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一只蝴蝶翅膀的振动,如何引发一场城市文化的龙卷风?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668
发表于 2024-11-15 18: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可能会引发龙卷风。

吴桂春大概也没想到,归还读者卡时的一条130多字的短信,竟然帮助他找到了工作,留在了东莞,扭转了他的人生。这件事引起了全国媒体的报道和亿万网友的关注,使他成为了该市职工书店的代言人。

与吴桂春一起引起关注的,是东莞图书馆读者服务台上放置的留言簿,以及其背后的这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细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的重视、他们的意见,都是通过社交传播的接力令随后媒体​​集中关注。

- 配有留言簿的读者服务台 -

留言簿是东莞许多文化场馆的“标配”。它们要么静静地躺在服务台的角落里,要么挂在客流量大的门口,要么被郑重地放在一个“量身定做”的展示架上——一支笔,一本这本书,一段话,还有简单的配置体现了城市的温度。

——东莞博物馆“纸短情长”展览读者感言——

纸虽短情长信息深

吴桂春的消息首先在东莞图书馆的读者中流传。图书馆员梁丽珍看到这条信息后“眼睛湿润了”。梁丽珍将消息转发到“读者交流微信群”后,很快就有人联系她,表示要帮吴桂春找工作。

至于吴桂春留言这样令人难忘的“告白”,早在15年前东莞图书馆新馆开馆时就有先例。

-东莞图书馆2005年读者感言-

“……图书馆完全向公众开放,没有繁琐的入园手续。对各类人群的包容,体现了人性的关怀和博爱。希望所有的公共设施都能完全敞开大门,无障碍,不要问籍贯、籍贯等等。不要问你的年龄,不要问你的学历,不要问进来的目的,不要问你的名字……”

这条2005年的留言被打印成海报,贴在十年后的2015年东莞图书馆门口,希望“找到10年前留言的人,参加周年纪念活动”。在李东来馆长看来,这一讯息一直鞭策着图书馆以包容、开放的理念运作,为广大读者服务。

——2015年东莞图书馆寻找读者留言海报——

不仅是图书馆,东莞的很多文化场所都有留言簿和观众之间的温馨回忆。

“每个地方的历史总是连续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它,这次展览让我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参观完东莞博物馆的《纸短情长》后在“龙”展厅参观了一个多小时,离开前,已经成为博物馆三四年忠实观众的阿文,第一次用两张信纸写下了参观者留言。

阿文所说的这封信,是一张红白相间的中国风卡片。这是东莞博物馆针对一些特定展览专门设计的留言纪念品。 “另外,我们图书馆从2014年左右就设立了留言本,常规的是A4大小的硬壳活页本。”宣传部工作人员梁晓飞说。一张纸。”

——东莞博物馆“纸短情长”展览读者感言——

在东莞科园,留言簿被做成问卷,放在展厅门口旁边。 “两三年前,我们觉得用问卷调查更有针对性,更能了解观众对特定展览的想法,所以我们用调查问卷代替了普通笔记本,最后设置了留言项。”一位工作人员说可园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杨巧丽介绍说,“我们还专门为它‘量身定做’了一个木制精美展架。”

除了留言簿和问卷之外,留言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好方法。东莞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入口左侧,有一面贴满便利贴的留言墙。与留言板字数宽松、便利贴较小的形式相比,更多观众选择使用短文本。表达你的心情和祝福。

- 东莞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留言墙 -

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新有旧。虽然形式不同,但讯息所传达的赤诚之心是一样的。人们也许只是在各种公共文化场所闲逛一段时间,但几句话的信息却充满了互动的人情味。

信息是有意的,听者是深思熟虑的

对于东莞的文化工作者来说,短文本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还有巨大的力量。留言簿中的建议被他们视为帮助文化场馆越办越好的“催化剂”。

观城美术馆的王丹近日收到一本《抗战中的文化责任》。发件人是美术馆的忠实游客。随书附赠的留言中写道:“文化关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分享它会让我受益匪浅……如果它能被保存下来作为艺术史的参考,我将不胜感激。”

- 宛城美术馆留言簿地点-

对于藏品研究部馆长王丹来说,这种与观众的小互动让他感到惊讶。整天埋头于成堆的书籍和展览策划书籍中,他在留言簿中找到了观众与自己的联系。 “当我读到这些信息时,我感觉到我的工作很有价值。”

观城美术馆馆长谢军坦言,艺术工作者认为绘画展览应该由观众自己解读。 “但观众建议我们设置导览,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作品。”于是,观城美术馆便从一开始就开始了。展商导赏逐渐发展为专业评论家、专业画家和市民参与导赏的形式。

