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菊川英山万事吉兆图与中国版画相似,或模仿中国,蕴含美好寓意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600
发表于 2024-11-20 09: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像和谐之神一样

和谐带来福气,平安财日进,万事吉祥。

菊川秀山《万事吉祥图》及同名中国版画

这两幅画非常相似。左边的是江户时代浮世绘艺术家菊川秀山的浮世绘挂轴,右边的是中国版画。菊川秀山(1787-1867)是菊川派的始祖,以美女画闻名。通过制作年代考证,英山的作品晚于中国版画,很可能是仿制于中国的。

无独有偶,松平贞信的《万物吉兆图》,其年代早于秀山的作品,与中国版画更为相似,也是一件艺术品。

赫赫二仙身着铜钱图案的衣服,脚上还佩戴着珊瑚等珠宝。一个手持莲花,一个手持宝盒。一般认为“和神”是唐代僧人寒山和释德。含有百年好合、和谐富贵等美好寓意,是中国画中常用的题名。不仅浮世绘中频频出现和平之神,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还收藏了元代画家因陀罗的禅画和日本国宝《寒山禅机图断简》。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民间绘画。也是老百姓享受当下世界、肯定当下的一种娱乐。其种类有美女画、山水画、武士画等,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光彩夺目。 “日本艺术领域一直继承着中国的恩惠。” (辻唯雄说)江户文化似乎是在隐居时期诞生的。其绘画题材和材质借鉴了很多中国元素。通过书籍的流通、僧侣与文人通过版画、年画技法的交流与学习,完成了模仿-消化-本土化的实践。

北川歌麻吕(二代)《和神图》及同名苏州版画

浮世绘中的中国画题材

“标题”是画作的标题,高度概括了画作的内容和主题。中国画题目的内容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齐藤龙三的《画名词典》(白文馆,1926年)、金井紫野的《东方话题概述》(云堂堂,1981年)、铃木十三的《画名-谈话、传说和歌剧》(大周馆,1943年)等资料充分表明江户时代中国画在日本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在浮世绘中,我们经常看到李白(方念)、子路、王昌龄、伍子胥、子方、嫦娥奔月、玉兔、孙悟空、(郭阳的)水浒一百八十人、(国祯)汉楚军谈、(周衍)二十四孝、(盖奇)红梦广厦、王昭君等中国文化人物;类似的还有“监利”、“风俗”、“浪漫”等模式。例如,中国传说中的费长芳是一位驱邪治病的仙人,而浮世绘可以改变“费长芳的风俗”“仙女”等画名,甚至连性别都被改变了。

著名的“潇湘八景”原指潇湘地区的八个胜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中有记载。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题材。浮世绘不仅包括近江八景、金泽八景等自然风景,还包括“浪漫妆容八景”、“在木八景”、“道具八景”等日常生活场景闺中》——经过改造,与《潇湘》无关。重生。



初步研究对日本画中中国画题名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调查(张晓刚《日本画题名研究》,绵城出版社,2015),总结出以下四种主要情况。一是把中国的传说改编成日本的传说,二是把几个中国故事拼凑起来,用日本的方式虚构出来,三是用中国的图画书、画册、插图来重新构图,四是采用日本画家创作的中国画题名。

第一个也是最典型的就是白乐天和杨贵妃,比如《诗照镜白乐天》和《杨贵妃古话》。宋代李昉所著《太平广记》卷四十八记载了仙人白乐天条:

唐会昌元年,李世济中丞为浙东观察使。一个商人被风吹走了,不知道该停在哪里。一个月后,他来到一座大山上……他说……这就是蓬莱山。既然它已经来了,就不要等着看它是否属实。他被派到皇宫参观。当我们到达其中一个庭院时,门锁非常紧,所以当我们向里面窥视时……客人询问了此事,他回答说:“这里是百乐天庭院,乐天将在中国的未来。 ”他偷偷记下,然后告辞回家。十日后,随白廉使到越,李公将一切记录下来,报告给白公。

对此,白居易写下了《客论》、《答客论》诗来证明这个虚假的传说。尽管如此,白居易之死的故事在日本仍然广为流传,并诞生了“白乐天与住吉明神相遇”的传说。

杨贵妃也是日本人的最爱。据中国民间传说,“马嵬坡事变”期间,杨贵妃遭受替身酷刑,逃往日本。在日本,京都浅游寺有一座杨贵妃观音殿,供奉着真人大小的雕像;杨贵妃的坟墓建在山口县和名古屋的神社里,在日本有很多传说。

第二种类型的例子包括“菊子子”、“枕头子童”和“雁蛋骑龟”。识别这些画作的“母版”比较困难。 《俱慈堂》大概是两个中国故事的拼接,一个是《彭祖》(《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另一个是《俱水》(应绍的《风俗习惯》)。海关”丢失文本)。诸如此类,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中国故事”都被画在浮世绘上。

