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隆林各族自治县:滇黔桂交界处的多民族风情胜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644
发表于 2024-11-15 17: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隆林民族自治县位于百色市西北部,地处云、贵、桂三省(区)交界处。东与田林县相连,南与西林县相连,北与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相连。隆林县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底,隆林各族自治县总人口人。隆林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境内海拔较高,以中山山脉为主。没有平原。地势南部高于北部,自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夏无酷暑,冬无酷暑。严寒。隆林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民族自治县之一。民族风情多样,被誉为“少数民族活博物馆”。

天湖(万峰湖)

位于隆林自治县天生桥境内,因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天生桥一级电站建设而形成。该湖形成于1994年底,主航道长144公里,湖面面积178平方公里,蓄水量108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滇池、10个澄碧湖、72个西湖、 30多个岛屿和58个半岛。它是全国五个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因地处万峰山上,故又称万峰湖。万峰湖烟波浩渺,山峦叠嶂,湖光山色,极其美丽。早上、中午、晚上的景色各有不同。素有一日三景之称。它有一座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大坝”的高堆石坝。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贵州省兴义市马岭河峡谷、东西峰林、万峰湖三部分组成。是广西隆林和贵州省兴义市的共享资源。

主要景点有:水山石林、神龟登山、猫鼠下棋、宝物归库、老鹰展鹏、二驼迎客、破水山门、宝藏洞、野猴山、手牵手景区内有大型现代化电站、雄伟的天生桥高坝、古朴独特的壮族村寨、陡峭的峡谷,集山、谷、湖、林于一体,集游船、漂流、垂钓于一体。一个湖。

雪莲洞

位于隆林县城西北26公里处。溶洞规模宏大,实测长度2201.2米,宽度一般5-20米,最宽处达60米;高度一般为8-15米,最高可达40米。溶洞可分为十字街景区、雪莲台景区、神环莲池景区、地下森林景区、雪松台景区。这里有各种栩栩如生的钟乳石、石笋、泥钟乳石、莲花盆和“滴水圈”等景观资源,其中“莲花盆”实属罕见。洞内稳定性好,空气清新,环境优良。相对湿度90-95%,气温20-21℃,冬暖夏凉。温和舒适,四季适宜游览。

金钟山黑颈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于198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8年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中黑颈雉分布最集中的中型自然保护区我国的类型。它也是我国唯一的黑颈长尾雉。雉鸡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924.4公顷。其中,核心区8404.3公顷,缓冲区4292.2公顷,实验区8227.7公顷,森林覆盖率92.1%。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野生动物389种,隶属于4纲31目97科。其中,有黑颈雉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黑颈雉是全球濒临灭绝的物种。全球人口约为 1,500 至 3,500 人。广西黑颈雉种群数量为500只。金钟山自然保护区有雉类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黑颈长尾雉种群超过200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7种。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水生植物)195科725属1487种。其中,有贵州苏铁、隆林苏铁、伯乐树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苏铁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含变种)10种。

龙东大寨

位于德峨乡境内,距县城26公里,距德峨乡政府8公里。隆林至西林的县道过境。该村主要居民为苗族六支之一的片苗。苗语称“Hmoob sua”,汉译为“猛沙”。是隆林保存较为完好的民族村落。据记载,陇东大寨的片苗同胞已繁衍生息一百多年。由于地处石山,房屋依石而建,多用石、木、竹建造。因此,龙洞大寨又被称为“长在石头上”“压二巴部落”。龙东大寨现有53户297人。主要景点有:爱情树、鸡梯、苗家侧屋、生命之源、木艺坊、蜡艺坊、绣房等。近年来,随着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隆林“双文明”示范点和民族风情村,该村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公厕、标志性建筑、民族文化风情建筑已建成,公共卫生具备了一定基础。村里的民居建筑古朴、别致。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刺绣、蜡染等在陇东都可以一一展示给游客。还有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间故事、古朴独特的“叶尔巴”房屋。流传着苗族女英雄杨刚鼐“撒豆成军”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领导苗族起义的传奇故事。

张家寨

位于德阿乡西南部,距隆林县城37公里,有48户共183人。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建筑特色的村落,是以偏苗族为主的隆林苗族生活文化的典型代表。村子背靠青山、石墙。村里的房屋都是竹木结构的平房和吊脚楼。它们古朴、典雅,沿山排列有序。站在村子两侧的歌台上,远远地就能看到对面的绿树、青山、梯田。还可以近距离看到村里炊烟升起的炊烟和鸡狗的味道,让你体验到村里的野性和原始。

