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2022 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深化文旅融合成重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80
发表于 2024-11-22 19: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以视频电话会议形式在太原召开,各市设有分会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刘永胜在会上讲话,王爱琴厅长布置部署2022年主要任务。

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统筹谋划、推进各项工作,重点抓好深化文化交融等八个方面旅游,创作艺术杰作,壮大群众文化。努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平稳长期发展,谱写新篇章。

深化文旅融合打造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

疫情防控常态化给文化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高品质、低密度的生活方式、居住风格成为新的需求。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已成为新状态。优质服务保障和产品供给成为新趋势,促进循环利用、扩大消费成为新格局。

今年,我省文化旅游工作将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推进示范区创建。坚持加强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弘扬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互促,实施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文旅工程赋能行动,实施跨境“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行动,打造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突出的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

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将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和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带动,带动文化和旅游向高端化发展。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层次更高、融合发展更具特色。同时出台《促进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发展实施方案》《支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刺激文旅康养需求市场;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振兴服务业难点产业的意见》和《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生存、克服困难、前进。选择五台山、平遥古城等龙头景区和省文旅集团等龙头企业为“链主”企业,引进设立各类文旅休闲要素服务实体,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落实推进泰新经济区一体化总体部署,打造晋中城市群发展北方引擎,启动《泰新经济区旅游康养重大行动计划》,实施品牌建设和产品线依托区域文化、旅游、医疗资源创新。 “六大行动”分别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重大赛事、提升健康休闲、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景观生态走廊,将泰新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康养目的地。全力以赴成功举办2022中国·山西(晋城)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大会,打造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大平台;全省布局建设50个文化旅游养生示范区,推出“养生山西、夏日关爱山西”品牌。

深入谋划推进一批文旅融合项目,新洲云中河温泉养生、王芒岭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盐湖区关公文化产业园等18个省级重点项目启动并投入运营。积极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打造剧院、博物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新兴文化旅游消费场所,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旅游休闲街区、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印发实施全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开展资源普查,建立重点项目库,扎实推进山西段建设。

支持乡村振兴,落实《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大力开展“旅游干线”工程,促进传统工艺、农业创意、田园风光融合互促。旅游、民俗体验。打造游学游、红色游、健身游、自驾游、低空游产品,探索构建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作艺术杰作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

创作精品艺术作品,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今年,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将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持续提高创作表演水平机制,产出作品和精品,宣传全省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从“高原”走向“巅峰”。

选取一批重点创作剧目创作完善话剧《立秋》、《于成龙》、《幽玉》、晋剧《玉川茶馆》、蒲剧《忠义千年》、临县道清《漆水河清清》、民族交响乐音诗《太行回声》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

以“艺术盛会、人民节日”为主题,举办第三届山西艺术节、首届山西戏曲艺术节;组织第十七届“兴华奖”评比演出,开展“万部免费剧目下乡”活动,推进“免费剧目送景区”、“网络剧场”等工作。

继续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创作演出内生动力,焕发基层院团活力;加强艺术人才梯队建设、文艺理论研究,加强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修订完善我省国家艺术基金申报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省内外剧院联盟、演艺剧院线、演艺联盟,推动演出场所连锁经营,创新演艺娱乐承载方式。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实施群众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022年,我省将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和服务效率提升工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打磨20项省级群众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培养农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队伍),发现地方文化人才和艺术家,培养农村文化领军人物,开展“乡村晚会”“歌咏会”邀请赛、网络摄影比赛、广场舞比赛等二十项乡村文化活动,旨在角逐2022年全国“星光奖”,创作、选拔、打磨、推出更多群众文艺作品有力、强烈、温暖的艺术作品。

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做好国家智慧图书馆和山西省公共文化云工程建设,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同时实行“订单式”服务,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群众家门口,促进社会文明和素质提升。

多措并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保护传承工作机制,多措并举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创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

出台《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和《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的若干政策》,发布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山西大学;完善“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专题”建设“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据库,在太原古县城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展示中心;培育10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点,建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新建改建A批传承体验场所。

推动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陈醋等特色品牌发展,加强杏花村、光裕园、双河河等山西老字号保护,支持举办特色品牌文创活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和独特技艺。打造富含时尚元素、符合国民消费需求的产品;引导传统经营方式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升级营销模式,发展新业态,创造新消费场景。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示范点;支持成立农民合作社,推广“非遗工坊”、“一村一品”等模式。

以“享受非遗,面向未来”为主题,举办首届中国非遗面条大会,组织非遗面条保护传承峰会、体验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调查;成功举办第三届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二十四节气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项目形象展示等,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创建优质景区,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

打造精品景区,引领旅游品质提升。今年,我省将实施“9+13”龙头景区培育计划,推动景区旅游资源盘活,强化综合配套服务,努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我省文化旅游产业以保护文化生态、完善产品形态、丰富消费业态为重点,建设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皇城相府、解州关帝庙-昌平关帝家庙、太行山大峡谷、壶口瀑布、晋祠-天龙山9大景区,培育云丘山、王莽岭、雁门关-光武、芦芽山、碛口古镇、横山-悬空寺、娘子关-谷关、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鹳雀楼-普救寺、陶家寺庙遗址——丁村、偏关老牛湾等13个重点景区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优秀历史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文化,还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进一步落实A级景区倍增计划,扩大A级景区考核储备总量。 2022年,新增高等级景区不少于8个,到“十四五”末,省级以上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数量达到8个以上500。

同时,推动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公共服务等进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为景区注入商业活力。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出“山西旅游满意”品牌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和加强山西服务。今年,我省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发展“山西礼物”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产品,推出“山西旅游满意”品牌。

在推动餐饮服务升级方面,打造一批体现地域特色的高、中、低端餐饮企业,合理布局房车露营、星空帐篷、打造露营基地、特色民宿,完善乡村旅游民宿。推动“三大家族”形成行业品牌。

此外,实施工艺美术振兴规划,建立工艺美术产业数据库和振兴目录,打造10个产业集群,培育50家规模以上企业。举办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会和文创设计大赛,建设文创休闲街区、特色村镇、旅游度假区,培育网红文创街区,推出“国礼”品牌。

在完善智慧服务功能方面,主要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文旅活动场所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解说等功能大幅提升。

加强宣传营销实施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行动

加强宣传营销,打造山西区域品牌。今年,我省将实施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建设行动,举办山西特色节庆活动,加大对外交流合作,讲好山西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推动行政部门、文化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宣传机构资源整合,搭建统一、共享、互通的文化旅游宣传平台,建立全省文化旅游“一盘棋”营销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山西知名文旅旅游IP;深入实施“好邻居多走动”活动,积极融入京津冀“朋友圈”;深化与重点旅游客源地交流,在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地区打造山西文化旅游品牌。

以“了解中华文化,促进旅游消费”为主题,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将在平遥古城举办;以“邂逅关公故里,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为主题,第八届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运城举办;举办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以大型活动、特色节庆活动营造发展氛围,聚集发展平台,塑造山西品牌。

此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文化旅游交流,打造“山西中华古文明亮丽风景”品牌”。

守住安全底线,营造健康安全的文旅发展环境

守住安全底线,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今年,我省将强化文化旅游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责任,开展文化娱乐领域和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提高综合监管水平,打造健康有序、安全稳定的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落实各类设施、场所、活动等防控措施。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深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百日攻坚”集中行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风险。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推进娱乐领域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制定印发《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改善系列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三个整治”行动安全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法制化、制度化、信息化。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加大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好、技能过硬、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来源 |山西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18:54 , Processed in 0.0653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