第三类如《利剑》、《李夫人》、《回魂香》、《三酸图》等。 “上离剑”谐音八仙之一的钟离拳(王士祯《幽香仙全传》卷三中的“钟离拳”)。日本仙人手持利剑,骑剑驰骋大海。钟离权原是魏晋时期的人物,中国民间和道教传说中的神灵,其原型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将军。两者可谓是毫不相干。 《三酸图》描绘慧远和尚、苏东坡、黄庭坚品尝桃花醋,寓意儒、道、佛三教合一。

第四种,如林寿图的《画村》(大阪,1721年),其中中国的四十八位神祗中有十二位是由卡诺派所画。更何况,虽然不是浮世绘,但《唐诗选》(高井兰山着,附小松原穗希等人画,松山房,1788年起出版)中的398首诗中,只有5首是中国画。 393年,江户画家绘制了首都。

白居易去世的故事在日本流传,诞生了“白乐天遇上住吉明神”的传说。图为《看见李白乐天》

中国绘画题材是如何出现在浮世绘中的?

江户的隐居并不意味着孤立。长崎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日本学者大场修复印出版、宫内厅图书馆陵墓部收藏的《海运书目》(关西大学东西方学术研究所,1972)是日本人从中国运往长崎的书籍目录。江户时代的日本商船,从1694年开始有记载,到1754年为止约61年,共40卷, 58卷;共有中文图书2490种,其中小说200种。

(1)与绘画相关的书籍



中国绘画手册等艺术书籍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如《八种绘画手册》(《基雅斋绘画手册》)、《宗仪图》、《介子园绘画传》、《十柱斋绘画手册》、《名臣画手册》等。特别是《芥子园画传》对《芥子园画传》等日本图画书产生了重要影响。通宝志》、《黄莺梅画书》、《明代紫砚》。此外还有《三彩图会》、《程氏墨园》、《梅花喜神手册》等书画》、《海上奇观》、《名山名山》、《山海经图》等也极为受欢迎。

《华村》收录汉族人物图147幅,中国神仙图36幅。其“通例”列出明代王士祯的《游香诸仙全传》为工具书;研究员小林弘光将此书与明代洪应明的《仙佛奇迹》区别开来,也与王启、王思仪的《三才图会》(小林弘光《四汉人物肖像考》)相区别。锦江女子大学文学院《华村纪要》第32期《朝代》 1989)。

再比如《神仙虾》,它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侯老师,一个是刘海蟾。前者的来源是王世祯的《幽香仙全传》(卷七《侯先生》),后者的来源不仅是书籍,还有年画。早在宋代就有一幅名为《刘海戏蟾》的年画,但由于年画每年被丢弃一次,所以没有留下实物证据。

(二)僧人学者交流

宋子石(1715-1786),《仙虾图》的作者,本名楠本幸八郎,出生于江户。他前往长崎向熊城熊日学习。后师从清代画家宋子言学画,故将此画命名为“宋子石”。正是他将沉南平的画风引入江户,并使其流行起来。

在日本现代花鸟画的发展中,中国清代画家沉南平(1731-1733年在日本)及其弟子宋子彦(1758年在长崎)发挥了重要影响。沉南平应日本皇室邀请前往日本,她的画非常有名。天能村朱田的《山人谈》(1835年)卷二云:“当时历史上,有许多花羽未曾骨,埋于南屏后始繁盛。南平,字权,字恒斋,享保中,征召长崎镇,进口数画,赏赠甚佳。工整多彩,色彩丰富,久而久之,人们渐渐厌倦了雪州和卡诺派,所以都被称为南平人,宋子石,紫石子子山有他的遗产。

日本“八观”的起源与中国的心岳禅师有关。相传1694年新月来到金泽,从诺米塞多堂向外眺望,欣赏到了与家乡一样美丽的潇湘八景。于是这里的景色被命名为“金泽八景”,车站也被命名为“金泽八景站”。后来歌川广重将其搬到画纸上,这就是《金泽八景》。

心岳是明代高僧。他东渡扶桑,传播书法、绘画、篆刻艺术,发展秦道教,弘扬佛教。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 《潇湘八景》尤其受到日本禅僧的喜爱。究其原因,是一种文化人的优雅,一种对四时生活的感悟,或是一种隐逸的理想追求。

** **

日本当代艺术史研究者辻唯夫表示:

我不同意日本艺术叙事的民族主义观点。欧内斯特·费诺洛萨说:“所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不可能是孤立的现象。” (辻伟翔《日本插画艺术史》,蔡敦达、吴黎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然而,日本艺术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使其无法归入任何中国形式。 “在外国艺术的影响下,千变万化却永恒不变的本质是不变的,这就是日本艺术的常态。” (辻由雄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3:06 , Processed in 0.1514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