大树脚

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因有一棵千年榕树而得名。村子四周青山环抱,掩映在一片林海之中。全村有120户533人,均为清水苗族。这里的民间蜡染、刺绣工艺品历史悠久,以构思独特、图案活泼多变、工艺精湛、质量上乘而著称。著名的。

平流壮寨 平流壮寨

位于金钟山乡东部,金钟山黑颈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距乡政府驻地约8公里,为壮族聚居地,现有人口100户,443人。人们。该村人民一直保持着纯朴的民风民俗,民族风情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仪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木结构建筑和吊脚楼。马厩一般有三层。下层由木柱组成,常用竹子、木板围成墙。可作为牲畜圈舍,也可堆放农具、柴草、杂物。二楼通常是五开间的住宅,有一个正门。护栏、走廊、平台是日常生活场所;三楼是阁楼和储藏室。平柳屯的甘栏依山傍水,面朝田野,视野开阔,采光良好。整个村庄形成一个社区,既雄伟又壮观。是我县及红水河流域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罕见的壮族文化。遗产之一。

野猪岭风景区

又名百鸟岭,位于德峨乡德峨村大水井寨,距县城32公里,距德峨乡4公里。隆西二级公路贯穿景区,交通十分便利。野竹岭最高海拔约10万平方米。山脊造型奇特壮观,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野猪岭风景旅游区的景观可以概括为:五脊八百峰。五岭是指野竹岭、会银岭、白崖岭、阳麓岭、猴猴岭,各相距400~500m。八百峰是指从野猪岭山顶可见的八百多座雄伟的山峰。这800多座山峰近景险峻雄伟,中景山峦叠翠,远处波涛汹涌,呈现出立体的山景。而且,五座山脊的景观各不相同。野猪岭可以看日出;可以在杨绿岭看日落;在猴猴岭可以观赏云海;在会阴岭可观赏“山城幻景”(壮丽的山中苗寨暴露在阶梯式的山景前);在白崖岭可以看到烟雨和薄雾。方位景观互补,从而包含了“五岭八百峰”中广西屋脊上的龙林山风景特色。野猪岭下的大水井寨跳坡场是德阿民族风情旅游区三大跳坡场之一。苗族跳坡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二都会举行盛大的跳坡活动。十八寨数万名青年男女齐聚野猪岭山下载歌载舞。非常热闹。绚丽的民族服饰把野猪岭装扮成一片色彩斑斓的花坡。这里已成为当地人“朝圣”的一座圣山。野猪岭风景旅游区受高原气候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避暑、度假、休闲、娱乐、观光、登山的好去处。

大河豹自然保护区

位于芽脚镇忠义村和天生桥镇丰仁村,距县城76公里。北临南盘江,由20多座起伏重叠的山峰组成,面积7125亩,海拔在1200米至1300米之间。这里森林辽阔,古树参天,悬崖峭壁,怪石尖锐,泉水溢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保存着喀斯特岩山区典型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广西石灰岩森林的代表。林下植被茂密,野生药用植物较多。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就建在保护区附近。从天生桥镇到亚桥镇的柏油路绕过大横堡边缘。交通比较便利。

【国庆节】

跳跃节

是隆林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是跳的日子。新年上半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苗族同胞按照传统习俗聚集在各个坡地,过节。娱乐活动。苗族芦笙舞在欧美被称为“东方迪斯科”。其中“用油锅”、“上刀山”、“滚龙”等芦笙节绝技是隆林苗族独有的,就是“跳坡节”。活动落下帷幕。

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4日是隆林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期间的黑脸游戏是年轻人的一种玩乐方式。体现了彝族同胞热情奔放的性格。参与黑脸游戏充满趣味,回味无穷。

品味新节日

隆林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图腾崇拜文化。每年8月15日,“年味节”期间,人们不仅品尝新一年收获的农作物,庆贺新春,还不忘煮糯米、杀鸡祭拜那两棵大树。象征着开荒耕地的祖先。

3月3日歌会

隆林壮族民歌文化是南盘江壮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三月三日”歌谣节的“歌歌”可以唱三天三夜。内容题材广泛,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渴望。