可园博物馆的参观者也得到了同样的回应。 2019年,科苑接待观众超过67万人次,举办展览43个,在全国5535家注册博物馆中排名第17位。丰富的展览形式、场场爆满的盛况,都离不开一页页的“观众调查”。

——参观者为科苑展厅李志国画展留言——

每次展览结束后,可园博物馆都会收集问卷并装订成册,仔细分析参观者的意见。杨巧丽发现,大多数游客希望看到具有岭南特色的书画展览,或者瓷器、玉器等特色文物展览。 “除了自己喜欢的展览类型外,一些游客还建议我们的展览形式可以丰富一些。”

于是,在可园的《刻史——泰安博物馆藏泰山石刻拓片展》中,展厅中央就出现了一座复制品《石山》。在石刻拓片的展示中,观众仿佛亲临岱庙,一睹泰山的雄伟。近期展出的“清风写心——李志国国画作品展”受邀展示融合岭南、科园、花鸟等元素的典雅国画风格。

毗邻可园的岭南美术馆设立留言簿已经有七八年了。针对“补充文字介绍”、“增加展览形式”、“设计互动活动”等评论,工作人员李宇飞表示,“现在在一些具体展览上,我们采用了扫描二维码看介绍的设计。”同时,除了书法、绘画之外,作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包括版画、雕塑等现代艺术展览;尤其是互动手工课程方面,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活动上线,不到两个小时就爆满了。”

-岭南美术馆读者留言-

如今,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已经存在15年了。尽管读者留下的文字简单且未经编辑,但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是一一朗读、一一翻阅,珍惜观众和读者的心声。意见。

最让东莞图书馆馆长王彦军印象深刻的是为读者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当时很多人留言要求延长开放时间到中午12点,馆长觉得不能让工作人员每天加班,所以他在2005年推出了全国第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王彦军说道。

东莞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晓伟表示,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是公益性的,但也是服务业的一种。 “图书馆最可爱的是什么?最可爱的是人。请在书中留言,提出建议,反映读者的想法,也是对我们的动力和监督的源泉。”

笔墨过后,温度可见

公共文化建设是软实力,可以温暖一座城市。

有人说,吴桂春留言的走红,某种程度上是东莞多年来坚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所积累的福气。

30多年前,东莞依靠“三来一补”战略起家,迅速成长为世人所说的“世界工厂”。流动人口占75%以上,必须有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农民工”融入城市、享受城市服务提供更多选择。东莞也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吸引不同身份、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户籍的人群走进文化场所了解这座城市、融入这座城市。

——东莞博物馆“纸短情长”展览读者感言——

王彦军仍然时不时地在读者服务台工作。每次遇到有人撤回读者卡,她都会像往常一样提醒她:你的读者卡可以保存下来,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东莞网上图书馆使用。电子资源。

“很多人取消借书卡,是因为想要离开东莞,回到家乡。但即使他们远涉重洋,仍然可以使用东莞的电子图书资源,我们与读者的关系从来没有断过。”作为北京人,王彦军从这些服务中受益匪浅,通过细节可以深深感受到东莞对外地人的友善和包容。

梁丽珍对此感受也尤为深刻: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湖南妈妈,这几年借了上千本儿童绘本。 “虽然创业初期经济吃紧,但她没能教育好孩子。”还有一位母亲带着生病的女儿。一位坚持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梅州妈妈,也在闲暇之余创作童话。她说,“东莞图书馆把异国他乡变成了我的家乡”……“休闲、互动、求知”的图书馆理念,让“文化宫”成为万千人的新去处。 ,老万人民的港湾。

——读者在东莞图书馆读书——

东莞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展厅而感到自豪。

岭南美术馆距离东莞图书馆几公里。李宇飞认为,它的开业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方面靠近科园。 “80、90后的父母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去公园、喂鱼。就来这里参观展览、参加活动。”另一方面,这里离西村市场很近。“逛街回来的爷爷奶奶经常进来纳凉。艺术在这里从来都不是一个利基市场。我们欢迎大家。 ”

“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了更多人的精神需求。”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介绍,多年来,东莞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 “图书馆、文化中心已成为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服务主力军成为东莞人最喜爱的地方。 ”

“文化服务需求不大,体现了东莞公共文化建设的巨大保障。”在著名文化学者、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戴恒看来,以吴桂春为代表的受众留言中所体现出的情感真诚,能够体现出他们对公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群众提供了精神家园。”

他认为,东莞公共文化场馆以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各类人群,传递真切的温暖,让“陌生人社会”不再陌生,友谊之花遍地开花。打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04:57 , Processed in 0.0658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