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崆峒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出幸福生活的产业之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71
发表于 2024-11-21 2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长”幸福生活

——崆峒区泾河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记录

记者 刘娜

中秋节后的一场秋雨,让崆峒区白水镇感到清新湿润。

9月14日下午,天刚放晴,崆峒区泾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菜农陆续来到大棚里忙碌。

虽然辛苦,但靠种大棚蔬菜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写在了他的脸上。

白水镇交通便利,水浅,土壤肥沃。村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过去,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大多数村民主要以露天种植蔬菜为主,靠天气为生,收入较低。

乡村建设以工业为基础。今年年初,白水镇围绕打造强势“产业链”、优化“菜篮子”,重点实施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1.1万亩,预计总投资14.6亿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养牛、蔬菜、饮食、购物、旅游为元素,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培训、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园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看到园区的未来,村民们感到前途一片光明。

如果你有新的想法,世界就会更广阔。在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优质高产、绿色高效、有机循环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正在形成。

高起点规划

打造精品工程

如何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园区规划从一开始就遵循“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委托西北农林大学编制规划,以“一中心、两轴、和四个部分”的空间布局。

白水镇副镇长白瑞勤向记者介绍,“一颗心”是指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现有设施,利用现有三栋12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提供 园区提供苗圃服务。同时,园区内还将建设交易温室、信息中心、农药残留检测中心,为园区提供农业投入品、技术、金融服务。 “两轴”即滨江产业观光轴和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轴,串联各大园区,将现代农业与泾河景观紧密结合,为游客和学员提供农业科普双重体验以及教育和风景旅游。同时配备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四个板块”分别是设施蔬菜板块、基质农业板块、红牛种质创新板块、农旅融合板块。设施蔬菜建设将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实施,10月底竣工。

快速进步

产业发展成果初显

“尝尝奶瓜,太甜了!”菜农张友顺递给记者一个绿色的奶瓜。他咬了一口,嘴里留下了一股清香。菜农杜振江等人在大棚里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在温室里“呼吸空气”,照料幼苗,修剪西红柿和悬挂藤蔓,或者检查辣椒的生长情况。他们恨不得趁着好天气,把一滴汗珠化成八片花瓣。

白银靖远的菜农梁子伟种植蔬菜已经有十多年了。多年来,他在宁夏银川、固原等地承包了日光温室。今年4月,他在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承包了40个蔬菜大棚。温室。

“这里光照好,水质好,相信在这里种菜会带来可观的效益。”梁紫薇很期待。他计划在这40个大棚里种植辣椒和瓜类。

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成,不仅给了菜农发展产业的信心,也给产业工人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日薪110元。”白水镇马莲村四社区村民张银春说。张银春以前必须进城打工。她不想出去,因为她不想花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但如果不出去,她就没有收入,这让她陷入了困境。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她和几位村民来到这里务工。

“在钢架大棚里种蔬菜是个很精细的工作,我现在还在镇上给我们划定的‘三角地’里种一些白菜。我正在慢慢地向这里的菜农学习种植技术,我也会承包一些蔬菜。”未来还会有几个温室。”张银春解释道。

难怪她的眼睛很热。 8月初,她亲眼目睹了600多个大棚生产的豆角、辣椒、大白菜等为菜农赚了钱。目前,200多个大棚西红柿、奶瓜正在挂果…… 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期工程趁势建设早、见效快。

“黄瓜一般每棚产量2万斤,西红柿每棚1.5万斤,辣椒每棚1.3万斤,净利润分别为2.2万元、1.5万元、1.4万元(不含人工)。当然,这只是收入一棚蔬菜,只要种得好,就能种出来。一年三次。”镇里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高科技领先

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子

园区把科技含量作为关键环节,大力推广秸秆反应器技术,选用高效、优良的有益生物菌株接种秸秆,使秸秆定向转化为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养分植物生长所需,可提高棚内温度。若温度提高3-5℃,产量可增加30%-50%,上市时间可提前10-15天。同时,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有机,努力打造全省农产品最安全供应。

从依托天空、粗放种植到规划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白水镇探索农业特色转型、实现高质量高效发展的具体举措。据介绍,温室建设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扶持农户”的建设运营模式。引进平凉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奖励代补贴的形式。每建设400平方米日光温室(投资12.64万元),合作社投资7万元,政府补贴5万元。合作社具体负责日光温室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政府补贴的资产有一部分归村集体所有。

种一棵梧桐树来吸引凤凰。来自全国各地的主要种植户纷纷入驻园区。他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新理念。 “我们想建立一个类似中介机构的组织,对产品签订最低保护价,让我们园区的每一个菜农都受益。”梁子伟说道。

事实上,该镇已经率先开展了这些工作。该镇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采取订单生产与计划生产、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产销模式,积极与北京新发地、中国好食品、江苏绿港、平凉新阳光。沃尔玛、家乐福、平凉新世纪等零售终端企业合作,引导蔬菜消费大户与园区生产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和直供直销,逐步建立稳定的配送和销售网络市场体系实现生产和流通。有效对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15:21 , Processed in 0.0604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