【民族服饰】隆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五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

【苗族】 隆林苗族分为片苗、白苗、花苗、红头苗、清水苗、苏苗六支。苗族服装一般采用自织、自染的亚麻布制成,但各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

白庙因其妇女均着白麻自织百褶裙,上身浅蓝色或深蓝色调的开襟衫而得名。

花苗妇女的头饰和连衣裙均手工绣有各种色彩缤纷的图案。

红头苗因古代妇女用红布条做头巾而得名。上衣是平领短袖彩衣,裙子是蓝底白纹蜡染百褶裙;

清水苗的上衣是右前襟的唐装,裙子是黑色或深蓝色的蜡染百褶裙。她的身上布满了多处刺绣花边和图案;

苏妙的裙子都是黑色或深蓝色的百褶裙,裙腿上绣有多种图案。上身是右开襟无领长袖休闲连衣裙,或者满是手工刺绣的长袖短外套;

偏苗族是隆林县人口最多的苗族,占全县8.62万苗族人口的50%。他们的服饰也是隆林最常见、最常见的。上衣是无领、无扣、开胸短裤,裙子也很多。它是一条黑色的百褶裙,裙子中间有两个图案,标志着片苗的迁徙历史——即片苗的祖先渡过长江和红水河,才定居在隆林。 。可见,苗族服饰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彝族】材质为棉、丝质,颜色有黑色、蓝色、浅蓝色等,大门襟,右下摆。上衣很长,盖过膝盖。袖子宽约 6 或 7 英寸。袖口与另一个两层7英寸部分相连。衣服是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的,在这块布上压上一条另一种颜色的布。袖长及手腕,领子圆无领,包住肩部、胸前,下至右下肠。将袖口卷成小尺寸和大尺寸或一大两小黑边。胸前右下各有两组银色铃扣,下穿三颗布扣的白色中领。下身是一条色彩缤纷的裙子。裙子从上到下由白、蓝、红、黄、黑四种布料制成,故而得名。五种颜色各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内涵:第一段是裙子,用白布制成,代表白云,象征着女人的纯洁和贤惠;第二段是裙子,用白布制成,代表白云,象征着女人的纯洁和贤惠;第二段是蓝色的布料,代表着蓝天,象征着人们生活在广阔的世界里。里面;第三段是红布,代表太阳和火,象征彝族是一个灿烂、火热的民族。第四段是黄色的布,代表地上的庄稼,象征着一片片金色的麦浪和即将收割的金色稻谷。第五节用黑布制成,代表土地,象征彝族人民生活在肥沃的土地上,根基深厚。

仡佬族妇女将围裙系在衣服前面。腰间挂一条二尺长的梅花链或扣。中年女子的衣裙长及膝盖,右侧开口,腰间系着一条十尺长的黑色手帕。年轻女孩都穿短裤和长裤,以浅蓝色为主。裤子 黑唐西装裤老少皆宜。裤头宽三尺,裤腿宽九寸至一尺。

【壮族】韦勒壮族女装又称“三层”服装。格布地区的壮族妇女服饰较为古老且独特。上衣宽而长,分内衣和外衣。外袖宽而短,内衣袖窄而长。里外衣形成两层袖子,每层袖子都有其用途。将蓝色布条缝成三个圆圈。外套的领子是圆的,无领的。上胸部用三根一寸宽的蓝色布条,从左侧向下腋下弯曲。右下腋下敞开,有五个布条纽扣。胸前右下方有两朵由三个银铃组成的银花。衣服和裤子都是用自己纺的土布做的。

[汉] 年轻女子喜欢穿肩袖有花边栏杆的超排扣唐装。身穿唐装长裤,腰系青布腰带。腰带两端用红色丝线锁紧,形成狗齿瓣。系腰带时,务必将绣有花瓣的两端插入背后,然后系在围裙上。围裙的两条飘带由红色和黄色组成。它是用白色、蓝色等丝线绣制而成。系围裙时,也要在背后系两根飘带,让飘带飘扬。腿上裹着打底裤,脚上穿着尖头鞋。头发束在头上,插银叉,挂银链,缠红头带,围成青布手帕,正反面有锅圈、凸鞍。佩戴小耳环、手镯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04:45 , Processed in 0.0664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