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科兴生物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公司电话无人接听引关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644
发表于 2024-11-15 14: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依依杭州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近日,一份与科兴生物“暂停COVID-19项目绩效工资计划”相关的文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件称“所有COVID-19疫苗均已停产,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COVID-19疫苗产品”。销售。”文件署名“北京科兴中卫生物技术公司”(简称“科兴中卫”)。

科兴是科兴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VA)旗下子公司,其代表产品是新冠病毒疫苗Clive()。

作为一种灭活的 COVID-19 疫苗,克力福()于 2020 年 6 月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它是中国首批批准使用的 COVID-19 疫苗之一。

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拨打科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产品咨询热线了解详情,但无人接听。

与科兴面临的生产线萎缩相比,仍有多款国产COVID-19疫苗于2023年12月上旬被纳入紧急使用,涉及康希诺(.SH)、沃森生物科技(.SZ)和中国细胞(. .SH)。 、丽珠集团(.SZ)等多家上市医药企业。

随着COVID-19疫苗的市场需求“降温”,众多计划开发COVID-19疫苗的企业该如何决策?是调整、收缩战线,还是沉默等待机会?

缩减 COVID-19 疫苗生产线

据科兴控股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底,科兴已向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应了超过29亿剂COVID-19灭活疫苗,使其成为国内生产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供应量和接种量最大的19种疫苗。

由于体量庞大,科兴中卫被曝收缩产线,备受关注。

尽管科兴中卫没有对收缩生产线的消息做出回应,但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的业务更新电话会议透露了一些秘密。

有媒体报道称,1月15日,持有科兴中卫15.03%股权的中国生物制药召开业务更新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公司认为近期科兴中卫事件不会对中国造成影响。生物制药的财务报告。 ,从长远来看这是好事。

上述会议还透露,科兴还有其他疫苗正在研发中,未来5至10年内将有多种疫苗获得批准。工厂及相关设备仍具有继续使用价值。

不过,中国生物制药目前拒绝对上述会议内容发表评论。

在科兴之前,也有上市药企传闻将调整其COVID-19疫苗生产线。

2023年4月,康希诺旗下负责新冠疫苗生产的子公司上海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传停产。

“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23年经营生产计划,决定自2023年4月4日起暂停产线生产,为期约180天……” 2023年4月,通知中提到的一份网上举报。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医药康希诺主要负责重组COVID-19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的生产和供应。

康希诺当时回应称,上述措施是“上海医药康希诺根据当前新冠疫苗需求和市场环境做出的一些优化运营决策”。

这一选择显然是基于其盈利能力的考虑。

2023年前三季度,康希诺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下降75.17%,主要是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由上半年亏损8.41亿元扩大至亏损9.85亿元。

而且,据康希诺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总额约为7.87亿元,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计提约7503万元,主要是存货折旧损失。库存包括新冠疫苗的关键材料。 、半成品、成品等。

然而,2023年12月上旬,康希诺公司的另一种吸入重组COVID-19 XBB.1.5变异疫苗被批准紧急使用。

2024年1月18日,就新冠疫苗管道计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作为投资者的康希诺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在进行相关疫苗研究之前,会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研发工作,特别是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进行必要的追踪。”

事实上,早在2023年初,康希诺就逐渐向外界释放信号,将重心转向非COVID-19疫苗管道。

证券部人士还提到,“公司目前在研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新药注册所需的准备工作。预计2024年正式注册;此外,公司已获得首批四价脑膜炎结合疫苗,也正在准备进行临床试验,并计划扩大适用人群。”

万泰生物制品公司(.SH)也在缩减其 COVID-19 疫苗战线。

2022年12月,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式COVID-19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但2023年6月,万泰生物宣布终止拟募资6亿元的“鼻喷雾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并拟将剩余募集资金5.38亿元用于永久补充。营运资金。或偿还贷款。

平台技术研发转移

不过,也有药企表示,仍看好新冠疫苗背后的技术平台优势,并继续探索相关技术路径的机会。

例如,沃森生物于2023年12月上旬纳入紧急使用的COVID-19变异mRNA疫苗(XBB.1.5)(以下简称“疫苗”),就是基于该公司与复旦大学和上海联合建立的mRNA技术蓝雀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平台,基于第一代疫苗开发的迭代疫苗,即COVID-19变异mRNA疫苗(S蛋白嵌合体)(“疫苗”)。

除了COVID-19 mRNA疫苗本身,沃森生物科技更专注于mRNA疫苗技术平台的进步。

2023年半年报显示,基于mRNA疫苗技术平台,沃森生物与合作伙伴持续推进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流感病毒mRNA疫苗以及针对一般流感病毒的siRNA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此外,港股上市药企艾美疫苗(06660.HK)也看好其mRNA技术平台的储备前景。

据2023年中报道,艾米疫苗正在研发的国内首个针对毒株BA.5的二价mRNA COVID-19疫苗已获批在巴基斯坦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试验已进入最后阶段。

“二价mRNA COVID-19疫苗的研发仍在正常进行中,但这不是公司目前的研发重点。公司的重点仍然是推动基于mRNA技术的其他疫苗管道的商业化平台,因为这个技术平台有广阔的应用潜力。”1 3月18日,艾美疫苗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艾美疫苗在研的人用狂犬病mRNA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获CDE受理。

“公司的mRNA狂犬病疫苗是国内首个接受临床应用的非COVID-19 mRNA疫苗,技术非常前沿,相关审评会的流程与以往不同,要求也很高”。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支持mRNA技术平台和产品创新。”艾美疫苗相关人士也提到。

基于mRNA技术平台,艾美的疫苗研发管线还包括mRNA带状疱疹疫苗、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等疫苗。

在部署国产COVID-19疫苗的药企中,中国细胞自主研发的重组COVID-19疫苗(项目代码:-2)也于2023年12月上旬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中国细胞相关人士21日对记者表示:“公司COVID-19疫苗的商业化将根据国家政策和COVID-19疫情情况按需推进,但研发方面不应有大量投入。”世纪经济报道1月19日报道。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说,“公司部署了先进的重组蛋白疫苗开发平台。除了已经上市的新冠疫苗产品外,还有多个疫苗研发管线,包括HPV疫苗、多价肺炎结合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未来也会跟进。加快其他疫苗产品的研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04:53 , Processed in 0.060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