社的“股东”,也是合作社农舍、咖啡馆、田地里的“员工”,他们的口袋一天天变大。以今年为例,合作社预计实现年总收入350万元。扣除留存部分后,每位“股东”还可获得2000元的分红。

“先锋村”只是青白江推动水乡美丽乡村创建的一个缩影。早在2017年,青白江区就将农村水系环境管理纳入河长制管理。显然,“不能单纯追求‘好看’,实用比好看更重要”。根据各村的区位条件、地形地貌、资源特点、人文底蕴等,构建“一村一韵”、“一村一魂”的水乡美丽格局。至此,5个美丽水乡创建工作已完成。

▶ 全国水管理和水保护

“如果河水有问题,直接去找河长。”以长流河为例,按照“河湖划界”管理,已竖立了579块河长公示牌,上面写着河长和河道清洁工的名字。举报热线等。如果发现污染,可以找到公示牌向河长举报。

在位于区水务大楼的区河长办公室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柜”,存放着全区各条河流的“健康档案”。无论什么问题,都有详细的记录。

小河里的“水病”怎么治? “我们采用‘看、闻、问、摸’的方法——巡河时看颜色、闻气味,到群众中询问情况,遇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长柳河镇河长陈志说,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只需一个电话,保洁人员就会及时清理水;如果发现有污水排放,劝说他们停止排放。如果还不行,您可以请“河长”执法,也可以使用“成都e河长”APP拍照上传至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整改。

在陈志看来,河湖长制度建立后能够发挥好作用,关键是“河长治”——让河长真正参与经济社会治理。在青白江,不仅仅是行政河湖长,更重要的是,河湖长制度还带动了全民参与。

在成都宇龙化工有限公司,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叫做“宇龙志愿护水队”。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河边巡逻。 “保护河流人人都有责任,河水变得更加清澈,企业也是受益者。”该公司副总经理苟正强算了一笔经济账。 “以前,企业从河里取水后,不能直接使用,他们建设了两套精制软水处理装置,每年运维费用高达200万元,但现在水质长流河的水质改善了,这个成本就直接省了!”

不仅企业行动起来,更多市民也主动成为“平民河长”。 67岁的退休工人黄志进是我区140多名私营河长之一。他自己花钱买了打捞工具。几乎每天早上,都可以在长流河边看到黄叔叔拿起火钳,清理河岸上的垃圾。 “治水是每个人的事,河水清澈了,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好。只要我还能走路,我就当好‘平民河长’,爱护家门口的河水。”

如今的青白河,以巡河为例,人们在岸边行走,无人机在天上飞翔,声呐探测器在水面上游泳。科学化、智慧治水成效显着。全区主要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改善全区水环境为重点,立足‘制度、治理、智慧’治水,举全区之力,持续深化‘治水’管理。” “河湖长制,带动更多人保护碧水,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区水务局副局长王莉说。

文/图罗冬梅/白桂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05:19 , Processed in 0.0630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